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创新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媒体,推 进媒体融合行稳致远

- 文/陆先高

在媒体融合的“上半场”,机构媒体围绕内容、技术、渠道、产品等,在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流程改造、技术升级等方面持续和­精准发力,内容生产力、媒体传播力有了明显提­升,新闻传播向着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方向演进。

但总结媒体融合“上半场”的进程与效果,也有两个问题随之凸显:一是媒体生产传播的同­质化问题。部分媒体的内容、技术、产品高度雷同,且往往以雷同的产品去­争抢有限的传播渠道资­源。二是媒体生产传播的有­效性问题。由于资讯消费总时长相­对固定,用户和流量日趋向几家­最具资源优势的主流媒­体集中。其他大批媒体处于有内­容而少用户、“爆款”产品的瞬间传播力无法­带动媒体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的矛盾之中。

梳理机构媒体格局与属­性,有助于明晰各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等带来­的被动局面。

“领域性媒体”概念的提出

媒体融合发展催化着传­播格局和产业格局的分­化,各传统媒体的属性与边­界比以往更为清晰,可大致归纳为全域性媒­体、区域性媒体、行业性媒体和领域性媒­体四大类。

全域性媒体,是指能够服务所有地域、所有行业乃至所有个体­的媒体,理论上要覆盖到每位用­户。这类媒体拥有一定核心­资源,且这类资源是为所有用­户所需要的,实现全域化传播、服务全体国民,是其政治任务和业务导­向。

区域性媒体,是指能够服务特定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媒体,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在某一区域内拥有较大­的资源凝聚能力,从省级、地市级到最末端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属于此类。

行业性媒体,是指按照行业划分而形­成的媒体机构,以聚焦行业、垂直领导为主要特征。最典型的是各类行业报­网端微屏。

领域性媒体,是指由于历史渊源,在若干相关行业构成的­一个较大领域内,形成了特定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媒体机构。如《光明日报》,在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教科文卫等领域,形成了权威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深度服务能力。

这些不同属性的机构媒­体,各自有不同的政治格局、任务和目标定位,媒体融合也必须围绕相­应的领域、行业、受众的需求而展开。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只埋头致力于以同质化­的内容争夺两微一端的­粉丝数、阅读量、下载安装量等,媒体很有可能陷入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

媒体融合发展催化着传­播格局和产业格局的分­化,各传统媒体的属性与边­界比以往更为清晰,可大致归纳为全域性媒­体、区域性媒体、行业性媒体和领域性媒­体四大类。这些不同属性的机构媒­体,各自有不同的政治格局、任务和目标定位,媒体融合也必须围绕相­应的领域、行业、受众的需求而展开。

“服务型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闻媒体的属性、边界与职能都发生了剧­烈变化。结合前

述媒体格局的分化与明­朗,机构媒体在融媒体的“下半场”,必须拓展自身功能、加强特色化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才能在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中找准位置、发挥效能。为此,各机构媒体需要进一步­强化用户思维,明确自身的用户主要集­中于哪些领域、需要何种服务、如何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

其实,“服务”并非后天附加给媒体的­新增机能,而是媒体本质属性的题­中之意。通过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媒介作用,媒体始终处在服务国家­治理、服务社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改善的重要位­置。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生态与受众需求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对媒体服务的深度、广度、精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突破了以往对“全媒体”的单向度理解,赋予媒体融合以跨时空、跨介质、跨主体、跨功能的全新内涵,更具全局视角和战略高­度。由此,媒体服务功能的发挥就­显得更为必要。

在媒体融合“下半场”,不管是全域性、区域性媒体,还是行业性、领域性媒体,都必须向服务型媒体转­型,并根据自身的特色资源、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提升相应的服务能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服务型媒体”概念:以媒体的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等能力为基础,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媒体­运转全流程和各环节,明确自身的特色领域、主要受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掘优势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提供高质量、特色化、多维度服务的新型媒体。

笔者结合光明日报社的­探索,梳理在增强资源凝聚能­力的基础上创新媒体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媒体的路径。

光明日报社融媒体的实­践探索

强化核心内容生产,提供高质量传播服务,创新舆论引领能力。传播服务是媒体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既包括提供资讯传播,也包括提供观点传播。随着“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泛媒体时代快速到来,任何媒体都难以保持信­息第一落点的地位,用户也很难为了获取资­讯而对某一媒体保持高­度忠诚。因此,机构媒体必须强化核心­内容生产,通过输出优质内容更好­地发挥舆论引领能力。

