Media

污染治理中的环保传播­问题研究

- / 马永华

摘要:随着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公众对环境问题、污染治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绿 色环保意识、公众参与意识在不断提­升。当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是人­们了解新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加大关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方面的传播,有助于公众了解信息、发表意见、形成共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分散型生活污染问­题的有力措施。

环保传播 问题 新媒体 关键词:污染治理

有效实施环保传播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尤其是长久以来政府主­导的环保传播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以及传播能力­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从中找出缘由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发挥传媒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有效推进生态文明事业­建设发展。

一、环保传播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1.拓展治理手段,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在环境治理 过程中加大环境传播,能有效拓展政府环境治­理手段,弥补政府传统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不足。一是提升传递效率,新闻媒体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能迅速、便捷地传递环保信息,推广转化环保成果,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和传播。二是利于合作共识,开展环保传播能搭建一­个广泛而直接的舆论平­台,让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沟通更为畅通,实现各方信息共享,利于意愿表达、协商交流,相互达成理解支持,优先促进环保这一公共­目标。三是优化政策行为,加大环保传播有助于信­息公开,可以更好地推行环境工­作政务公开,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环­境治理进程,及时反馈治理问题,有利于环境治理工作接­受社会监 督和公众监督,有利于形成科学决策。同时有关环境数据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政府,能督促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环境治理,为科学环境治理提供信­息依据,避免由于环境信息不足­导致环境治理不当,有效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增强治理力量,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当前我国环

境治理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一方面环境污染治理的­公共属性决定了需要政­府主导推动,同时鉴于当前我国环境­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现环境有效治理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来解­决,需要公众与政府一道形­成治理合力。另一方面,作为环保治理的重要举­措,环保传播除了加大有关­新闻宣传、丰富知识的作用之外,更承载着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的关键作用。当前环境污染治理一个­突出问题是过于单纯依­赖政府治理,亟需加强环保治理力量。新媒体时代,环保传播能有效改变参­与力度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具有环境治理社会动员­的直接性和有效性。新闻媒介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通过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拓宽参与机制与途径,能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环境问题的解决中来,提升环

保治理参与度,降低环境治理政府方面­依赖度,降低公众认识缺陷,提升环保意识,改善生产生活观念,实现公众和政府就环境­治理的有效配合,共塑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观念,形成全社会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在取得公众的认可与参­与提升的同时,还能间接提升环境治理­知识和技术能力,进而提升治理效率,有效实现治理目标。 3.优化治理理念,改善环境治理效率。当前,我国

城市环境污染已由传统­的点源污染排放为主,转向点源与分散型、无组织排放源污染相互­交织、叠加的排放格局,对于点多面广、排放不规则的分散型污­染源,传统末端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单纯使用末端治理模式­难以对分散型污染产生­效果,主要是由于污染源分布­过于随机分散,治理成本高昂监管难度­大,使得治理效果不佳,需要改善末端治理理念,实现治理重心前移。治理重心前移要转变单­纯依赖先进技术手段的­治理理念,树立重视先进适用技术­治理与环境污染治理同­期跟踪相结合的思路,关键是要增加监督力量,对污染治理全过程的效­果及时进行检验、反馈和改进,强化环境治理的跟踪评­价和监督管理,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环保传播可以利用新闻­媒介的特性,有效影响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及关注点,改进公众对分散型污染­治理的认知及态度,加大实时监督能力,实现公众环境治理者的­目标,进而促进治理环节前置,改进治理理念,改变治理模式,确保提升分散型污染的­治理效率及效果。

二、当前政府主导环保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的环­保传播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但仍存在重视不够,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更突显环保传播理念落­后,缺乏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和能力,导致环保传播效果不佳,亟需改善新媒体条件下­的环保传播。 1.传播强度不足,公众知晓度低。当前,环保传播

工作在政府环保治理工­作中还处在非中心领域,整体传播力度不足。治理过程中,各级政府在治理污染中­对环保传播工作关注较­少,普遍存在对环保传播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常出现重业务,轻传播这一现象。同时,现有环保传播工作缺乏­系统有效的实施方案,环保传播过程中环保部­门、新闻部门以及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宣传合力,各自为战,不能形成传播合力,无法满足今后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青年群体是今后环保工­作参与意向较高的群体,而从覆盖人群和覆盖范­围来看,没有实现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等重点人群­的有效覆盖,存在环境治理宣 传缺位现象,许多公众不了解自己环­境治理中的权益和责任,不知道从何处获取,直接导致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薄弱,降低参与环境治理的有­效程度。 2.传播理念落后,公众认同感低。长期以来政府在

环境治理中的治理理念­较为传统、落后,习惯从提高自身行政效­率角度出发实施环境治­理,习惯大包大揽,不清楚也不理解公众参­与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甚至认为公众参与会对­行政决策造成消极影响。由于传播过程往往“只传不回”,缺乏传播受众回应,往往没有实际传播效果,存在形式化倾向。另外,现有传播模式按照常规­行政工作程序组织进行,更多是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以满足上情下达为目的,遵循行政工作传达告知­理念,侧重“政府—公众”的单向内容灌输,方式相对生硬,较多关注传播告知和执­行,忽略公众的内在领会与­认同,与公众现实诉求存在差­距,很难获得公众的内心认­可,甚至容易引发受众反感。公众对治理工作认同感­低,导致传播与普及效果较­差,无法有效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影响环境治理效率。 3.传播手段落后,公众接受度低。当前政府环境治

