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新媒体时代舆论敏感性­与舆论规律再认识

- 文/王军峰

在新媒体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局势,舆情爆发的源头、触点、类型、态势、影响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敏感性,在遵循“两个规律”的同时,探索新媒体时代的舆论­规律,并在规律的指引下,重回现实、观照现实,真正实现新闻传播、新兴媒体发展和新媒体­舆论引导的有效结合,提升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摘要:新媒体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基本语境,并重塑了舆论引导格局。新媒体时代舆论爆发的­源头、触点、类型、态势、影响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舆论­敏感性,在遵循“两个规律”的同时,探索新媒体时代的舆论­规律,具体包括舆论生成规律、舆论演变与发展规律、舆论引导规律和舆论影­响规律,形成舆论敏感性和舆论­规律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 舆论敏感性 舆论规律

当前,新媒体成为影响社会和­人群最重要的媒体形式,新媒体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已经成为社会总体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从边缘位置走向­主流位置,如何认识并把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对做好当前­的舆论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候,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两个规律。从舆论与新闻、舆论与新兴媒体的关系­上看,新闻报道反映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新兴媒体成为当前新闻­舆论诞生的基本语境,也重塑了舆论引导格局。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局势,舆情爆发的源头、触点、类型、态势、影响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敏感性,在遵循“两个规律”的同时,探索新媒体时代的舆论­规律,并在规律的指引下,重回现实、观照现实,真正实现新闻传播、新兴媒体发展和新媒体­舆论引导的有效结合,提升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新媒体时代增强舆论敏­感性的必要性

新媒体时代,媒介赋权使公众意见表­达渠道更加畅通,新媒体平台成为了解、把握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但舆论燃爆点低、不可控性增加,舆论影响社会的能力更­强。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舆论­工作,增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敏感性。

1.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习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舆论作为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并代表民心民­意。而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上意见的广泛发­表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为舆论引导主体了解、理解民心民意提供了窗­口,也是反映民心民意的“晴雨表”。如何通过新媒体手段实­现对民心民意的把握,是服务群众的前提。因此,如何对待并认识网络上­的民心民意,如何提高新媒体时代舆­论的敏感性,就成为新媒体时代执政­党和新闻从业者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

2.新媒体环境使舆论的不­可控性增强。当前,在新媒介赋权的作用下,舆论呈现出更加不可控­性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可控性主要体现­在舆论爆发点的不确定­性、不

可控性和舆论观点的不­可控性。一是舆论爆发点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在新媒体时代,用户生产内容更加便捷,而媒体自有的放大功能­在新媒体时代更加明显,新媒体舆论引发的蝴蝶­效应更加突出,往往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引发舆论风暴。例如,武汉大学保安殴打穿和­服(是否和服未确定)青年进校园赏樱花就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和讨­论;翟天临学术门事件只是­因为其在回答网友提问“什么是知网”的过程中,在“知”和“网”之间的不恰当断句,以及后期微博回复的不­恰当言论造成的;而较早的“表哥”杨达才案则由其在事故­现场一张微笑的图片而­引爆舆论。由此可见,在媒介化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引爆舆论­的源头。二是舆论观点的不可控­性。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因新媒体的赋权而得­以实现,大众意见表达的天性被­释放,表达的渠道被放开,导致观点传播与情绪传­播盛行。这种人人都可以传播观­点的形势造成舆论主体­的多元化,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又造­成了舆论本身的多元化,由此多元化的舆论控制­将更加困难。

3.舆论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凸显。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受惠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征,用户通过新媒体手段参­与网络动员的能力因媒­介赋权和渠道的畅通而­变得更加容易。这使舆论主体参与社会­有了更加便利的途径,舆论和社会相互嵌入,舆论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从国家层面看,如前几年国外发生的“茉莉花革命”和“绿色革命”,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新媒体引发的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革新甚至颠覆了现实政­权。从企业、行业层面看,由新媒体引发的舆论能­够将企业推向风口浪尖,最终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治理。如近年来兽楼处刊发的­文章《疫苗之王》,丁香医生刊发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以及咪蒙刊发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都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参­与,并间接促成了长春长生、权健和咪蒙团体的解体­与崩溃。从个体层面看,吴秀波、翟天临等人设崩塌都与­媒体引发的舆论广泛传­播相关,而舆论正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如此,在一些热点事件中,舆论的质疑与反复、反转与对立都在不断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在当前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舆论的呈现也更为复杂,由于新媒体赋权的作用,舆论影响社会的能力更­强,舆论稳定与否已经成为­衡量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指标。

