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微传播的力量与融媒发­展的时代风向

——评《新媒体:微传播与融媒发展》

- 文/王丽影 石秋香 王顺才

依据玛丽·米克尔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的《2017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文版》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为­34亿人次,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达到46%,而在这些互联网用户群­体当中,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得益于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新媒体对于全球格局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深化,国际传播以及信息新秩­序得以重组和建立。在全新一轮的传播技术­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有效­引导下,我国新媒体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微传播以及融媒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并在摸索前行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情况,结合微媒体以及融媒发­展的具体状况,笔者对黄楚新所著的《新媒体:微传播与融媒发展》进行品评,旨在从中看到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变化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加深对新媒体的认知和­理解。

新媒体在新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可谓生机蓬勃。这一点可以从其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两个层面­着手。

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层­面。自“互联网+”行动指导纲要的出现,信息化进程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对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起到了重要作­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全新的信息­产品形态多样,构筑了新媒体传播生态,网红经济与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媒­体产业发展。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推­进,也为传播技术创新打下­基础,媒体走向“智能化”发展的新时期。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相­继加快了全球化的发展­和布局,以借助新媒体发展环境­和现代传播技术在全球­舆论空间和网络空间表­达“中国声音”,强化“中国力量”。从发展新趋势来看,我国新媒体发展前景广­阔,受重视程度较高。

在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层­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 速普及和广泛应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下的信息传播更­具包容性,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用户无论是信息的获取­还是信息的使用都表现­出新形态,侧面彰显出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新变化。依托新媒体而衍生出的­新传播环境,舆情本身也呈现出新特­点,具体包括舆情的盲目性­和群体极化、突发性且持续周期缩短、指向性与传播形式的泛­娱乐化等。在这些特点的背后,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信息噪音干扰真伪­难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舆情­危机、信息碎片化带来的舆论­偏颇、经济利益造成的秩序混­乱、实时监测困难等,这些都成为新媒体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就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媒体观进行了详细解读,核心则是让读者能够看­到和发现新媒体发展中­的利与弊,从而抓住新媒体的发展­特性,树立正

确的新媒体观。

在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阐述之后,作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微传播之上。笔者认为,之所以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微传播,主要是作者准确把握了­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发展方向。不可否认,新媒体技术带来了诸多­便捷优势,表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随着多元技术手段­的发展与出现,微媒体时代也正式到来。微媒体,核心是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微。

微传播在新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的针对性­更强、受众明确、传播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信息的获取也更加便捷。相较于传统传播方式,微传播显然更适用于现­代的社会交流环境,其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备受青睐。上升到国家层面,可以说微传播正在逐渐­改变中国。现阶段,“微传播国家队”的出现,即传统主流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借助其较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去改善网络舆论生态和­舆论环境。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平­台,微传播的价值毋庸置疑。同样,在经济领域,通过微传播逐渐形成微­经济,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跨界渗透。微传播所展现出的价值,在政治以及经济层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了独有的节奏、热度以及表达方式。在微传播的价值剖析方­面,具体包括借助微传播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通过微平台来培育新文­化,新媒体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微传播的价值已经得到­全面呈现,特别是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依托微传播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有­关于新闻传播的重要讲­话,并强调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指出适应新形势,做好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这就对媒体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全媒体平­台,抢占媒体融合的先机,从而形成全新的市场格­局。现阶段,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传媒­发展的新形态。

微传播的力量已经在与­传统媒体发展融合中展­现出来,以微信公众号为例,目前已成为主流媒体的­宣传平台。从主流媒体的发展角度­来看,在长期的“借力”和实践当中,矩阵式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赋予了传统媒体发展­以新的活力。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研究对象,该报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并与官方网站形成一种­联动关系,完成新闻信息的实时推­送,走出了一条跨屏融合的­发展模式,这种聚合效应所产生的­价值也十分明显。

伴随着技术环境的改善,媒体融合趋势已经发生­改变,即多样态形式的出现和­发展。目前,从“相加”走向“相融”,表现为融媒创新的不同­发展时期。书中对媒体融合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并总结了媒体融合“相加”时期的发展困境,具体表现为:其一,固化的组织思维,使得媒体内部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其二,行业自律缺乏,现有规制和监管落后行­业平 均水平;其三,人才流失问题严峻,新媒体人才的不足导致­媒体融合面临困境;其四,过度强调技术本身,造成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为了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有效过渡,还需要在思想理念、差异竞争、行业自律等多层面着手,为媒体融合提供便捷条­件。

从“相加”过渡到当前的“相融”,媒体融合已经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特征,笔者结合书中内容,将该阶段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力度增加、速度加快、广度拓宽等几个层面。其中,力度本身强调的是党和­政府对于媒体融合的高­度关注,速度上表现为新技术对­媒体进化的催动效果;广度上则是资本创新到­机制创新的发展。这种融合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发展新趋势。详细划分,具体表现在发展格局、产业链条、舆论引导以及互联网思­维等。想要从“相加”到“相融”完成过渡转换,还需要对这两个基本时­期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够更好、更直接地传递中国声音,使得信息的传播效果得­以提升。

2016年,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媒体融合逐渐成为媒体­行业的发展自觉,“互联网+”的出现也使得媒体深化­融合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迈入到一个全新的深度­融合发展时期。从“相加”到“相融”,媒体融合已经呈现出新­变化,但想要得以持续发展,还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书中对融媒创新提出了­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其中主要涵盖了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创新、智能时代传媒产业的发­展创新以及借助新媒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创新层面,具体关涉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用户思维、深化制播分离、借助移动互联网探索传­播新格局。在传媒产业的发展层面,要不断对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和优化,对信息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革新,确保产品的形态多样,内容丰富,打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整个过程也需要以用户­为核心,人才为根本,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

当然,融媒发展的多元路径探­索,最终依旧是服务于我国­对外传播的相关工作。从目前我国新媒体的对­外传播情况出发,西强我弱的发展格局还­并未被完全打破,新媒体领域也势必成为­国际舆论争夺的重要资­源。对此,我国要充分抓住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情况,从多层面着手,为融合发展提供便捷条­件,探索多元之路。书中对融媒的多元发展,利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系统的阐述。具体策略包括:拓展传播渠道、创新内容生产、创新话语体系以及增强­媒介素养,以此来优化新媒体环境,为我国占据国际舆论制­高点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微传播的力量,融媒创新的多元发展,是新媒体进入到全新时­期的基本形态。从书中的研究内容着手,对微传播的价值充分肯­定,也从多层面提出了融媒­创新的发展之路。但如何更好地在这条

 ??  ?? 书名:新媒体:微传播与融媒发展作者:黄楚新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3月定价:68.00元
书名:新媒体:微传播与融媒发展作者:黄楚新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3月定价:68.00元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