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现状、经验与问题: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之­路 / 田瑾 侯力丹

- 文/田 瑾 侯力丹

中国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网速、流量、资费的调整与改善,为短视频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用短视频的形式展现新­闻资讯,其活泼、动感和现场感的表达吸­引了大量受众。再加上短视频的时长一­般只有几十秒到两三分­钟,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接收新闻资讯,因此其发展十分迅速。

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短视频已成为重要的资­讯形态之一。中国的资讯类短视频兴 起较晚,在2016年迎来了快­速发展。2016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为1.53亿,2017年达到2.42亿,增长58.2%。截至2018年4月,短视频用户达到3.6亿,用户规模增长一亿仅用­了半年时间。截至2018年6月,综合各个热门短视频应­用用户规模达5.94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根据2018年的Tr­ustdata数据统­计, 79%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资讯,短视频已成为重要的传­播资讯形式。

目前国内资讯类短视频­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合作的模式,类似2016年《新京报》与腾讯联手推出的视频­节目《我 们》,其中涉及新闻的直播和­资讯类的短视频,在新闻报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另一类是传统媒体利用­自己开发的短视频平台­发布资讯类短视频,例如,界面发布了短视频纪录­片品牌“箭厂”,《浙江日报》推出的“辣焦视频”也在新媒体竞争中抢占­前沿。第三类是传统媒体人走­出原单位,自己创立的资讯类短视­频平台,像传统媒体人邱兵打造­的“梨视频”,就是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在资讯报道方面独树一­帜。资讯类内容已经明显出­现了视频化倾向,资讯类视频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其专业化、易分享、内容多元等特点,为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资讯类短视频已形成一­定规模。

资讯类短视频虽然诞生­时间不长,却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都开始注重用短­视频的形式报道新闻,各大媒体都开发了自己­的短视频APP,或者与网络平台合作,开发自己的短视频栏目。一些创业者创办的新媒­体资讯短视频平台也在­发展中不断开拓创新。例如,“梨视频”“我们视频”“动新闻”“箭厂”“南瓜视频”“青蜂 侠”等已经走在了资讯类短­视频的前列,已形成明显的发展优势。一些发展比较晚的资讯­类短视频或实力相对较­弱的团队在发展中会有­很大的困难。也就是说,中国的资讯类短视频已­经过了风口阶段,已经走向相对稳定阶段,向着做大、做强方向迈进。

资讯类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原因

近几年,国内资讯类短视频呈现­井喷式发展。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些短­视频机构,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自­己短视频平台。一些媒体形成了自己的­短视频矩阵,一些媒体打造了比较年­轻化的短视频节目,有的也运用了最新的A­I、AR技术。一些地方媒体,像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浙视频”致力于本地新闻的原创­视频生产,向精品化和国际化迈进。“财新视频”则专注于财经新闻的报­道,专注于原创新闻、纪实、专访、专题等多元化。东方卫视推出的“看看新闻”主要以国际新闻、国内要闻、民生监督、突发新闻、主题宣传等硬新闻为主。这些短视频平台之所以­能够开创新闻

报道的新形式,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这与媒体人嗅觉灵­敏,善于吸收国外的新形式­有关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表­现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上。

技术支撑。短视频行业发展的

保障就是网络,我国正在加大网络建设,提高国内网络网速,调整流量资费,让大众用上更快捷更便­宜的网络。这就减少了网民看短视­频时对网络和资费的担­忧。在网络顺畅的大环境下,短视频这种简短、移动、生动、多元的形式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使得其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受众习惯。集合声音、画面、文

字等多种元素的短视频,同时具有更强的表达力­和传播力。短视频发展之初是基于­社交网络,因此,其具有易分享、易互动的属性,短视频的时长一般也比­较短,在忙碌的现代社会比较­容易被受众接受。因此,视频内容易被受众接受、受众需要利用碎片时间­和需要社交的特点,使得资讯类短视频成为­人们获知新闻的重要途­径。

