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从湖南卫视的“三破三立”看电视节目创新创优

/ 王俊

- 文/王 俊

在国内电视节目创新动­力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海外优秀节目抢占国内­市场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在创新创优节目上都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如今,一些卫视频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公布2017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的通知》中,包括北京广播 电视台的《音乐大师课》、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儿行千里》、辽宁广播电视台的《科幻科学城》等12个电视节目被评­为“2017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但就整体来说,我国电视台在创新创优­电视节目方面仍任重道­远。湖南广播电视台作为我­国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领先者,坚持破旧立新的发展理­念,为其他电视台节目创新 创优带来了许多启发。

湖南电视台创新创优节­目的“三破三立”

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总监丁诚曾表示,湖南卫视在节目创新创­优中做到了“三破三立”。“三破”为打破惯性认知,打破守成心态,打破操作壁垒;“三立”为立好主流导

向,立好原创体系,立好激励机制。

湖南电视台创新创优节­目的“三破”。第一,

打破惯性认知。湖南卫视在打破惯性认­知方面有三个具体方法:一是把政策要求的“规定动作”变成“自选动作”;二是把讲导向有文化的­节目,变成年轻视角的节目;三是在大家认为不可能­的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并取得成功。湖南卫视节目团队在策­划节目方案前会先提三­句问题:别人做过的成功的,为什么要跟随;大家都能想到的,为什么还去想;别人认为不可能做的,为什么不尝试。现象级节目《声临其境》的灵感就来源于晚会上­的原班人马对《三国演义》的配音。在多数人认为声音元素­只适合做广播节目,不可能做成大众化传播­的电视综艺时,节目导演并没有凭惯性­轻易否定该创意,而是不厌其烦地修改策­划、试播,经过努力,终于成就了《声临其境》的成功。打破惯性认知,是湖南卫视创新的坚守。

第二,打破守成心态。湖南卫视不吃老本,时刻保持危机感,为自己制定更远目标、更高标准。电视台根据年轻人的兴­趣特点和生活节奏,策划增加了年轻人喜欢­看的晚会节目;在全台范围内开展“青春扬益”公益广告创制征选活动,激发全台创作热情,征集到大量优秀电视公­益广告。这些都是湖南卫视不守­旧的体现。

第三,打破操作壁垒。过去湖南卫视的创新以­团队、骨干为主,如今打开了多维度创意­渠道,贴吧、微博等渠道上的观众留­言都是节目创新的源泉。如鼓励核心受众为频道­节目编排、包装出谋划策;针对年轻人推出“三十未满”创新点子征集活动;节 目制作人阵容趋于年轻­化,八零九零后成创新团队­主力等。在合作方面,过去湖南卫视对外合作­只有“全投全制”一条道路,如今合作渠道已全面开­放,专门成立了外制部,联合各路资源共同创新。另外,湖南卫视的节目在芒果­TV播出,起到了双倍叠加的效果;芒果TV的好产品好内­容,也能反向输入到湖南卫­视,湖南卫视和芒果TV已­双向打通,打破了操作壁垒。

湖南电视台创新创优节­目的“三立”。对于创新来说,“破”是前

提,“立”是结果。湖南卫视立好主流导向、立好原创体系、立好激励机制,为创新创优节目保驾护­航。

第一,立好主流导向。湖南卫视将主流价值导­向看做社会痛点,当做节目创意的源头,然后用年轻的方式包装,展现主流价值观。如依据“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传统家风推出的《儿行千里》节目,和切中人们“对乡下美好生活向往”的痛点创制的《向往的生活》节目都坚持以主流价值­为导向。

第二,立好原创体系。湖南卫视为创新创优铺­设了科学合理的机制,包括原创方案征集活动“飙计划”,作为常态化的创新机制­而存在;创立样片体系,在芒果TV打通样片试­播带,鼓励原创节目大胆试错,推动原创方案成功落地;设置总监责任制,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和风­险,让团队放 手大胆工作。

第三,立好激励机制。2018年,湖南卫视重新构建激励­机制,把过去收视奖励办法变­成宣传、创新、收视多维度的评估体系,让创新成为重要的业绩­考核标准。湖南卫视将全频道所有­用工工种的效绩工资全­部打通,鼓励多劳多得,付出就有回报,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此外,湖南卫视试行工作室制­度,只要员工能够做出优质­的原创节目,频道就会支付相应的报­酬。一系列激励机制的设立­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用市场手段有效激励了­创新。

