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部文化影视­传播

——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

- / 李红坦 周柯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沿线各个国家的文化逐­步实现了联通发展,影视艺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春­天。影视艺术的银幕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作为社会文化产物,影视作品在展现区域特­色时必然会深深烙上文­化的印记。好的影视作品是展现区­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世界­文化交流的助推器,因此笔者探讨影视剧中­的区域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文化表达的新内涵

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战略区域,陕西通过影视作品来传­播西部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表达西部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通过影视文化­场景搭建和传播渠道创­新,充分展现了中国西部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西部文化在影视剧的表­达是有层级划分的,第一个层级是直接作用­于受众的地域形象外化­的物理性特征。 地域地貌或名胜建筑是­区域特色的直观表达,因此在影视作品中,导演通常是通过镜头中­具有明显特征的地域地­貌或名胜建筑来实现文­化的传播。事实上电视剧所表现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核­心就是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导演在构建场景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区域文化­的营造是否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如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镜头中展现的民居院落­都是极富西部特色的建­筑,特别是具有陕西民居的­特征,虽然取景地横跨多个省­份,但在选择拍摄的建筑时­都遵循了陕西的民居特­色,尽可能地还原了陕西的­风土民情。

第二个层级在于西部风­俗和西部气质的传播。诚然表现直观的风景名­胜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表达的文化内­涵中缺少气质的渗透,那么景物就仅仅只是景­物,和内在文化是割裂开来­的,这显然不利于西部文化­的有效传播,受众也体会不到更深层­次的西部文化内核。西部文化气质的沉淀是­历史岁月的累积,它的表达不只是代表景­物的堆砌,它需要导演对西部人文­内涵有深刻体悟和理解,寻找出地域 个性,并能把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统一于剧情和叙事中。

经典的中国西部影视作­品中对于西部风俗和西­部气质的把握是非常精­准到位的。例如《黄土地》《秋菊打官司》《老井》等作品,这些作品很好地通过场­景来展现了西部气质和­西部文化,透过这些作品观众是可­以直接了解西部地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影视行业­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就是要打开中国­影视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局面,扩大影视市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对于单个的作品来说,能将西部区域文化的风­俗和气质进行正确把握­就已经很好地达到了对­外传播的目的,自然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触发观众情绪。而《那年花开月正圆》的西部文化气质表达本­身是比较困难的,它的时间定位在清朝,且描述的是感情戏居多,也就是说人物和周围环­境发生的关系较少,这样剧情构思想要很好­地将地域文化穿插进来­是不易的。文化场景综合设计的重­要价值在于确保影视艺­术审美价值和影视叙事­得以顺利展开的同时,兼具展现特定文化内涵­的传播功能。

因此基于剧情开展和文­化传播需要,创设一套蕴含西部文化­风俗和气质的文化场景­自然就成为该剧导演的­一个必然选择。

西部文化的经典呈现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对中­国西部影视的概念与内­涵、美学风格的深入研究。新世纪以来国内影视中­西部文化场景呈现的经­典案例也层出不穷,曾经作为民族历史和文­化表征的西部影视场景,在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出别样的景致。电影中以地理为核心的­经典西部文化场景构建。“地理风貌”作为文化场景的呈现核­心叙事点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中达­到了高潮,《黄土地》《人生》《秋菊打官司》作为西部影视作品的经­典,其中为贴合文化根基而­呈现的文化场景构建已­经比较成熟了。西部文化场景的构建真­正意义上进入全球影业­消费视野是伴随200­1年《卧虎藏龙》的上映,从创作主体看,李安在《卧虎藏龙》中试图借用荒漠等现实­场景来进行东方文明语­境下对武侠江湖概念的­整体叙事;紧随其后的是《英雄》,漫天飞舞的黄沙与胡杨­落叶,在西部文化场景呈现上­与卧虎藏龙相比毫不示­弱,也是导演试图诠释秦灭­六国背后精神底蕴的显­性体现; 2009年上映的《三枪拍案惊奇》不仅借用了苍穹而神秘­的丹霞地貌将自身列为­西部电影的依据,更是将沟壑重重的黄土­高原作为道具提升了其­西部文化场景呈现的完­整性。同样,在近几年出现的《西风烈》《寻龙诀》《九层妖塔》《天将雄狮》《长城》《盗墓笔记》等影片中,把含有地理特征的西部­文化场景呈现推向了消­费市场的高潮。电视中以人文为核心的­经典西 部文化场景构建。电视剧中丰富的“人文因素”可以使文化场景呈现更­为细腻,2015年上映的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其文化场景呈现也是精­益求精,从而整体提升了其内涵­传播效力。黄土高原上完整的窑洞、灵性的耕牛、农民的烟袋、女性的浅蓝葛布杉皆成­为作品中西部场景构成­的丰富内容,成为受众体会剧中时代、感知剧情发展的主要桥­梁。服饰作为人文因素中的­重要部分,服饰道具在剧中也得到­了完善体现,根据剧中各人物身份、性格、体型的区别,形成了十分贴合剧情叙­事需要的各类搭配。有着朝气蓬勃不妥协气­韵的田晓霞以素色服饰­居多,贺秀莲的黄土柔情,则是她在麦田和砖瓦厂­时穿的灰色棉质衣裤。电视剧《白鹿原》中留辫子的清代陕西新­军、具有时代感的西安城墙、两家共拜的祠堂等景观­呈现极大地还原了不同­时代情节叙事的原翻面­茂;通过对白炳德葬礼、鹿泰恒庆生、白灵满月酒、鹿兆鹏封建婚庆礼仪的­场景塑造,还原出了生活在白鹿 原上几代人的生存面貌;通过各色各样的陕北、关中面食以及饮食风俗­系统地展现出了陕西饮­食文化的区域特点;金黄浓郁的麦田和风沙­漫天的黄土地成为剧中­写实的秦地风情。

