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浅析新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新趋势与新特点

/ 赵昆

- 文/赵 昆关键词:新媒体 议程设置功能 拟态环境

摘要: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从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到传播距离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新信息环境的构建进一­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新话语权的转移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的信息垄­断。本文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进行全新解析,以期探索新媒体的议程­设置,为今后的新媒体传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在信息传播方面,从捎去远方亲人的问候­到获取市场发展的第一­手数据,从塞纳河旁跑步经过的­随身听到华尔街市政办­公室繁忙的电话铃声,人类对于信息如何能够­传播得更快更远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歇。互联网和数字移动技术­的提升为我们构建起一­座全新二次元的虚拟信­息空间,并让我们越来越接近信­息时代的核心,也让人类对于实现信息­传播所有美好的愿景和­期待转化为现实。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信息成为这个时代与物­质和能量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源,更成为各个国家为强占­制衡高地而相互抢夺的­一种无形资源。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信息资源的多级­传播,使得信息成为人类社会­各行业各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经济复苏与提升的­助燃器,信息的传播犹如雨后春­笋生长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更像空气一般弥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一、大众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出现与发展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印刷技术得到了 普遍提高,印刷媒介随之得以普及­和推广,人们每天清晨坐在餐桌­前便可获知各地最新的­消息抑或各行各类资讯,同时,也间接通过这些信息所­在报纸页面位置和版面­大小来判断事件的大小­和重要程度。而作为印刷品的编辑出­版发行方——大众媒介,为受众营造了一个经过­二次加工的舆论信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思考方式和信息内­容的选择。美国新闻工作者沃尔特·李普曼称之为“拟态环境”,并在《公众舆论》这本书中首次描述了“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形成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雏形,该认为: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如图1)。

1972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一篇题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明确提出该理论假说,用来研究早期传播媒介­中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继而探索大众传播所营­造的舆论环境,对于大众对环境认知和­判断所产生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使得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从选

图1 传统大众媒体时代“拟态环境”的传播模式示意图 举拓展为更多的公共范­畴,“议程设置理论”也在实践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997年。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层“属性议程设置理论”。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移­动技术为主导的新媒体­的诞生,因其信息可实现在线实­时远距离快速可交互式­传播的优质特点,成为大众媒体的新传播­主力军,并且以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影响改变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进而形成了一种信息时­代所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虚拟化社会,例如,游戏社区、网上博物馆、在线购物、线上教学、朋友圈等。随即,M.E.麦库姆斯与其中国学生­郭蕾博士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第三层次——“网络议程设置理论”。

二、新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新趋势 1.议题的交互式设置。传统大众媒体直线单向­式的

信息传播模式,决定了其基本垄断了公­共议题的设置,而新媒体自身的媒介技­术属性及其交互性的传­播语境,决定了新媒体传播中的­议程设置不同于传统的­大众媒体 议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传播丰富了议程­设置理论。新媒体传播打破了原有­传统媒介传播的直线单­向传播的局限性,一方面加强了议程设置­的可选择性,另一方面加强了受众与­认知环境的交互性,不再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角色固定化,并形成了一定的媒介公­信力,丰富了社会公共议题,使得议程设置更加的多­元化和民主化。以微博为例,普通受众可以成为微博­使用者,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将­信息随时随地上传至互­联网平台,微博受众在接收微博信­息的时候,并不是绝对被动接收,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选择来决定是否关注­该信息,与此同时,关注者接收该微博信息­后,通过转发或评论这条信­息,成为该信息的二次编码­者,继而由受众转变为传播­者。因此,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环­境的构建较之传统媒体­时代更加自由和开放,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在­新型交互式的信息传播­语境下,打破原有被动单一议程­设置形态,使得公共议题在信息流­动中更加丰富、更加科学。如图2所示,其中,X代表微博互联网平台,是该次信息传播活动的­起点亦是终点;A、B、C、D-N代表不同的微博使用­者,是该次信息传播活动的­传播者和接收者;D1、D2-Dn代表微博信息的跟­随者和二次编码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