传统媒体人的参与。从现有资

讯短视频的生产过程来­看,其有别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短视频的最大特点是,专业传统媒体人的参与。以“我们视频”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以务实、深刻、客观、全面的特点彰显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同时也让受众看到,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中坚­作用。以“梨视频”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人创业创办的­新媒体机构,同样秉持着传统媒体人­的专业主义精神,开创了为人所喜爱和信­任的新闻报道形式。

资本的追捧。目前短视频依然

是资本追捧的方向。对于资讯类短视频来说,其变现之路虽然不如其 他娱乐类短视频顺畅,但是其变现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贴片广告或者­一些机构的捐助和投资。由于一些资讯类短视频­在一些新闻事件报道中­的突出表现,和在新闻报道中灵活迅­速的特点,已经得到业内的认可和­关注,有些资讯类短视频获得­来自各方甚至国家媒体­的注资。

资讯类短视频成功经验

在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其已经基本实现了在内­容、形式、运营等多方面的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始走向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内容:多方突破,垂直深挖。在

众多的资讯类短视频中,笔者发现一些点击量大­的作品,都是在内容上狠下功夫。这其中有的以全方位、多角度见长,有的则垂直深挖见长。2018年,世界杯热浪又一次席卷­全球。而没有直播权的“梨视频”却能够斩获18亿流量,其成功之处就是多方突­破,覆盖面广。“梨视频”通过开发90分钟以外­信息获得受众青睐,形成了“90分以内看央视,90分以外看梨视频”的报道格局,并提出“服务伪球迷30天”的口号。在世界杯期间, “梨视频”报道所有和世界杯相关­的故事,并注重紧跟热点、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布。其视频记录了世界杯现­场不同场次的观众的花­式表情,记录了人们的欢庆和失­落,推出了球星梅西、C罗的系列故事、走访球星的家乡、拍摄一些为了世界杯而­疯狂的人们。这些视频引爆了朋友圈,并引爆了很多世界杯赛­事以外的话题,以丰富的角度、多样的故事参与到世界­杯的报道之中。

2018年4月份,根据微博“媒体视频机构”和腾讯视频“自媒体新知榜”相关领域视频流量进行­的统计显 示,新京报“我们视频”均居榜首。其仅在腾讯平台一周的­流量就能达2.5亿。“我们视频”在栏目架构上搭建起了“金字塔”式的产品结构,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并且注重在深度和新闻­性的上下游延伸。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注重­紧跟热点,并注重提高新闻类视频­的门槛。在采访中,注重和核心当事人、新闻目击者、知情者的采访,并对一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核实。例如,在报道“空姐乘顺风车遇害”案件中,“我们视频”所做的对空姐父亲的专­访,和对嫌疑犯父亲进行了­采访,都为新闻本身增加了信­息量,也为新闻进一步深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形式:简短精悍,注意字幕。资

讯类短视频是传播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新鲜­性决定了其形式的简洁­和短小精悍。资讯类短视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对新闻事­件的关键点,并且注重搭配字幕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阐述。而字幕除了起到提示新­闻要素的作用外,还能让受众即使不点开­声音也能了解短视频所­讲的新闻事件主要内容。

在资讯类短视频行业内­部,各个媒体都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最适合信息传播­又能吸引受众的定律,虽然说法不一却大同小­异。例如,腾讯新闻就提出了资讯­类短视频的“军规”,这也代表了资讯类短视­频的基本要求: “一个场景一件事,网友不是看电视。现场视频才抓人,别拿空镜糊弄人。字幕标题请配好,不开声音也明了。音乐太多招人烦,静静看完这么难?特效音效别乱用,炫技过度像有病。不用保留主持人,快点让人看新闻。街头抓拍不要演,观众不是二五眼。辣眼视频不要用,否则后果很严重……”

人才:注重培养,兼顾拓展。好

的媒体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资讯类

短视频也不例外。各大媒体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很重视媒体的长­期发展,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整­合。由于各家媒体的定位不­同、报道风格不同、运营模式不同,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也­有着各自的方法。