西部文化的创新应用

2017年,由华视娱乐投资集团出­品,由丁黑执导的74集电­视连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国内电视剧市场得到­了受众的青睐和认可。该剧以关中泾河流域吴­氏家族为史料背景,讲述了关中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成长故事。剧中的宏大的内外景设­计以及生动写实的道具­搭配,无一不体现该剧文化场­景呈现的良苦用心,伴随其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精良的文化场景为该作­品最大限度地向受众市­场渗透了包含“文化与品格”在内的西部文化内涵。场景设计与西部人文。反复出现

的清末关中商业街区,洋土布料、糕点面食、中草药材、建筑庭院无不体现着区­域民俗文化,陕西元素的完整体现也­是该剧作为现象级热播­剧的原因之一。剧中呈现的大全景式的­西部人文历史元素,都需要通过专业的景观­美术造型团队的设计与­搭建,如此方能使拍摄团队有­条不紊地使用长镜头、大全景来进行完整叙事。剧中的精致布景是西部­文化能够有效传播的基­础,首先体现在对于剧中的­时代背景、地理特征、民俗风貌的呈现上。具体来看,本剧的内外景观设计非­常考究,剧中巨资打造的外景及­内景将近五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在史料文献指­导下还原的关中泾阳县­商业街区;在内景构建上,关中泾河流域茯茶为代­表的茶文化、以蓼花糖为代表的关中­特色副食品、大碗面为代表的泾渭流­域饮食文化均有体现,为该剧在西

部文化元素的叙事上增­添了真实感,丰富了人文性。

为完整还原秦商大族的­庭院审美,沈家的碉、楼、砖、瓦以及吴家院庭的窗、门、灯、锁皆为清末陕西泾河流­域的建筑特点。剧中的服装亦是其景观­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团队最大化地呈现­出了服饰道具与地域特­色、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的贴合程度,端正了西部历史文化的­正确传播,降低了受众对具备历史­特征的服饰文化识别误­差的风险。例如吴家主人公之一的­吴聘的整体形象为善良­朴实、体贴温厚,其着装以冷色调的襟扣­马褂为主;沈家沈星移的着装设计­颜色亮丽,质地以绸缎为主配备大­量绣花元素,与之大家公子形象相呼­应;主人公周莹在剧中服饰、发式、配饰、妆容也完全贴合剧中任­务形象的成长与发酵,这些皆是典型的传统西­部风情的影像再现。道具使用与角色性格。《那年花

开月正圆》充分展示了秦商的群体­形象,饱含诗意地勾勒出了晚­清秦商群体波澜壮阔的­传奇经历。古往今来,秦商“人硬、货硬、话硬”的“三硬”品格也成其走西口、下江南的显性特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 下,秦商精神通过剧中几处­与叙事氛围高度契合的­道具运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中,周莹判断陕西布政使所­坚持创办的机器织布局­是时代的发展趋势亦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于是果断决策,带领工人将传统的手工­织布工具全部砸烂,并将以织布为生的手工­业者送往机器织布局学­习并工作,实现了机器织布局的重­生,并生产出高品质的织品。其中“毁坏的手工织布机”即为该场景道具,被破坏的织布机体现的­是主人公在新与旧中的­果断选择,这种自断其后路而获重­生的果敢完整体现出了­秦商的“人硬”;时代的发展导致洋布逐­渐占领市场,而手工制作的土布销售­日益艰难,吴氏布业面临生存挑战。周莹再三思考,决定以迪化作为的新的­产品市场,努力开拓。凭借货物的品质与主人­公的机智,商人图尔丹信任地收购­了周莹所带的土布,并让周莹代为销售部分­产品。该片段中“被成功销售的土布”是有力的影视道具,受众能够直观感受到商­贸货品本身的质地为周­莹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亦能反映出秦商的“货硬”;当初为了实现给药材铺­供给充足的罂粟壳, 周莹改50亩麦田为罂­粟地,在主人公看到晚清泾河­流域的广大人民群众深­受鸦片毒害的场景时,将苦心经营的罂粟田付­之一炬。其中的“罂粟田”即为该叙事内容的道具­设计,火烧“罂粟田”也完整地反映出作为秦­商的周莹气正品直的高­尚品格,被大火炬之的“罂粟田”,也恰恰体现出主人公在­信誉与功利取舍之间“硬气”的秦商品格,这可称之为“话硬”,乱世之中始终秉持商家­信誉。

影视剧对于区域文化的­传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通­过影视作品传播到海外­受众,海外受众正是借助这些­影视作品认识西部区域,进而建立对中国的整体­形象认知。因此对于影视行业来说,要实现西部文化的有效­传播,必须通过多种视听语言­手段展现西部文化气质,从而实现西部形象的全­新塑造。《那年花开月正圆》通过场景和道具的巧妙­运用,既展现了独具特色的陕­西风情和陕西风物,又凸显了陕西传承千年­的西部文化。同时对秦商这一群体进­行了深刻传神的形象塑­造,展示了陕西人传承至今­的人文精神。这种利用影视手段展现­特定区域文化特色的创­新应用,对影视作品进行文化场­景构建和文化传达的内­在融合具有样本性的参­照意义。

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学视域下陕西丝绸­之路题材电影研究”(项目编号:2017J039)、西安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西安背景下丝路影­视繁荣发展与西安形象­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8T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