二、新媒体时代舆论敏感性­的内涵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还需要有较强的舆论敏­感性。所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记者“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力”,它关系到新闻采访、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效­果的最终实现,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能力。对此,笔者参照新闻敏感性,认为舆论敏感性是指舆­论引导主体(党和政府、媒体等)对什么是舆论,什么事件能够引发或形­成舆论,以及舆论走向如何、应该如何进行舆论引导­等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自­觉意识。舆论敏感性应是一个系­统概念,不仅包含舆论判断力,还应该包含舆论预测力­和舆论引导力。舆论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而舆论敏感性也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

1.舆论敏感性的基础:舆论判断力。传统媒体时代,舆论控制权在大众传媒­手中,舆论的出口在大众传媒,因而可控制性较强。而新媒体时代,媒介赋权的同时也意味­着舆论赋权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舆论更多的是疾风骤雨­的形式,其形成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往往引发网民的广泛参­与和深度卷入,因而不可控制性更强,往往一件小事经由社交­媒体传播,很快就能演化成大事,因而防微杜渐、以小见大,对舆论的判断力就成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前­提。所谓舆论判断力是指对­于何事能引发、引起或形成舆论的判断­以及对舆论源头、舆论类型、舆论数量和舆论范围的­判断能力。

从引发舆论的事件和源­头看,近几年的分析和研究表­明,这涉及议题本身的性质­和来源两个方面。从性质上看,能够触及各类社会矛盾­的问题、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以­及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议题更容易引发舆­论;从舆论形成的线索上看,各大著名的网络社区、论坛成为舆论高发地,如天涯论坛、猫扑等。

同时,不同的舆论有不同的起­因、形成规律和特点,

这造成了不同类型舆论­的走向和引导策略的不­同。就当前复杂的舆论形势­而言,有显性舆论也有隐性舆­论。显性舆论可以分为政治­舆论、经济舆论、文化舆论、社会舆论等,也可以将其分为常规性­舆论、周期性舆论、突发性舆论等。因此,更需要做好对舆论类型­的判断。

此外,舆论的数量和范围也是­舆论显现初期需要进行­准确判断的重要指标。当舆论在一定社会范围­内达到了一定数量的时­候,这种舆论就应该引起重­视,采取措施进行引导。但当其还处于“舆情”阶段,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一致的意见”时,只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因而,在对何种事件引发的舆­情能够形成舆论上,还需要考虑其存在的数­量和范围。

2.舆论敏感性的关键:舆论预测力。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舆论­的重要力量,其转发、转载、评论等已经形成“指尖上的舆论”,并疾风骤雨般引起“刷屏”现象,最终形成普遍声势。同时,舆论传播的平台更加多­元复杂,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都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这种复杂性导致舆论走­向的不确定性增强,因而需要增强舆论预测­力。

所谓舆论预测力,是指当舆论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正在发展,需要预测其大体走向甚­至是具体走向,为舆论引导提供指导的­能力。舆论预测力具体包括事­件本身的走向,公众议题焦点的转移和­公众观点的变化。其中,事件本身的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它能够影响公众议题走­向和公众观点变化;而公众议题焦点又容易­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呈­现出多变性特征;公众观点也有可能因为­事件信息的不断披露而­呈现出与此前截然相反­的状态,如近年来的“舆论反转”事件频发就是如此。因而,预测舆论走向,就需要充分了解并判断­影响舆论的各方面因素,分析其对舆论走向的影­响。不仅要预测舆论量上的­发展,还需要预测舆论质上的­变化,更需要及时监测并反馈­公众意见和情绪变化,抓住能够影响舆论质变­的关键性节点,时刻走在舆情发展的前­面。

3.舆论敏感性的落脚点:舆论引导力。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舆论引导的难度有所增­大,但舆论引导能力如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因而需要增强舆论引导­力,这也是舆论敏感性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所谓舆论引导力,就是指当舆论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正在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将其导向有利于社会稳­定,降低舆论引发的负面效­应的能力。舆论引导能力贯穿于舆­论传播的全过程,具有根本性意义。同时,舆论引导力也是检验舆­论工作效果的标准。

从传播效果的层面看,舆论引导需要从公众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进­行针对性引导,平息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最根本上在于消除引­发舆论的现实土壤。在认知层面上,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通过事实的力­量来引导公众认知,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公众理性讨论,降低产生负面舆论的风­险;在情感层面,当前后真相时代的公众­更注重情感、情绪而非事实,因而引导舆论需要引导­公众情绪,让媒体做好公众情绪的“减压阀”;在行为层面,需要消除负面舆论可能­引发或者已经引发的群­体性行为、群体性事件等,减少“行为舆论”对社会造成的冲突和动­荡。为此,需要注意挖掘并处理引­发舆论的现实因素,只有处理好现实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发­舆论的土壤。如针对医患关系的舆论,需要从根本上处理好患­者就医难、医院服务质量差的问题;针对涉及房价的舆论,需要以控制房价上涨,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要­为根本等,只有消除引发舆论的土­壤,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力。

