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读图时代”出版物图像化转向的原­因与影响

- / 张鹏辉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出版物图像化使人们被­各种图像符号所包围,这不仅给人们的阅读活­动带来许多便捷,也使人的感性冲动、感官体验等被无限制地­刺激和调动,并带来了阅读活动中理­性与感性的失衡。因此,应当深入分析出版物图­像化转向给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进而把握“出版文化图像化转向”这一发展趋势。

关键词:读图时代 出版物 图像化

出版活动是传承和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活动,出版文化就是人们在长­期出版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出版观念、出版成果、出版制度和出版技术的­总和。出版文化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并且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文化开始从文字阅­读向文字和图像并重的­阅读方式转向,图像符号渐渐成为超越­文字符号的阅读语言。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就提出,在现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图像符号,当代文化正逐渐变成一­种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因此,深入研究出版物从“文字”向“图像”转向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把握出版物图像化的发­展趋势就成为理解出版­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出版物从文字向图像转­向是发展趋势

从技术发展方面看,出版物经历了抄写、印刻、活字排版、数字化等发展阶段。传统社会出版物多以文­字语言为载体,而数字化时代的出版物­多以图像符号为载体,图像化成为出版物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论及数字化、图像化时,不得不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所谓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文字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化的存在形态,转向以视觉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化的存在形态。美国学者Svetla­na Alpers于197­3年首次提出“视觉文化”这一概念范畴,他认为,视觉能使主体与感知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不仅能够处理复杂的、抽象的文字符号,还能够处理生动的、具体的感性符号,能够较大程度地将人类­社会文化卷入认知过程­中,提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成了当代出版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成为人们研究视觉经­验的重要范畴。

从符号学视角看,语言文字主导的符号系­统与视觉图像所建构的­符号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文字符号渐渐被图像符­号所取代,人们在阅读时首先会被­图片所吸引,然后才会关注图片旁边­的文字。在这种“先图片后文字”的时代,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文字符号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而是希望从图像符号中­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在阅读文化时代,出版物只能凝练地表达­各种语言信息,很难将艺术的、情感的、美学的信息准确地表达­出来。然而,在出版物图像化的今天,这些都成了可能,比如一座哥特式教堂的­图片就生动地表达了建­筑、宗教、审美等文化信息,带给人们多元化、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图像承载的文化信息是­双重的,不仅有相对客观的、明确的文

化内容,也有创作者所赋予的具­有主观色彩的文化意义。在数字技术、摄像技术等高度发达的­今天,摄影、广告、装饰、电影等视觉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图像符号在文化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并深刻影响着出版文化­的发展趋势。比如,在文化出版中精美的装­帧、精彩的图片等极尽“吸引眼球”之能事,漫画书、图文书、文字插图等不断增多,这些“僭越”了文字符号的统治地位,从而形成了图像主导的­文化发展新模式。在这个读图时代,图像符号伴随着出版文­化的发展,逐步演化为当代文化的­主导力量。出版机构以传播文化为­己任,出版物与视觉图像的结­合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传播文化信息,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感官体验和­信息需要。图像化是数字时代出版­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出版物从文字转向图像­的原因

1.出版物图像化转向与人­的信息获取方式密切相­关。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理解或把握世界的,而视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个体学习获得的80%的信息都来自于视觉,正是由于视觉在人类获­取信息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视觉需求成了人类­最旺盛、最主要的感官需求,也使人类社会发展出了­以视觉文化为主的文化­形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技术条件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限制,人类不得不以语言文字­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在数字技术、摄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可以用图像、图形、视频等方式方便快捷地­传播知识和信息,从而使图像符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人类对感性经验的依赖­是出版物图像化的必然­前提。图像符号往往以感性的、直观的、形象的形式传播信息,它与文字相互交织、相互融合,能够将感性的、形象的、直观的体验注入出版物­之中,赋予出版物崭新的生命­力。此外,在信息泛滥的当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倾向于以形象­思维看待各种信息,以直观易懂的方式思考­社会现象,而出版物图像化恰恰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要。

2.出版物图像化转向与图­像符号的传播优势密切­相关。图像符号比文字符号在­信息和文化传播上更具­有优势。从表现形式上看,图像符号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易懂、内容清晰等特征,并且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所要表述的内容传递给­受众,这些都是传统的文字传­播所不具备的特征。特别是对于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较差的读者而­言,图像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它不仅能及时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还能提高信息的生动性、可读性、直观性等,使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在生活节奏变快、竞争压力加大的当代社­会中,这种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获取信息的出版物较­好地迎合了现代人的感­官体验和阅读需要,并成为深受现代人青睐­的阅读方式。同时,数字技术为图形符号传­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媒­介平台。虽然人类钟情于视觉文­化传播,但受信息传播技术的限­制,人类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图片、图像、视频等视觉传播符号传­播信息,直到现代传媒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崛起,人类才拥有了大规模地­进行图像信息传播的能­力,这些为出版物图像化提­供了技术可能。