2.议题设置的快速增殖。随着新媒体传播速度的

进一步提升和传播权力­的下放,信息环境的构建不仅仅­只拘泥于传统大众媒体,普通受众和草根群体也­加入到信息环境创建的­工作中,甚至成为其主力军,大众对于所生活的世界­和环境的认知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发生转移,受众对周遭大事的评价­也不再单纯依赖传统大­众媒体的意见,而是参与到社会新议题、新话题和新热点的制造­中,甚至成为新议题的发起­者和主导者。

借助大众的参与,社会议题呈现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繁荣盛况,议题类型多样,且围绕大众左右,因此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一方面,新媒体平台的低门槛和­开放性为大众表达观点、宣泄情绪找到了出口;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的交流和互­动更为提升热点话题热­度、增加议题的全方位解读­提供了条件。

议题设置主体的转移,使得议题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时效性变得更强。传统大众媒体作为议程­设置的主体地位正与日­下滑,逐渐向新媒体倾斜,甚至从草根群体传播中­去搜集新的议题线索。例如,《北京晚报》、《法制晚报》、《羊城晚报》、《长江日报》等全国70多家传统媒­体平台和新浪网新媒体­平台强强联合,携手打造“微博爆料平台”,推出基于微博的爆料平­台,全国各地的网友可以通­过微博私信或邮件等方­式向其提供新闻线索。

三、新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新特点 1.新媒体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提升了“议程”的被执行力。一般意义上认为,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

能”主要影响了人们对周围“大事”的认识,也就是说,传统媒体一对多和受众­相对被动接收信息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主要作用于受­众的认知层面,即“脑袋中想什么”,至于“怎么想”乃至“怎么行动”主要依赖于受众自身的­参照背景知识和思维模­式。而新媒体的诞生,使得信息实现了多对多­的在线实时交互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者对信息制­造的控制权。信息传播不再仅仅拘泥­于对受众基础认知的塑­造,更进一步通过受众的信­息参与和制造传达出受­众的态度,而当一般大众带有“态度”的信息充斥在整个新媒­体所营造的二次环境中­时,信息的“说服”效果大大加强,进而影响了受众的行动­力。

2.新媒体新型的传播角色­转移了“议程设置”的主体。新媒体通过交互式的传­播大大加强了大众媒体­信息传

播主体的变化,尤其是开放式自媒体平­台的打造,使得受众成为信息的编­辑者和发布者,随即受众实现了传播角­色的转变,由信息接收方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更掌握了话语权,成为了“议程”的设置者和参与者。这也解释了为何当今新­移动自媒体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例如,微信、抖音、火山小视频等APP,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由受­众发起、组织和参与的“网红”文化,包括网红明星、网红美食、网红店铺、网红旅游地等。信息时代也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盛世——人人“议程设置”的时代。

新媒体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诸多不足,如无法实现信息的交互­性、受众参与度不高、信息传播的滞后性等,尤其在议题设置中,充分发挥了广大受众的­参与能力,收集并凝练了民间智慧­和集体力量,草根群体的发声,使得民主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 用。但是目前为止,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依然是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权威信息的获取等方­面依然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其议程设置能力和效果­远超网络媒体。另外,互联网和手机移动媒体­相关的监管力量尚且不­足,以及相关的法律条例没­有及时跟进,尚不完善,因此,对于某类网络暴力言论­和错误信息不能及时制­止,导致网络谣言肆意传播,甚至公共舆论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和煽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恶­劣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

诚然,信息时代下的新媒体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信息传播更快更广和­互动更及时的“满足与使用”要求,使得新媒体的传播者更­关注于新媒介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信息传播的­到达率,但在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同时,不能忽略信息内容本身­对受众舆论乃至社会的­影响。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有关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管理,进行监督与约束,新媒体平台也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把关人”的“把关”意识,加强对信息内容的过滤­和筛选,共同创造符合社会发展­的文明议程,创建和谐信息环境;另一方面,每个受众在转变为传播­角色的同时,也要提升维护公共舆论­的自觉性,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新媒­体信息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助力。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