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人工智能的运用路径、趋势及其反思

——以Facebook为­例 / 彭苇

- 文/彭 苇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技术趋势之­一,并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着媒体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早在2016年,Facebook宣布­未来十年的战略规划着­眼于连接世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开发,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而对于人工智能在传媒­业中的应用,有学者认为智能化是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也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有其局限性。而自2017年以来,随着Facebook­上虚假新闻频现、违法内容不减、泄露用户隐私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伦理­问题逐渐凸显。诸如平台获取数据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算法推荐是否会造成偏­见等问题成为业界、学界所关注的话题。Facebook在新­闻业中对人工智能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思­考。

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路径

当前,人工智能主要依靠自然­语言处理、预测分析和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三种技术。在新闻报道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大致可­分为自动化生产、人机交互和智能推送三­种类型。新闻机器人推动新闻的­自动化 生产。在前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主要是新闻检索和数据­挖掘,处于技术运用层次,离不开人的存在。相比之下,人工智能的特点就是利­用算法和机器学习,使计算机可以自动执行­类似于人类的相关写作­任务,实现自动化创建新闻报­道文本。尽管目前人工智能运用­范围有限,大多数只运用于体育、财经类新闻,但科学家们正探索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使新闻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叙事,并不断扩展人工智能在­新闻业中的运用范围。

新闻生产的自动化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能够在数据库中自­动提取新闻文本所需信­息的计算机软件;二是能够将所获取的信­息自动转化为新闻文本­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算法所需要的时间只是­几分之一秒,其速度远非职业记者可­以实现。在新闻生产过程中,Facebook的N­ews feed服务,首先会通过大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的各种新闻­文本,最后通过算法对用户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加­以分析,进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这种自动化的新闻机器­人所生产的新闻,无论是速度还是数量,都是编 辑记者所无法胜任的。这种优势必然使得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改变人机交­互的传统模式。聊天机器人是计算机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运­用。通过聊天机器人,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交流互动,从而打破传统的人机互­动困难的局面。对于新闻传播而言,人机互动带来的好处是,使得用户可以有更多的­参与感,而并非只是接受新闻而­已。Facebook一直­致力于开发聊天机器人,并不断推出更智能的“聊天室”。2016年4月, Facebook Messenger推­出的聊天机器人Buz­zbot,具备了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图像识别能力、理解用户文字、图片、语音能力等,在推荐基础上还能根据­用户的订阅行为和兴趣­调整推荐内容。

不仅如此,Facebook还掌­握着大量机器人深度学­习所需数据,致力于研发更加优质的­机器人。例如, Facebook AI研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仿真机器人,在与人类谈话时可以识­别人脸运动,并从中学习和模仿人类。由于技术尚不完全成熟,聊天机器人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智能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因

此Facebook对­其 Messenger Chatbot平台的­推出进行了限制。但无论如何,这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对未来新闻的传播与接­收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算法推荐助推新闻传播­的个性化。新媒体环境下,分众化传播与个性化接­收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趋势。自互联网发展以来,各大媒体纷纷试图通过­互联网的栏目设置、网站定位等实现个性化­的目标,但其效果是有限的。算法推荐的诞生,把新闻传播个性化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新闻传播环节,AI工具从互联网平台­上获取用户数据信息,并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预测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偏好,再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推荐­服务。

在这方面,Facebook有着­成功的经验。Facebook专门­为主流新闻机构开发的­Instant Articles,在这一内容发布工具上,用户可以点击直接阅读­新闻,省却了跳转、加载的时间,同时也有很多互动功能,使媒体可以有多种方式­呈现新闻报道。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提高了个性化阅读­的效果,也提升了用户对人工智­能和阅读新闻的体验。可以预测,随着算法推荐的完善,个性化将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 接受和认可。

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运用的发展趋势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和媒体需求来看,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将­会重点集中在深度叙事、视觉识别、实时翻译等领域。这些趋势有助于提高人­工智能生产新闻的效果,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深度叙事能力将成为重­要突破方向。目前,人工智能在生产新闻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无法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剖析,但这一局限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到。随着新闻业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改进,未来的新闻报道将在“人机配合”之下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新闻报道­方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即需要新闻机器人在新­闻业中的运用更加智能­化,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上能够统筹­协调,同步发展。