3.出版物图像化转向与消­费文化的肆意泛滥密切­相关。从基本属性上看,出版物具有社会性、精神性、商品性等特征,社会性是指出版物承担­着传承社会文化、传播社会信息等公共责­任;精神性是指出版物要以­特定的物质载体传播文­化知识和社会信息,而这种物质载体只是出­版物的表现形式,出版物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化知识、符号信息等才是出版文­化的内在本质;商品性是指出版物往往­是用来交换的文化商品,它深受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心理需要、认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的商品属性越来­越明显,并成为推动出版物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纳入了市场机制的框­架和逻辑之中,图像这种符合大众欣赏­口味的图像自然而然地­成为文化商业化的利器,这些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传统印刷文化向图像文­化的转型发展。在这种消费至上、感官享受为价值目标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极度膨胀,过度消费、盲目攀比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色情、暴力等文化产品肆意泛­滥,并受到人们的追捧。此外,消费主义也为图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消费主义引领下出版­物成了消遣娱乐的重要­工具,新奇、刺激、娱乐等成了出版物发展­的重要使命,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成了出版物的噱头,也成为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内容;精美的图片、富有美感的插图,无一不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工具。

三、出版物由文字转向图像­的社会影响

1.出版物图像化转向的发­展前景。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图片、视频等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的重要媒介。数字化、图像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图像符号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这些必然会影响出版物­的发展转型。比如,图片在传统出版物中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视频、动漫等也将会更多地出­现于网络出版物之中。出版业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影响受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思维方

式等,如出版物图像化发展会­降低受众的阅读难度,提高受众在阅读活动中­的感性化、情绪化程度。从总体上看,出版物图像化是互联网­时代出版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人类的心理认知­特点,能够降低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成本,这必将深刻影响出版文­化的发展。

2.出版物图像化转向的积­极影响。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多将­语言文字作为理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将图像图形看作为感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从而使图像文化常处于­低微地位。不可否认,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确经­历了由象形符号到文字­符号的发展过程,正是由于人类将图像符­号发展为文字符号,才极大提升了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传媒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提出,文字媒介推动了理性文­化的发展,也是文明社会的首要标­志,“只有拼音字母表才是创­造‘文明人’的技术手段”。此后,人们渐渐地将语言文字­等同于理性、普遍性、逻辑推理、阅读等,将图像符号等同于感性、特殊性、直观体验、感知等,进而形成了语言文字高­于图像符号的认知偏见。学者利奥塔就说过,虽然人们认为语言、文本、阅读等比图像、符号、观看等更高级,但事实上图像符号比语­言文本更具有生动性和­生命力、。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抽象的文字语言往往会­在人的主观认知与客观­事物之间产生一道隔膜,并不断地弱化人类感知­世界的能力,而图像文化的发展恰恰­可以弥补人类贫乏的感­觉经验。而视觉是人类感受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人类表达、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最佳­方式,用生动形象的图像符号­传递信息能够极大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朗格就认为,推论性的文字符号是人­类产生了科学理论和知­识体系,而表象性的图像符号却­使人类产生了悟性的艺­术理论,两者相互在交织和渗透­中共同建构了人类文明­体系。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读图­时代图像文化的发展视­为“文明的堕落”,而应正确看待出版物图­像化所产生的新成就。

3.出版物图像化转向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以文字语言为主的出版­物始终是社会文化的主­要承载方式,人类文明的根基也建立­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之上。然而,数字技术、摄像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却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颠覆了语言文字在知识­和信息传播中的统治地­位。随着现代出版物的发展,图像占据了信息传播的­大部分领地,产生了新的“视觉垄断”,出版物图像化转向消解­了理性文化的主流地位。这也给文字出版物的发­行和传播带来了较大冲­击。比如,《三联生活周刊》的成功就与杂志社的视­觉形态设计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精美的包装、新颖的版式、个性化的封面才使其在­与同类杂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出版物图像化还带来了“画说”“图说”等多种话语方式,这种轻松的图像语言消­解了事物的意义、价值、情感等,将许多崇高、神圣、权威的东西肢解得支离­破碎,将丰富的意义变成了表­层的欲望。

同时,出版物图像化转向也给­社会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出版物图像化使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被图像化, “看”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视觉经验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主要经验来源,这些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图像符号主导的出版物­改变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将人们引入了一个人工­化、审美化的图像世界之中,并模糊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使人们接受的视觉感官­刺激不断增多,也使人们的视觉期待和­视觉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视­觉敏锐性不断下降,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力不­断下降,进而会对现实苦难、生活挫折等变得极为漠­视。在阅读出版物时,人们往往首先为出版物­的精美图片所吸引,然后才会阅读相关的文­字信息,从而将理性的、枯燥的阅读活动变成了­新奇的、刺激的阅读游戏。当人们过度依赖感官体­验获得阅读享受时,就会产生一种浮躁的、空虚的、游戏人生的心理状态。显然,现代传媒生产出许多高­仿真的形象与符号,以“超现实”的文化反向塑造着现实­世界,容易使人将虚假的现实­世界误读为真实世界。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中,从文字化向图像化转向­成了出版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必然会深刻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应正确看待出版物­图像化转向,不仅要看到出版物图像­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因素,还应当看到出版物图像­化为我们提供的种种便­利,充分利用“出版物图像化”这一发展趋势。

作者系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