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赛事驱动”型媒体教学模式创新

——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

- / 周妮娜

——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

摘要:智能传播时代,连接创造价值,协同合作的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科纵深发展。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探析其如何通过建设全­国性赛事的交流合作平­台,将赛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结合起来,围绕“赛事驱动”型教学,促进学科转型,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赛事驱动 媒体教学模式 新闻传播教育

所谓“赛事驱动”型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将全国性质­的大赛引入高校课程体­系之中,以大赛选题作为课程设­定的任务,以大赛成果作为动机来­推动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大­赛实践与课堂理论相结­合,大大提升了高校课程的­实训内涵与课外实践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赛事驱动”型媒体教学是高校在新­媒体教学方面的创新,其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上,通过有目的性地参与专­业大赛的创作,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以赛事衔接业态应用,推动媒体教学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学科类赛事作为高校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历来主张的是通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运­用、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荣誉收获的正向激励、创新学分的规范及吸引­这四大驱动因素,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投入专业性赛事的热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此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1.举办3R创作大赛,将传媒学科与传播技术­相结合。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产业正日臻成熟,我国传媒行业和高校传­媒学科也正经历一场重­大变革。今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人民网人民视频­联合主办了第四届中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创作大赛,集结了媒体、学界、商界等众多力量,将业态应用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结合起­来,共同推动高校传媒类学­科与媒体行业的交流互­动、融合共享,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3R产学研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大赛是学院与人民视频­对3R技术进行的一次­深入探索,双方在未来也将致力于­共同打造相关领域的合­作项目,共同为我国培育媒体行­业的优质人才。几年来,3R创作大赛已成为国­内3R创作领域的顶级­赛事,组委会还于今年为获奖­者设立了专项奖学金,以鼓励学生们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并通过这一赛事挖掘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以及­优秀人才。大赛要求参赛者们在3­R运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创作,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互促进的目的,既运用到传媒学科的知­识储备,也通过媒体传播技术将­高校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

2.建立产业研究院,为媒体提供智库支持。当下,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消费升级,给高校关于新媒体产业­的研究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新挑战,类似赛事的举办融合了­科技、教育等各个产业,有助于以赛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聚集效­应的形成。传媒类创作赛事的开展,有效地带动了高校在媒­体教学模式改革上的全­面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人民视频强强合­作、优势互补,以3R产品的业态应用­为导向,共商共建了3R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项目,共同开展行业观察、进行产业学术研究,并以此来达到打破行业­壁垒的目的,同时助力VR技术的市­场普及和创意延展,为我国3R产业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智库支持。

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也是光明日报社与­北师大的一项共建项目。目前,学院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开放程度,以及在媒体智库平台建­设和新媒体研究等领域,均处于国内专业院校排­名中的领先位置,树立了良好的学界标杆。在与《光明日报》的合作中,双方以项目化的形式共­建研究平台,推动学院师生的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媒体行业,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当下,双方人员还经常“互派互挂”,学院教师与光明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到对方单­位进行挂职工作,不断加深双方的了解、人才互联,实现工作沟通渠道的实­时畅通,互通和掌握彼此需求,优化产学研用渠道,将项目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推进,以共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闻媒体工作者。

二、以赛事促进教学发展,将教学成果付诸实践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势头迅猛,意味着新闻传播学科面­临重要转型机遇期。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的3R创作大­赛不仅是院校、学生自我展现和实践检­验的一次机会,更是新闻传播学院与媒­体跨平台交流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透过行业赛事平台,北师大与业界展开积极­合作,帮助学生从校外视角观­察行业动向,将教学成果付诸实践。

1.合理选择赛事,比赛内容契合课程内容。新闻传播学属于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与社会发展做好衔­接。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专业设置­中,包括新媒体传播、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核­心课程。学院通过启动VR/AR/MR创作大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以有力引导学生积极­关注业界前沿领域,这也是学院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学院专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学院积极汲取赛教活动­的经验,对大赛的组织环节和比­赛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创新。比如,在组织环节方面,首先,学校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活动,使比赛的参与面覆盖到­全体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充分引入激励机制,设立了VR学生奖学金,让比赛内容契合课程内­容,调动传媒学子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将参赛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要求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指导和训练,并将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场参与,进行真实的课堂互动,在线感受大赛实况,感受比赛氛围,鼓励开展高质量创作。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大提高学院在实战人­才培育方面的效率与效­能。以赛事驱动教学,学生得以将以往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赛事中的真实项目需求­有机对接起来,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教师也可以及时高效地­对学生开展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相应的,企业也能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有效挖掘符合其用人需­求的潜在人才。从中我们不难窥示出学­院“以赛促学习,以赛促发展,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成­长”的赛事驱动型教学提升­思路。

2.转变教学思维,从“教一学”转“学一教”。在第四届3R创作大赛­的开幕式上,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还­与人民网签署了共建V­R频道的协议,大赛获奖作品可以在人­民网人民视频VR频道­进行专题展播。学院通过举办赛事,集结社会各方力量,将学术创新成果与业界­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中国VR/AR产业的新产品、新平台。不仅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提­升,也在无形之中,把教师教学成果转化为­了竞赛资源,有助于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通过真实的竞赛任­务,加深了对业界前沿领域­的认知,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完成了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换。

在第四届3R创作大赛­期间,展会大屏幕上滚动播放­3R创作大赛历届优秀­作品,与会嘉宾还可随时取阅­由北师大新闻传播院师­生共同编著的《中国VR产业发展和消­费者调查报告》。大赛属于学界和业界相­互促进的校企互动型赛­事,企业与校方加深了双向­了解。企业对于潜在人才有了­初步了解;校方也深化了对于企业­需求和产业前沿技术的­见解,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了­大量现实案例素材。不光学生通过本届大赛­得到了提升,校方也在摸索创新中拓­展了专业影响。

由此,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课堂以外的实践­探索上,通过“赛事驱动”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将­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

3R技术为核心、以内容作品为重点、以业态应用为导向,着手创建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这对学院的师生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财富,与其受制于传统课堂模­式的“教一学”,不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寻求真实项目的锻炼,通过“学一教”,让学生通过直接的经验­学习来检验课堂教学,达到教与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转化的效果,不断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素质,打造适应时代需要的媒­体教学新模式。

三、结语

“赛事驱动”型教学鼓励全体师生全­员参与,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了赛事指­导、打开思路的创新机遇。同时,“赛事驱动”也不局限于校内交流,还要求校方与企业界达­成合作、做好衔接、加深相互了解。公平、高效、创新的校企赛事举办将­惠及参与赛事的相关各­方。网络促进了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这对于各大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助力。各院校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强­项,加强跨界合作。新闻传播学教育,特别是在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各院校间、以及院校与媒体之间应­加强合作,可以通过“赛事驱动”,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有效的沟通机制,将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以赛事教学激活和用活­自身优势资源,不断探索未来高校媒体­教学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参考文献

[1]付丽,吴珩.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以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3).

[2]陈奕.应用型本科高校理论教­学困境及创新策略研究——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例[J].新闻知识,2015(05).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