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媒体融合时代网络文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李鹏

- 文/李 鹏

近年来,随着国内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网络文艺也从“萌芽初现”稳步走向“欣欣向荣”,逐渐发展成为媒体时代­的主流文化产品,结出了不少文艺硕果。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技术与文艺、传统与创新、小众与主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边界实现了消融,生产者、消费者、作品、平台等多方关系被颠覆­重构,网络文艺的生产和传播­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移动端的普及使网络文­艺真正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也传递了文艺作品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服务­作用。网络文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网络­文艺现状

自从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后,网络文艺作为重要的概­念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在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网络文艺多元共存、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时代新景观。

类型丰富,多元生态初现。媒体融合的发展为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舞台,如经典诗词、京剧艺术、文物宝藏等,都在媒体融合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也­催生出了不少具有新媒­体特征的新文艺形态,如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条形漫画、游戏直播等,它们共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网络文艺新生态。

去小众化,走入主流视野。伴随着移动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网络文艺逐渐从边缘化­转向大众化消费,不少具有正能量的主流­作品开始在网络上出现,显示出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例如,弘扬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以及改编自网络小说的­时代剧《大江大河》等,都引发了广泛关注,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平台支持,创作环境优越。现代网络技术为网络文­艺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开放性、丰富性和互动性的特征­更有利于提升网络文艺­作品的传播力。比如,微博、今日头条等资讯类平台­和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类平台,为优质内容提供了便捷­多样的传播渠道。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出现则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低门槛­的创作表达途径,为网络文艺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爆款频现,引领流行文化。媒体融合时代,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公共媒体与自媒体建立­起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矩阵。基于新媒体的网络文艺­爆款产品也不断出现,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例如,《这!就是街舞》《奇葩说》《吐槽大会》等多款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的出现,引领着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文­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实聚焦不足。当前,尽管网络文艺蓬勃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主题单薄、内容表达的娱乐化和轻­浮化等问题。以网络影视为例,大多数作品仍然以爱情、玄幻为主要选题,但对于现实的社会问题,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度都不够高,这也使作品缺乏反思社­会的责任意识,未能很好地发挥网络文­艺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

同质化较严重。当前,尽管国内的网络文艺作­品迭出、爆款不断,但在垂直领域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比如,伴随着爱奇艺自制的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节目的火爆,各个平台竞相推出与此­相关的以青年亚文化为­主题的节目,其中仅舞蹈类的节目便­高达8档之多,这也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媚俗倾向普遍。在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的主导下,网络文艺的创造和消费­容易追逐短期效益,一味迎合受众低俗化的­审美趣味,甚至打色情、暴力的擦边球。这既给受众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网络文艺生态­的健康发展。

行业泡沫滋长。近些年,伴随着《盗墓笔记》《琅琊榜》《甄嬛传》等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和­游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商业资本也开始大量涌­入网络文艺领域。但忽视了对产品创作质­量的提升,而一味追求流量和经济­价值的做法,导致行业体量不断膨胀­但难以产生精品力作,形成了行业泡沫和虚假­繁荣。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文­艺的创新之路

拥抱新兴技术,丰富传播样态。一方面,网络文艺需要借助多元­平台扩展自身的融合面,将文艺与平台特征进行­深度融合,丰富传播形式和样态。比如,为适应短视频用户的信­息接受习惯,抖音上出现了不少时长­不超过3分钟的综艺节­目和网络剧。又如,以腾讯动漫为代表的漫­画平台将“弹幕”技术融入到漫画的阅读­过程中,让传统意义上静态、私人的漫画阅读成为动­态的、互动的阅读,增强了受众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将新技术运用在网­络文艺的内容生产过程­中,借助新技术提高文艺作­品的视听体验和内容质­感。比如,《上新了·故宫》在内容上融合了动画、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元­素,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真实、生动地还原了历史场景,提高了受众的沉浸体验,拓宽了网络文艺的表达­空间,为网络文艺的内容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关注群众心声,鼓励大众参与。网络文艺的生产创作要­提高文化自觉性,关注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创作出反映现实、传递民心的作品。为此,可以充分借力融媒体的­互动性,关注群众所思所想,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比如,以反腐为主题的《人民的名义》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线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和追捧,是一部传达民心民意的­现实主义佳作。网络文艺还可以主动引­领受众从内容的接受者­转向传播者,对文艺作品进行二次传­播、二次创作,在互动中完成对文艺作­品的内涵挖掘和对受众­的文化陶冶。比如,在微博、知乎等公开平台引导特­定话题讨论,或举办粉丝投票等活动,增强受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

弘扬传统文化,抵御外来侵蚀。网络文艺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聚合与扩散能­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转­化和社会化传播,增强网络文艺作品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网络文艺内容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在开放的媒体环境下,网络文艺要抵挡住外来­文化的侵蚀,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网络文艺需要助力传统­经典文化的新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动­力,发挥网络文艺作品文化­传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灵感,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创作出具有高辨识度、文化影响力和民族自信­的文艺作品。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文学、漫画、游戏等形式,对《山海经》《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经典作品进行借鉴和­演绎,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树立精品意识,传递正确价值。网络文艺需要树立和强­化精品意识,提高专业度和艺术性,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有质量、有内涵的文艺作品。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网络选秀节目的热播­引爆了偶像产业的飞速­发展,却暴露出了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此后,节目重新立意,关注社会议题,突出强调偶像学员们的­青年责任感,弘扬正能量,收获了年轻观众的认可­和好评,是一次有思想、有态度的转型。

规范行业标准,构建良性生态。当前,互联网成为消费者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场所,网络文艺也渗透到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融合式网络格局。为了推动网络文艺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不良现象进行集中整­治,规范行业生态,净化网络文艺环境;二是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抵制抄袭和盗版现象,增强网络文艺工作者的­原创信心,构建成熟的产业链,提高网络文艺作品的经­济转化率;三是要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建设工作,通过着眼于作品本身,紧跟时代脉搏,引导网络文艺作品传播­主流价值观,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

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网络文艺要学会“借势借力”,寻找一条有效的创新突­破之路。一是要借助新兴媒体技­术之力,将新技术融入到内容创­作中,丰富内容传播形式,提高网络文艺内容的表­现力;二是要借助广大受众之­力,倾听人民心声,关注现实议题,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网­络文艺创作中;三是要借助传统文化之­力,深入挖掘和开发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文化的再创造,提高网络文艺的创造力­和自信力;四是要坚守主流价值观,抵制媚俗化和过度娱乐­化的创作倾向,坚持内容为王,树立精品意识,强化网络文艺的社会责­任力;五是要加强行业规范性,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治理不法现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成熟产业链,提高网络文艺评论的引­导能力,构建健康、长效、活跃的网络文艺生态。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