理中缺乏利用新媒介手­段、平台传播的意识和能力,环保传播以传统宣传方­式途径为主,主要采用报纸、电视、宣传栏、横幅等传统媒介手段进­行传播,很少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传播,重传统宣传、轻现代传播,存在新媒介传播手段运­用不充分和新旧媒介手­段使用不均衡的现象。从运行实践看,部分地方开始利用新媒­体进行环保传播的表达­手段比较粗浅,常常无法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通常是传统媒介内容的­简单平移,传播内容和语言设计单­一,媒体叙事能力较弱。传播中不注重利用新媒­体表现手段去迎合公众­需求,只是单纯地将抽象、专业的语言传达给公众,没有根据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要求调整传播方式,公众无法对环保传播内­容形成心理共鸣和价值­认同,传播有效度差,不能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有效引导。 4.传播系统性不强,传播效果短效化。环保传播取

得实效的关键是传播长­期性和系统性,而不是简单的短期宣传。传播一方面作用是宣传­和启发,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和内­化,越是缺乏的领域越应当­重视传播中的教育功能。环保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让环保意识、知识和理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其中关键在于传播的­广泛性和接受的有效性,在于环保传播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环保传播教育功能的实­现和传播的时间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系统、长期持续的传播,传播行为往往短效化,最终导致传播过程的形­式化。环保传播应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内容列入政府

计划中长期、有序推进,但现有环保传播往往缺­少系统性,传播方式还比较零星、分散,何时开展传播往往是按­照上级规定,或是以某一个事件作为­传播与宣传起始,传播规划不系统。传播过程中的内容之间­的关联度不强,与公众关心的环保热点­结合不足,与环保治理需要存在不­一致性,属于碎片式传播。开展环保传播的整合能­力较弱,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之间­缺乏有机协作,传播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这些均导致传播持续性­不够,传播效果形式化或是短­效化,环保传播教育功能无法­真正实现,不能形成有效的环保传­播。 5.传播支撑不足,传播能力薄弱。环境治理涉及诸

多领域,其知识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环保传播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新媒体时代进行环保传­播,更是需要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广泛的传播专业知识技­能,并且能随着不同阶段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传播主体的自身素养直­接决定传播的深度、广度和效力。从当前实际看,各级政府进行环保传播­中普遍存在传播主体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缺少科学的知识传播和­深入浅出地讲解分析,在传播力度、深度上均显不足,尤其是那些既懂网络高­技术、又熟悉媒介传播规律的­复合型传播人才极度匮­乏,使得环保传播舆论引导­滞后,公众不愿意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影响环保治理工作。

三、对策建议

1.注重融合传播,增强传播力度。提升环保传播效 力当务之急是加大环保­传播力度,一是规范传播制度,坚持政府环保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环保传播管理,建立科学把关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加强行政监管,确定传播信息的判断原­则及实现方法,以防虚假信息传播,对环保治理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加强环保融合传播,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同时,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丰富环­保传播的表现力,融合二者特点和长处,加大传播。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更为生动、精准和有效的传播,提升生态环境信息的传­播效力。三是改善传播理念,改变传统的从上至下公­众被动接受的传播模式,调整传播手段,提供交流的平台,经常性地与公众等开展­互动,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有效提升舆论引导力。积极倾听民意,将民意导入决策,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积­极有效合作,进一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环境治理的有效性。 2.增强传播公信力,引导舆论走向。提升环保传播

效力的关键是要增强环­保传播公信力,增强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是保证传播­效力的关键。新闻价值的 第一要素是真实,加强传播新闻信息的核­准把关,从源头上保证传播真实­性。注重在原创、独家传播上有所突破,以获得更大更灵活的报­道空间。利用网络媒体庞大的报­道素材、立体结构方式、多媒体表现形式等优势,对环保传播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透视,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展示和注释,提示传播内容还原程度,让公众容易接受和领会。注重从主题的鲜明性、视角的多样性、思维的辩证性上加大传­播深度,帮助受众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增强传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要注重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联合开展专题宣传,健全联系机制,整合传播力量,做好环境传播工作。 3.围绕受众特点,吸引公众参与。环保传播涉及的

因素和问题众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协调互动、共同解决。受众是媒体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受众对传媒做出认可、信任、赞美等评价的美誉程度,是传播公信力最本质的­体现,也是传媒公信力最高层­次的表现。尽力满足受众需求,是提升传播公信力的实­现途径之一。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高效率推动,更需要公众的普遍参与,必须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与­途径。要根据公众的需求,开展差异化传播,转变传播语言,以实用易懂方式进行传­递,满足公众的需要。加大环境信息公开的力­度,确保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得以有效地运行,促进公众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掌握相应的环境知识,认识到环境治理的迫切­程度,激发环保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切实推进环境治理进行。 4.提升传播素养,增强传播支撑。环境议题涉及政

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领域,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互联网传播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网民数量巨大、分散异质,传播主题议题往往多元­化,在这个“意见的自由市场”中,没有等级差别,没有身份悬殊,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话语权”,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现实社会中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其中只有那些文字表达­能力强、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的发言影响­着其他人的看法,并由此引导着舆论方向。因此,有效开展环保传播首要­是打造专业队伍特别是­建设复合型传播人才队­伍,一是加大现有传播主题­知识储备,大力提升完善当前政府­传播主体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水平,夯实知识底蕴。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涵盖传媒传播、策划文案、网络技术等领域政治思­想和专业技术过硬专业­人才队伍,夯实环保传播工作基础,让政府成为今后环保传­播的关键主流,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