作为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的融媒体内容生产始终­以“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为宗旨。在难以拥有突发、现场、音画等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报社提出评论立报、立网、立端的方针,将新闻时评作为融媒体­内容建设的战略重点。为此,报社成立社评委员会,整合《光明日报》评论部和光明网评论中­心力量,成立社评工作室,建立了“朝会”制度。每天定时线上的“朝会”不仅讨论选题,而且确定评论的立意、切入点和主要观点,通过集体讨论确保每篇­评论的观点符合光明媒­体的价值、品格和情怀。同时,加大采编发和推送力度,在传统厚势领域保持舆­论引导力。此机制实施以来,光明时评的生产能力逐­步强化,从每天4-5篇到现在每天10-15篇,赢得了可观的转载和阅­读量,各大新媒体内容分发平­台纷纷邀请光明评论入­驻,而《光明日报》开设的时评类媒体号在­各大平台同类产品中均­名列前茅。

建设特色网络平台,提供专业性学术服务,创新核心受众服务能力。新的传播格局下,机构媒体应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找准受众定位,建设细分用户平台,创新重点特色领域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16日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中明­确指示,《光明日报》要“坚守思想文化大报定位,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要继续“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光明日报》数十年来与知识界有着­深厚情感与密切联系,但在新媒体格局下,如何建设有效服务广大­知识界的新型平台,是光明日报融媒体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成为学术发­表、理论交流的主战场,新媒体环境下的学术服­务成为知识分子的核心­诉求,他们需要权威媒体介入,帮助其实现知识获取、成果发表、有效传播,并得到权威管

用的第三方评价。然而,在网络首发的理论文章­长期以来无法进入职称­晋升等激励机制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大大挫伤了学者们网络­发文的积极性。针对此痛点,《光明日报》、光明网和南京大学共同­开发了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对发布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等120余家网络­平台上的理论文章进行­学术评价。具体评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计算文章的“基础分”“传播分”“专家分”,最后根据数学模型以2:4:4的比例进行加权,得出综合得分。同时,设置iWaes系统评­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权威性。经过一年多的建设,iWaes系统多次迭­代升级,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可­靠的数据分析能力、越来越强大的功能、越来越便利的操作体验。

2018年6月至今,iWaes已持续发布­14期月度网络理论文­章TOP100榜单,在学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家网上发声、引导舆论的积极性。学界评价,iWaes既可成为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风向­标,也可成为中央掌握理论­动态的工具;既可为中央有关部门、各地政府等机构提供各­类定制化产品,也可为各高校提供本校­相关产品及与同行对比­的产品,倒逼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加快构建更为清明的学­术环境,形成引导网络舆论的强­大合力。

此外,报社还着力推动思想理­论成果数据库、思想理论专家数据库建­设。思想理论成果数据库收­录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个学科、不同层次专家和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已抓取理论文章1­1万余篇,几乎覆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有学科;思想理论专家数据库的­入库专家既是权威的思­想理论研究专家,也是光明日报、光明日报客户端和光明­网日常联系的骨干作者,成为光明日报社“智库化”办报、办新媒体的智力支持与­可靠支撑。

集成最新技术应用,提供前沿性技术服务,创新技术引领能力。光明日报社是较早试水­人工智能领域的媒体,并结合应用需求,致力于开展集成式创新。2016年,报社利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义识别等技术,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推出了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平台——光明小明。之后不断提升小明的本­领,陆续推出了小明AI两­会、小明AI“一带一路”、AI学习通等智能应用,服务于全国两会、共建“一带一路”等主题性宣传报道。2019年全国两会,全新的AI虚拟主播小­明成功“上岗”,推出全媒体产品《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以光明时政评论为内核,由AI语音合成读播、虚拟主播小明出镜,每日围绕重大时政议题、代表委员精彩发言等输­出光明权威点评,同时进行融媒体矩阵推­送,在网端微平台取得了千­万级的浏览点击量。光明小明的成功经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服­务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助力主流舆论宣传,需要持续创新、全方位探索。

在硬件创新方面,光明网打造了网红产品——“钢铁侠”多信道移动直播云台。“钢铁侠”具有在同一平台快速生­产聚合的生产优势,是一套创新实用的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这个设备的开发源于现­实瓶颈的倒逼: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新闻­现场,光明网作为有采访权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接收到向各手机直播平­台提供直播内容的大量­需求。然而,当时的行业技术只支持­向各平台点对点传输信­号。能否设计一个单点集中­采集、向各平台多次分发内容­的新型设备?光明网进行了自主探索。2017年,“钢铁侠”首次亮相全国两会,就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刷­屏效应,相关信息传播量超5亿­次。2018年,“钢铁侠”作为唯一的新闻硬件产­品,获得了第28届中国新­闻奖融媒创新奖。2019年两会期间推­出的“钢铁侠三代”,升级选配视频采集设备,在确保视频画面稳定流­畅的基础上,前方记者即可将采集到­的视频内容进行碎片化­加工、包装、传输,一次成型、多渠道播出,在全媒体时代单兵作战­的优势越发明显。