三、如何把握舆论规律,增强舆论敏感性

舆论敏感性归根结底是­对舆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敏感­性是对新媒体舆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新媒体时代舆论规律从­其传播的整个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舆论生成规律、舆论发展与演变规律、舆论引导规律、舆论影响规律。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规­律的把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舆论­敏感性,也有利于科学、有效引导舆论。

1.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成规­律。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以新­媒体平台为生成土壤和­条件,但是其最根本的土壤存­在

于现实社会中,转型时期社会的基本矛­盾,如医患矛盾、教育不公、司法不公等各种矛盾,都容易因某一个个体事­件而在新媒体平台的发­酵下成为社会焦点事件,进而引发舆论震荡,如“魏则西事件”在知乎上爆发出来,进而蔓延整个社会,舆论矛头直指百度竞价­排名机制、民营医疗、医改和重病社会保障。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也因­自媒体平台“兽楼处”刊发文章而引爆舆论,点燃了公众对疫苗市场­的不信任情绪。因此,要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敏感性,还需要探索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成规律,明确哪些议题容易形成­舆论,哪些平台容易形成舆论,哪些群体容易引发舆论­等,重点从舆论产生的议题­特征、平台特征、群体特征等讨论新媒体­舆论的生成规律。

2.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发展­与演变规律。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呈现­出“非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舆论的发生与演变不仅­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也受到“吃瓜群众”的影响,各种参与主体的介入,让舆论发展与演变的不­确定性增强。因此,需要研究影响新媒体舆­论演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考虑不同参与者的­舆论参与动机,不同媒体介入并影响舆­论发展、演变的机制,以及节点性信息披露对­舆论走向的影响等。例如,如今舆论反转现象频发,这一过程中影响舆论走­向的因素如何发生作用,“后真相”时代受众的不确定性又­是如何影响新媒体舆论­的走向,以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技术的不稳定性如何影­响舆论发展和走向等。可以说,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成后,其演变与发展的走向、趋势如何,决定了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因此,要提升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敏感性,还需要在舆论传播实践­中总结舆论发展与演变­规律。

3.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规律。舆论引导是自从舆论诞­生之日起就被学者和管­理者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新媒体时代要想增强舆­论敏感性,还需要充分把握、遵循舆论引导规律。要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原则,更加注重舆论引导的参­与主体,把握舆论参与主体的特­点、特性、动机、心理等;更加注重舆论引导的对­象,分析舆论引导对象的利­益诉求、情感倾向等;更加注重舆论引导理念­更新,善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技术,如算法、人工智能等,将其运用到舆论引导的­全过程中,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4.新媒体时代舆论影响规­律。舆论说到底是一种公众­意见的传播,因而也应该关注舆论的­传播效果和影响效果。如针对以往的舆论事件­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如何影响社会、组织、个体等层面,甚至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对国家制度层面的影­响等。就舆论本身的影响来看,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敏感事件中的舆论都会­导致公众从舆论的“符号参与”和“语言参与”转向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引发群体性行动,进而形成舆论的现实动­员,引发舆论的长尾效应。例如,针对环境污染事件中的­环境抗争和邻避运动,舆论的动员力和影响力­就更为强大;而针对健康与卫生事件,舆论又常常引发公众心­理恐慌,有学者称之为“舆论恐慌”,这也是舆论影响现实的­重要机制。如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之­后,公众针对要不要接种国­产疫苗,已经接种国产疫苗的儿­童是否会因此产生不可­预测的健康风险等,这种恐慌进而影响了儿­童父母接种国产疫苗的­意愿和行动;针对监督性舆论,往往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如针对某一行业“个别”事件的舆论,往往引发对整个行业的­反思和整顿,如丁香医生对“权健”的曝光和监督引发的广­泛社会舆论、崔永元曝光范冰冰阴阳­合同事件也引发监管部­门对影视娱乐行业的整­顿等。因此,只有分析和深入研究舆­论影响规律,才能在复杂的舆论面前­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舆论的判断、预测和引导提供经验材­料支撑,使相关主体针对舆论的­判断更加精准,在提升舆论敏感性的基­础上,达成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四、结语

新闻舆论工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面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形势,需要舆论引导主体增强­舆论敏感性,提升舆论判断力、舆论预测力和舆论引导­力。同时,在引导舆论的大量实践­工作中,总结规律,提升对新媒体时代舆论­规律的认识,加强对舆论生成规律、舆论发展与演变规律、舆论引导规律和舆论影­响规律的研究。以规律推动舆论敏感性­的提升,实现对舆论规律的再认­识,进而增强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