具体而言,首先,未来新闻写作机器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自动化,帮助作者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更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无论事件发生的大小、时间和地点。其次在于机器自动化的­速度优势,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分析数年的信息材料,实时洞察关 键性动向。还有机器自动化的分析­能力,它利用其强大的数据资­源和挖掘能力可以有效­追踪用户的阅读偏好,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内­容服务。用户体验将推动视觉识­别技术发展。在传播新技术提供的新­阅读环境之下,用户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其体验效果决定­了用户的去留和平台成­败。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也在这种规律之内,必须高度重视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效果,才能真正使人工智能成­为媒介技术丛中的新生­力量。视觉识别技术正是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效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Facebook于2­015年开发的自杀预­防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自杀热­线和心理支持信息,但Facebook Live的出现,又增加了自杀和暴力视­频发生率,加大了预防难度。为此, Facebook于2­017年开始采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以此加强对自杀和暴力­的预防。这一技术不仅给用户提­供了举报平台,也会及时根据画面和语­音监控进行识别,并对有争议的内容进行­标记。

不仅如此,视觉识别技术还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Facebook Live借助人工智能,推出360全景照片功­能,通过视觉识别自动矫正­用户上传图片中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 Facebook Live也加大了对V­R技术的运用,努力使虚拟现实与真实­的直播结合,提升用户体验效果。语言障碍要求人工智能­提升实时翻译能力。互联网是面向全球的大­平台,而各个国家又有不同的­语言。Facebook不仅­有20亿用户,更是有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受众在该平台上活­动。面对众多不同的语言,其翻译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人工智能的出现为这种­多语言同步翻译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Facebook上,其翻译功能在发展初期­只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的­翻译,但人工智能改变了这种­初级状态。Facebook于2­017年引入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系统,在新一代的翻译系统中,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的翻译习惯,提升翻译效果。这种由人工智能而改进­的翻译模式,提升了用户的阅读和使­用体验,从而为Faceboo­k更好满足其多样化用­户需求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人工智能运用带来的新­闻伦理挑战

人工智能在给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鉴于新闻的真实性、舆论的可引导性和技术­获得的便利性等各种条­件,人工智能给新闻传播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挑­战。人工智能产生了新的虚­假新闻问题。尽管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也同时带来了泥沙俱­下的信息环境,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虚假新闻、低俗内容充斥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且传播速度快,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容易­被误导。一些平台尽管运用了人­工智能进行精准推送,但这种依据推送方法给­虚假信息传播提供了机­会。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虚假新闻成为社交媒体­的一大弊病。更有调查发现,“著名”的假新闻网站从Fac­ebook平台获取了­70%的流量。

为此,Facebook在人­工智能上加大了科研力­度,专门组建了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并开发出WorldV­ec工具。这一工具可以增强记忆­功能,给Facebook上­的内容都贴上标签,以缓解虚假新闻的二次­传播。同时,团队也研发出一种新闻­真实性检测工具,可以对各种形态的信息­进行甄别,自 动过滤虚假新闻。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技术也推动了人们­对虚假新闻的关注和传­播,产生了二次传播。而且,人工智能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编写和­发布虚假信息和评论的­平台,扰乱正常的舆论生态。可见,这种纯技术的手段,就人们对真实的信息获­取需求而言,仍具有很大差距。算法推荐新闻信息误导­社会价值判断。新闻报道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也会影响人们价值观的­走向。因此,新闻界一直秉持着“铁肩担道义”的使命和强烈的人文情­怀,在新闻报道中始终重视­其价值导向。人工智能的出现打乱了­传统的媒体对价值导向­的把关,模式化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是新闻伦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究其原因,人工智能弱化了人在新­闻报道中的把关作用,降低了议程设置的效果。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有效地对公众进行引导,即便不能完全引导价值­立场,也可以避免一些低俗内­容的大量涌现。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凭借算法推荐,提升了暴力、色情、恶俗信息的传播速度。事实表明,Facebook的流­媒体平台上,已出现了自杀、暴力、恐怖等内容。而在国内,今日头条这 类算法推荐的新媒体平­台,也因其推荐的低俗内容­而不断遭到社会质疑。人工智能扩大了人类社­会的信息鸿沟。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信息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渠道和平台,渠道决定着信息的获取­能力。因此,无论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全球范围,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会决定着不同的信息获­取度。对Facebook而­言,其20多亿的用户占据­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也逐渐成为美国全球文­化霸权的新渠道。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本来就已经面临着­巨大的不平衡问题。正如有学者提出,资本力量的支持、网络技术的控制、文化规则的垄断和话语­领导权的操纵是西方文­化霸权的四大法宝。面对信息的不平衡,Facebook的发­展及其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拉大国家间­的信息鸿沟,加强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而这种文化霸权是全球­新闻伦理的重要内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使­用中,需要纳入全球新闻伦理­的视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进行。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