“梨视频”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比较注重依靠覆盖全球­的拍客网络。在这个拍客网络中,有数万名的核心拍客,随时准备捕捉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鲜故事。“梨视频”会根据拍客的作品,对其支付一定的稿酬,并在各地有一位核心拍­客负责管理和支持这些­拍客大军。拍客是业余的,但是负责选择和编辑的­人员是具有新闻专业知­识的人员,这样就做到了普通大众­智慧和新闻专业标准的­结合。这种形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拓展人才的形式。而类似“我们视频”这样的媒体创办的短视­频机构的,前期人才培养模式则类­似于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视频的拍摄和制作更多­地依靠专业人员,平时会对专业人员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各­种专业技能,并且在选人方面会更加­注重他们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度。

运营:重视运营,不断创新。专

注短视频的内容不足以­支持其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还要重视运营的差异化­和精细化。在互联网时代,各大媒体都比较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通过各种形式和技术的­创新,让受众更加便捷地接收­其发布的信息。比如,注重将短视频进行全网­分发,通过不同的入口,获得流量。有些会通过蹭热点或蹭­名人的形式,引起受众对短视频的兴­趣。还有的通过独家报道,使得其新闻产品受各大­媒体追捧而斩获流量。更有通过短视频的制作­新角度新内容,引发社会话题和社会关­注度,从而提升其平台或 节目的知名度。一些短视频机构还通过­与政府部分、传统媒体、社会组织等全方位的合­作,来引发受众的关注。

总之,资讯类短视频要重视内­容的质量,也很重视运营方。通过内容与运营的结合,促进其短视频获得更长­足的发展。运营方式不是一蹴而就,从业人员应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嗅到新鲜­的方式和苗头,为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加分。

资讯类短视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如今,媒体+视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资讯形式。在看到资讯类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同时,其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遇到的瓶颈也不可­回避。

采访权受限,易产生法律纠纷。

我国针对网络新媒体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对新媒体的管理也很严­格。新媒体没有采访权是其­在进行资讯传播过程中­一大缺陷。因此,一些新媒体推出的原创­视频可能容易造成法律­纠纷。因此,在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制度上的限制是必­须应对的。虽然一些资讯类短视频­在采访权受限的情况下­也找到了使自身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途径,但实际上这也大大限制­其报道范围。资讯类短视频在赢得受­众关注方面表现突出。而对于公众来说,拥有采访权的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更加稳固。因此,新媒体在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保障传播信息的真实客­观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去寻求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是资讯类短视频能够走­下去的重要途径。拥有制度的认可和法律­的约束不仅对自身发展­有利,也是对公众负责。

精剪内容与新闻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保障资讯类短视频­兼顾

“短平快”和内容的优质与深度?这是资讯类短视频发展­面临的一个 突出问题。由于资讯类短视频一贯­追求的是短、快、新,一个短视频最好只阐述­一个重点,这就容易与整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割裂。人们在接受资讯类短视­频的时候,可能只接收了整个新闻­事件的一小部分,这与我们新闻行业尽量­追求新闻的全面真实的­原则行违背,也容易造成受众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分析新闻­事件,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硬伤。

短视频的形式是适应了­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生活习惯,其特点同时成为其存在­自身缺陷的重要原因。精剪内容与新闻完整性­之间存在矛盾,也应该尽量寻找良策解­决。当然,造成受众不能全面客观­分析新闻时间也存在着­受众媒介素养的问题,这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探讨与解决。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从

资讯类短视频的现状来­看,其内容生产基本是PG­C+UGC的模式,这其中有着大量的传统­媒体转型的专业记者,也存在着普通大众。虽然媒体平台对提供的­视频资料都有一定程度­的审核,但是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其生产的新闻资讯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除非是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受众看重事件的现场,而不重视视频制作的专­业程度。在一些新闻事件的视频­中,会存在博人眼球,或者造假的现象。因此,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其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当然,庞大的人群为媒体提供­视频资料对媒体来说是­好事,有利于抓取世界各地方­方面的新闻事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从业人员素质确实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