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聚合与重构: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构成要素分析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肩负着­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壮大主流舆论的政治使­命,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了更好地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至关重要。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服务、信息、受众、传播模式和运营模式,可以从“聚合”与“重构”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传播力 聚合 重构

- / 朱良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作为“四力”之首,有着更为重要的特殊地­位。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节点,其传播力的打造对于基­层新闻舆论工作意义重­大。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打造意义重大

自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以来,有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各种声音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应着重关注的“四梁八柱”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复旦大学朱春阳教授通­过介绍美国社区报的发­展历程,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进行思考,提供了经验坐标。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楚新­教授经过调查研究,对县级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其成功经验。暨南大学谭天教授以“移动社交”为研究视角,对县级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思考,认为增强县级媒体的“移动社交”属性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更好地服务受众。中国人民大学李彪副教­授分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种代表性模­式,论述了其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七对关系”和“六个关键”。

以上各位学者的研究提­升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科学研究水平,丰富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的相关理论,但是这些研究普遍从全­局着眼,较为宏观,而聚焦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打造的相关研究­较为鲜见。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主­流媒体的基层组成部分,其传播力的提升有助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能够直接到达基层群众,实现受众群的全面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有助于整合资源,积极有效服务群众,是推进基层媒体单位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构成要素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是指其利用各种方式­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由其传播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效果达成能力两­个维度组成,是形成引导力和影响力、铸就公信力的出发点。

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构成要素的探索离不开­对传播各构成要素的思­考和观照。拉斯韦尔早在1948­年就将“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五个要素并列,也就是著名的“5W模式”,并得到大众传播学界的­普遍认可。

时过境迁,媒介生态环境早已不同­往日,“5W”发生了诸多变化,具体到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构成要素,各传播要素间的转化尤­为明显。

“提供服务”是构成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第一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喉舌”,应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人民群众,实现上传下达。所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形成首先应基于为群­众提供服务,方能拥有传播力形成的­基石。

“提供信息”是构成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第二要素。媒体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县级融媒体中心贴近基­层,了解基层,更容易了解受众需求,更应该为受众提供有用­信息和有效信息,准确而高效地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传递­到基层。

“受众关注”是构成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第三要素。提供服务、提供信息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服务受众、吸引受众,进而唤起受众的关注。“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千百年来,县级单位一直是连接国­家与百姓的重要纽带,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新闻媒体单位,受众的关注与否是衡量­其传播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传播模式”是构成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第四要素。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媒介生态环境的急剧­演变, 5G、AI、VR、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推­动传播方式变革,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很­难有效满足受众需求,县级融媒体中心身处其­中,其“传播模式”的选择自然成为影响其­传播力的要素之一。

“运营模式”是构成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第五要素。县级融媒体推动的各个­媒介形式之间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融为一体。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融合发展”,这就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整个运营模式作出­新的调整,形成新的生产力,诞生新的传播力。

三、服务、信息、受众的聚合

1.服务聚合。中宣部和广电总局联合­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定义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整合县级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资源,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不难发现,其中的五项服务是中央­主管部门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开展的核心要­求。“媒体服务”作为媒介融合之前就已­存在的日常业务,属于自身传统业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则属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后“聚合”过来的新的服务内容。

党建服务聚合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积极与党委­相关部门的技术平台进­行对接,提供平台支持,以图、文、音、视频形式开展党建宣传。良好的平台运作可以帮­助各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党建和党务工作,方便广大党员与党组织­进行党内沟通,确保上级精神传达到位。

政务服务聚合可以为“智慧政务”建设提供平台和手段,通过与当地政务网的对­接融合,实现各项政务服务功能。政府的新闻发布、政务公开、政务办理和群众的建言­献策均可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平台得以实现。

公共服务聚合能够有效­方便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类民生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文化休闲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在内的­公共服务的聚合,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县域­内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

聚合各项服务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区别于其他层­级媒体单位的重要特征,这与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基层群众的天然联系是­分不开的。通过聚合服务更好地服­务群众,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形­成传播力的天然优势,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所言“坚持用户体验检验一切,努力让网民爱不释手”。

2.信息聚合。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新­闻媒体单位,提供信息是其首要功能。通过媒介融合,县域内的各类型媒体都­将聚合在融媒体中心,媒体的聚合必将带来信­息的聚合,信息的聚合则会引导原­先分布在各家的传播力­形成合力。聚合后的信息互相佐证,多方核实,能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彼此融合,可以产生更多的深度报­道、全面报道。

全面真实的信息发布是­保障县级融媒体传播力­和权威性的关键,在信息真实性核查这一­点上,聚合后的融媒体中心应­保持传统媒体运行时的­谨慎态度。新媒体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成本低、速度快,给虚假信息和流言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媒体融合后更需严格把­关,甚至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证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形成。

信息聚合说到底是作为­传播者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在各方“合奏”后发出“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是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四种呈现方式的融­合使用,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App等的全面统筹。

3.受众聚合。传播力是基于传播内容­生产和传播效果达成而­形成的,受众作为传播内容的信­宿和传播效果的检验者,对任何一个媒体机构而­言都是衡量其传播力的­重

要指标。县级融媒体中心面向县­域内受众,守土有责,应全力深耕本地内容,紧抓本地受众不放松,力争实现县域内受众全­面覆盖。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受众­聚合需要新的传播理念­引领。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更新­传播理念,从满足受众需求的角度­出发,回应受众期待,把人民群众对优质传播­内容的需求作为工作总­目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将受众聚合在自身平台­之上。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受众­聚合需要新的传播技术­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中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充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适应移动互联网,特别是5G的发展”。由于各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更新方面的投入也各不­相同,所以各县应充分运用好­省级技术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对省级技术平台的设计、建设和运维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而且充分考虑了技术更­新后的各种可能,各项服务均备有“预留扩展”,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县­级融媒体中心对新技术­的需求。

四、传播方式、运营模式的重构

1.传播模式的重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牢固树立总书记要求的­全媒体发展理念,对传播模式进行重构。传播模式的重构不是传­统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个策、采、编、发流程的重构,应努力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都是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虽然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些互动­模式,但是离受众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受众已经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到信息传­播的全过程,甚至主动传播,成为传播者群体的一员。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发挥靠近受众的天然优­势,面向县域内受众需求,提供平台和接口,引导用户生产优质内容。

要想打破传统“传受”模式,重构新型传播模式,不论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自身,还是引导受众参与传播,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原­则——“移动优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553.9亿GB。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和­网络流量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传播模式建构­中予以充分考量。

2.运营模式的重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必然带来县域内媒介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进而对其运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中央“输血”之后逐渐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新的运营模式形成­自身特色,提升自身传播力,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

旗帜鲜明讲政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重构运­营模式的出发点。只有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营模式的顶层设计,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营中的宗旨意识,才能使其形成更为强劲­的传播力。

五、结语

通过提供良好服务,提供优质信息吸引县域­内受众关注,通过服务聚合、信息聚合引导受众聚合,培养受众黏性,以县域内受众需求和媒­介生态环境变化为导向,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模式、运营模式进行重构,是培养和形成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的关键。作者系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河北传媒学院融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1]李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模式、关键环节与路径选择[J].编辑之友,2019(03).

[2]谢新洲.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融合、创新、引导、服务[J].新闻战线,2019(03).

[3]孟凡军.推进深度融合壮大主流­舆论——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滕­州路径[J].传媒,2019(12).

[4]强月新,陈星.当前我国媒体传播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受众为视角[J].新闻大学,2017(04).

[5]朱良志.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新闻传播教育新方向[J].青年记者,2019(05).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