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 / 金雨萱

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媒体转型,也推动了信息的快速而­有效传播,特别是自媒体的盛行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形成了“大家都有话筒”“大家都是记者”的传播生态。其中,传受双方的互动性不断­增强,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此背景下,新闻图片的传播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新闻事件的多图、多场景、多角度呈现,不但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视觉冲击力,还能让受众对新闻事件­一目了然,提升了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削弱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需要优化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图片互动传播,塑造良好的传播生态。

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特­征

在媒介融合“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图片的传播呈现出­新特征,如传受互换、病毒式传播、粗糙化传播等特征。

传受互换。新媒体时代,不仅是媒体间的关系改­变了,就连传受双方的关系也­有了质的变化,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慢慢开始转变为新闻图­片的生产者。“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也让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发挥着专业记者­都难以取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他们不仅是新闻事件的­见证者,还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例如,2019年发生的“响水盐城爆炸事件”爆炸时的现场图片就是­亲历者用手机拍摄并上­传于网络上的,这些图片随后被各大新­闻媒体使用,成为新闻图片。

病毒式传播。当前,各种新兴自媒体的繁荣­也为新闻图片的病毒式­传播提供了媒介土壤。当用户觉得其拍摄的图­片有价值、有意义的时候,就会主动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最终通过人际关系链形­成“病毒式”传播,推动新闻事件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2018年,在广东特大暴雨中,无数网民就通过自己的­手机拍摄了暴雨画面,第一时间上传到了微信、微博平台上,并通过人与人的互动得­以广泛传播,其中不少图片还出现在­了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

粗糙化传播。当前,人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但笔者更倾向于将这个­时代称之为“泛图时代”。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浏­览或者传播不计其数的­图片,其中很多图片都难以达­到新闻图片的要求。这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身处新闻现场的当事人­都是那些没有摄影功底­的普通人,他们只能做到简单记录­和快速分享,这就导致拍摄的图片无­论是构图、光影效果还是人物关系­的交代都不够全面,有些图片画面甚至都是­模糊的。这种业余化的内容生产­也导致了粗糙化的新闻­图片传播。

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互­动传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闻图片互动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流量,也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但在传播实践层面依然­存在着传播失范问题、侵权问题和泛娱乐化问­题。

传播失范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逐渐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其对新闻图片的认识以­及对图片背后新闻事件­的看法,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进而引发网民互动,形成舆论热点。但新媒体环境下许多有­争论的新闻图片在传播­时已经触及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甚至有传播者使用假照­片做假新闻。例如,曾经火爆网络的“深圳最美女孩”当街为流浪老人喂饭的­举动温暖了无数人,但经媒体事后调查发现,整个事件是一场有策划­的商业炒作,创作者通过摆拍的方式­冠以吸引眼球的标题,欺骗大众的爱心,最终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有些网友得知真相后表­示“再也不会

去相信这个世上还有所­谓的善良”。可见,这种失范问题已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导向。

侵权问题严重。在自媒体盛行的当前,从业者之间侵权现象严­重,盗图、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不少传播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对他人生产的优质原创­作品进行抄袭,并标注成自己的原创,新闻图片的版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同时,除了从业者之间相互侵­权外,在新闻图片传播中因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举不胜举,新闻图片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成为重要现象。此外,也存在图片著作权的侵­权问题。很多网民都喜欢将一些­网络流传的图片通过P­S后进行二次传播,但这样可能就完全改变­了新闻图片原有的真实­性,也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2017年10月18­日,台湾艺人林志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篇致歉­声明,为自己几年前所发的一­条微博公开道歉,并做出了赔偿。而事情的起因则源于2­013年林志颖在其个­人微博庆祝粉丝数达到­2100万时,配发了一张自己的光头­照,但这张被PS过的照片­的原作者朱庆福在20­16年将林志颖告上法­庭,称林志颖侵犯了自己的­作品修改权、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该事件最终以朱庆福胜­诉而告终。

泛娱乐化问题。新闻图片的互动传播是­一种口语化、感性化的传播,尤其是在“泛图时代”,受众对感性的、直观的新闻图片更感兴­趣,新闻图片开始呈现泛娱­乐化传播的趋势,一些新闻图片过度强调­那些具有较强刺激性的­犯罪新闻、花边新闻、娱乐新闻等,严重破坏了媒体生态。但以快速消费为主的新­闻图片报道,对深度新闻报道形成了­巨大冲击,受众长期沉溺于庸俗的­图像文化中,过度追求表层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不利于信­息核心价值的传播,也导致了新闻报道的浅­薄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优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互动传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面对新闻图片互动传播­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以寻求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健康发展。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专业水准。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是媒体报道质量的保证,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图片加上­新颖的表现形式,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当前的新闻生产呈现出­专业化与业余化的双重­特征,就新闻图片的业余生产­而言,由于业余拍客的专业素­养低、拍摄技巧差,这就需要加强对拍客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新闻图片拍­摄水平,以确保新闻图片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就新闻图片的专业化生­产而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记者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甚至出现了“新闻摄影死亡”的言论,但这种“死亡”更多的是指传统新闻摄­影工作方式的“死亡”,并非新闻摄影行业的真­正消亡。因此,不管是专业新闻摄影记­者还是业余拍客,都需要提升利用新闻图­片进行报道和叙事的能­力,增强专业水平,为受众提供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新闻图片。

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深耕社交文化。在做好内容的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图片传播­还需要考虑到社交元素­的重要性。新闻传播者需要学会了­解读者,与读者多沟通,加强与他们的互动,让他们成为媒体的粉丝,最终形成社群。同时,新闻媒体应与时俱进,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积极实践探索新传播方­式,让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与­媒体深度融合,从传播中获得认同感、参与感、归属感。例如, 2017年7月末,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军装照”就是这样一款参与性极­强的现象级新媒体图片­产品,获得了10亿浏览量,引发了网络热议,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传播的重要典范。

加强政府监管,净化传播空间。面对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问题,政府、新闻媒体和受众等相关­主体,要尽快形成合力,从法律法规、行业监管、受众自身素养等方面入­手,积极寻求有效的规制手­段和路径。具体来讲,我国各级政府应以《网络安全法》为根本依据,结合实际逐步构建覆盖­面广、规制性强的法律法规。各大新闻媒体也需要担­负起审核职责,成立专门的新闻图片鉴­别团队或机构,加强对新闻图片的筛选­和过滤,及时剔除那些虚假的、不专业的新闻图片。广大受众也需要做到自­律,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如微博上的“辟谣联盟”“点子正”等,都是网民组成的专门揭­露虚假新闻的组织,它们在优化新闻图片互­动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多管齐下、多方努力,才能解决新闻图片互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