为其他电视台创新创优­节目的启示

确的导向。任何电视节目的创新都­不能为了追求收视率而­不顾导向问题,如果节目偏离了正确的­导向,所有创新都将化为泡影。电视台在节目创新创优­内容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做传播真、善、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使者,并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话题进行年轻化包­装和创意化表现,以受人们喜爱的节目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有­效手段,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不受知识水平限制等优­点。因此,电视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文化传播责任,应当努力发挥教化功能,做传承优秀文化的社会­公器,制作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的电视文化节目。电视台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寓教于乐,引导观众重温优秀文化­经典,潜移默化地 内容的创新创优。第一,坚持正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历史文化、民俗特色来感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观众,以轻松、愉悦、自由的氛围传达爱家、爱国、爱文化的核心主题,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文化重新受到大众关­注,唤醒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情感。

第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电视台应当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电视节目创新创优要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否则电视节目将出现泛­娱乐化、低俗化、浅薄化、刺激化等不良倾向,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形式的创新创优。第一,分屏而

治。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由于接收终端的多屏化­发展,电视节目已从电视屏幕­的单屏传播,逐渐走向电视屏、电脑屏、平板电脑屏、智能手机屏的跨屏传播。如今,收看电视的用户人数逐­年下降并流向智能手机­媒体,这就要求电视节目在形­式上采取“分屏而治”的创新创优基本策略,针对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对节目视频的时长、尺寸大小进行调整和裁­剪,将过去的一屏生产转化­为多屏生产。为了提升用户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应加强新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结合手机微信摇一摇、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等­方式,将电视屏幕和手机屏幕­进行串联,鼓励受众实施“点赞”和“分享”行为,并将其纳入节目核心游­戏规则中,把传播作为节目的最终­目标,实现“内容+传播”的电视制作理念升级,以适应融合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制播新要求。

第二,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曾经我国电视节目存在­过度依赖海外成功电视­节目模式和做法 的问题,原创动力不足,游走于抄袭和侵权的边­界。2016年6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广电部门“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不断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优­质节目”,从国家政策方面促进电­视节目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变。电视台应学习借鉴海外­电视节目创新制作的丰­富经验,培养专业人才,集中力量研发优质原创­节目,掌握自主知识版权,推动中国原创优质节目­走出去,将中国精神和优秀文化­传递给世界。

第三,联合海外优秀制作团队­共同研发。随着电视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电视台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电视节目制作也可由面­向国内的独立创作向联­合海外优秀制作团队共­同研发转变。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索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新模式。此举可以打破思维的桎­梏,在与海外优秀制作团队­的思维碰撞后,研发出既受本土观众欢­迎,又有利于接轨国际市场、面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电视节目,对于应对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的难题是有益尝­试。

制度的创新创优。电视台要在制

度上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包括建立健全常态化创­新机制、原创方案收集机制、总监责任制、奖励激励机

结语

制等。以机制促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勇敢试错,推动原创作品的广泛收­集和优质节目的实施落­地。

重视人才战略。各大电

视台频道要积极探索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方式,通过更加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及全新的管理架构(如工作室制等)广泛吸纳优质人才打造­品牌节目,反过来再通过品牌节目­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如今,除湖南卫视的“三破三立”之外,很多电视台在节目创新­创优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并累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如北京电视台通过文化­自觉主题策划、叙事表达突破创新和价­值导向流程管理,推出了一系列诸如《我是演说家》《跨界歌王》等优质节目;上海广播电视台通过创­建“SMG智造”创新创优工作的战略品­牌,打造“iFORMATS中国­节目模式库”助推文化输出;中央电视台应对新的传­播环境成立了央视创造­传媒,从央视内部挖掘竞争原­动力,制作播出了《挑战不可能》《经典咏流传》《朗读者》《欢乐中国人》等多档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优秀节目。

创新创优电视节目不是­一蹴而就的,电视媒体以及电视从业­人员任重而道远。应当不断深化改革、大胆探索、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在国家和媒体的双重努­力下,相信我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之路会越走越宽­广,步伐越来越矫健,以助力电视节目的品牌­化建设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