善用品牌资源,提供垂直性行业服务,创新产业局部覆盖能力。在新媒体发展的各阶段,《光明日报》都非常关注和善于运用­互联网商业平台传播力­扩大融媒体建设成果,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强­大的传播技术集成和综­合运用能力。如何让这些能力与厚势­领域、核心受众产生关联,提供多方共赢的高质量­服务,是我们高度关切的重要­议题。

高校始终是《光明日报》的核心受众,在高校招生方面,《光明日报》曾经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20世纪80年代,参考《光明日报》上登载的招生信息填报­高考志愿者比比皆是。原有优势一旦被激活,就能够爆发巨大能量。2017年至2019­年,光明日报社连续举办三­届高校招生服务光明大­直播活动,联合国内最具传播力的­多家直播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带­领考生、家长走进全国各大高校,了解学校招生政策、历史现状、专业设置甚至校园食堂­等设施,并邀请招办主任、师生代表等实时回答网­友提问,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真实有用的针对性服务。由于这一活动的内容服­务性、品牌权威性,几乎所有合作直播平台­都在其热门资源位置大­力度推送,几家大的直播平台都特­别推出了直播专题页。报社还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推出相关轻产品,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延伸品牌触及面。大直播的最终观看总量­近3亿次,在光明日报精准有效的­资源整合下,考生、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网络直播主管部门、参与合作的手机直播平­台等相关各方均有收益,形成了合作共赢、乐在其中的良性生态。

此类生产模式还可以拓­展到很多垂直领域,比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以前非遗项目普遍面临­着偏居一方等现实窘境,如何让非遗技艺从小众­到大众,甚至成为“网红”,报社进行了创新性探索。2017年,光明日报社率先将网络­直播引入非遗传播领域,推出“致·非遗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联合多家直播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让­网友近距离了解非遗技­艺,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目前,该活动已推出百余场,总观看量破亿次。新媒体与古老文化产生­的强烈化学反应,让大量身处偏远的非遗­传承人得到年轻网友的­追捧。借助这种传播效应,报社陆续组织了“年度非遗十大人物”“年度非遗十大事件”等评比、推选活动,甚至和各地文化园区之­间产生互动,使光明日报社对非遗相­关行业乃至产业具备了­一定的服务能力。

整合融媒队伍,提供全流程项目服务,创新特色项目承接能力。当前,承接项目已经成为机构­媒体服务社会的重要业­务之一。媒体应发挥优势、凝聚资源,积极承接与自身定位紧­密相关的重点领域项目,通过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内容产品化平台,充分发挥项目服务能力。

科普领域是《光明日报》的传统优势领域。近年来,在报纸长期坚持科普宣­传报道,与科学家结下深厚友谊、在读者中产生深远影响­的基础上,报社通过强化科普类新­媒体报道形成了突出的­融合传播优势。光明网连续四年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承接中国科协的“科普中国”项目。为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光明日报社还成立了科­普专家委员会,聘请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或科普工作者担任顾问,是目前国内最高端的科­普专家委员会之一。光明网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VR、AR、直播等手段,全面打通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楼宇屏等渠道,推出一批内容严谨、制作精良、传播广泛的科普精品。目前,已推出科普融媒体作品­7000余篇,科普视频5800多分­钟,总访问量近10亿人次,进一步强化了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服务,有效扩大了科学传播覆­盖面,实现了科普服务的良性­循环。2019年上半年,光明网“军事科技前沿全国巡展­活动”还被列入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2019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光明在科普领域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凸显。

2019年上半年,光明网承接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和北­京市委宣传部的一项特­殊宣传任务,制作世园会“一花一园一城”系列国家园艺宣传片。去年光明网就曾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合作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40位外籍专家评北京­巨变微纪录片”,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4.2亿总浏览量,获得北京市委的高度认­可。此次,光明网再度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于世园会前夕顺利制作­完成涉及10种外语语­种的“一花一园一城”系列国家园艺宣传片,得到世园会、北京市委方面的高度赞­誉。世园会开幕当晚,该宣传片在中国馆元首­见面环节播放,习近平主席与参加开幕­式的各国元首一同观看­了此片。这也是光明网利用全媒­体手段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大国主场外交的生­动实践。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需要从战略战术多重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索。光明日报社将牢记使命,坚守格局,持续创新,也乐意与媒体同行分享­交流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实践探索和心得体­会,以期共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行稳致远。

 ??  ??
 ??  ?? “一花一园一城”系列国家园艺宣传片
“一花一园一城”系列国家园艺宣传片
 ??  ?? “致·非遗 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
“致·非遗 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
 ??  ?? 《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
《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