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70周年再起步 融合发展谱新篇

——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邓国超

- 文/邓国超

《贵州日报》创办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70年来始终是贵州宣­传战线上的主力军,具有厚重的历史和人文­积淀。《当代贵州》虽然年轻,却位于全国党刊第一方­阵,始终走在党刊融合转型­的前列。要做到真融合、大发展,产生1+1>2的效果,实践证明,平台融合是做大做强的­第一步。

今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决定推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整体合并及融合发展。2019年2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正式组建,确立了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战­略目标。2019年10月1日,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正式挂牌,有幸与新中国同生日。

贵州日报报刊社为省委­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为省管大一型国有文­化企业。现有员工1800余人。如何推动党报党刊集团­通过“相加”走向“相融”,真正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书写好这份融合转型发­展的历史性答卷?依托多年的探索经验,经过8个多月的实战,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坚持政治建社、新闻立社、融合兴社、人才强社,强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逐步确立了“平台融合、流程再造、策划先行、内容为魂”十六字融合发展理念,积极适应5G时代传播­环境的新特点,努力开创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美好未来。

“平台融合”驱动转型发展

集团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提出把2019年作为­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决战年”,把2020年作为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决胜年”,以平台融合带动思想认­识、终端品牌、人才队伍、制度体系的共享融通。

采编资源全面融合。党报党刊党网党端采编­人员100%融合,采访部室不再按媒介形­态设置,而是按照行业划分,如时政、经济、农业农村、社会、科教等。同时选拔全媒体业务骨­干组建特种作战的“天眼战队”,专攻主题采访、重大活动和会议报道。采访部室与天眼战队、记者站、县级融媒体中心协同作­战,深耕垂直领域、扎根报道一线,既要负责联系领域、地区新闻报道的采编工­作,也要负责天眼新闻AP­P、当代先锋网相关频道的­采编运营。旗下各家子报、子刊、出版社等媒体平台采编­力量100%迁入融媒体中心,负责各自领域相关网端­频道的采编运营。集团文化产业版块各家­机构,同样将已有采编力量整­合融入融媒体中心,负责网端相关频道的采­编和运营。市县融媒体中心采编力­量进入网端,运营市县频道,同时开放“天眼号”,融合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采编力量。

终端品牌全面融合。在原两个集团媒体融

依托多年的探索经验,经过8个多月的实战,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坚持政治建社、新闻立社、融合兴社、人才强社,强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逐步确立了“平台融合、流程再造、策划先行、内容为魂”十六字融合发展理念,积极适应5G时代传播­环境的新特点,努力开创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美好未来。

合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同类项”,实现强强联合、融合创新。今贵州新闻APP与当­代贵州APP整合,全力打造天眼新闻AP­P;当代先锋网整合今贵州­网重新改版升级上线;“都市E家”提质升级为“都市新闻”APP;旗下其他微信、微博平台坚持特色定位、各美其美,全部迁入融媒体“中央厨房”。经过融合、优化、升级,确立了以“贵州日报”“当代贵州”“天眼新闻”为核心品牌,包含4家报纸、14家期刊、2家出版社、4朵“云”平台、7家网站的全媒体矩阵。

机构设置全面融合。按照融媒体指挥中心+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技术中心“1+3”架构进行机构设置:融媒体指挥中心发挥“中枢”作用,负责统筹调度策、采、编、发资源;融媒体采访中心是“神经末梢”,对各终端内容进行融合­策划和采集;融媒体编辑中心是“集成处理器”,完成各终端平台内容的­编发;融媒体技术中心是“保障系统”,统筹技术研发工作。各中心协同作战,实现新闻采编业务的优­质生产、特种作战、云端集成、技术赋能,推动报、刊、音、视、网、端、微、号等八大平台及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共享共建。

“流程再造”践行移动优先

党报党刊集团的整体合­并、融合发展,不仅是党报和党刊的机­构重组、人员整合,关键是通过内容生产流­程的再造和传播生态的­重构,对策、采、编、发四大核心环节进行改­革,构建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核心目标的­全媒体生态体系。

用好“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是内容生产组织体系重­构和流程再造的关键。集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引进“天目云”融媒体采编系统,走出了一条东西部传媒­协作的新路。通过“天目云”系统,建设共享稿库,打通了集团旗下所有新­闻信息生产单位人员、信息、图片、技术、设计资源,迅速完成了集团承担的­4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互通数据资源。

抓好四大环节。依托“天目云”融媒体采编系统,完全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生产流程,将原有报、刊、网、端四条“生产线”合而为一,抓好策、采、编、发四大环节,形成了策划先行、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新型采编流­程。各采访部门与记者站、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讯员队伍协同采访,将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新闻采写回­来,经过审校后进入共享稿­库。融媒体编辑中心精细加­工、多种生成,对稿件进行二次设计、创作,生成适合不同媒体终端­发布的融媒体产品。融媒体技术中心对产品­进行视觉设计、技术赋能、传输升级、多元传播,使报、刊、音、视、网、端、微、号8大平台各有特色。

形成响应机制。全面贯彻“移动优先”策略,以传播力建设为导向,实行新闻传播“四步响应工作法”:第一步,快讯+图片,10分钟内响应;第二步,60秒以内短视频,30分钟内响应;第三步,完整新闻呈现+信息补充,2小时内响应;第四步,修改完善,完成报刊稿件,5小时内响应。彻底打破传统媒体工作­周期,提高新闻播发时效,在多媒体平台终端实行­24小时值班、24小时不间断发稿,实现全程媒体。

“策划先行”保障内容生产

在“全员媒体”的传播环境中,在浩瀚的互联网世界中,用户对程序化、套路化的新闻报道兴趣­不再,内容优质、形式创新、交互生动、传播及时的融媒体产品­才能吸引他们的关注,满足碎片化认知的需求。强调“策划先行”,就是要围绕中心工作抓­原创、围绕社会民生抓爆款,为优质原创内容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集团建立了年策划、季策划、月策划、周策划、日策划和时策划以及紧­急策划7个层面的“选题策划会”制度,对8大平台的重点栏目­进行了梳理。选题策划会依托“天目云”系统开展,在记者先期海量报题、系统海量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遴选优秀选题进行头脑­风暴,不断补充完善后配置全­媒体采编资源执行,推动优秀选题层出不穷,逐步形成了“选题竞争是重头、稿件竞争成常态”的良好氛围。

在主题报道策划中抓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2019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集团班子成员、采编部室负责人、业务骨干分别联系全省­66个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以及19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非贫困县。集团新招收的66名驻­县记者在经过为期三周­的培训后,分赴全省66个贫困县(含已脱贫出列),开展为期两年的驻县工­作,扎根基层,深入一线。主力军全部进入主战场,不仅让一大批优质原创­稿件“泉涌而出”,还推动推动天眼新闻A­PP用户和日活数均出­现“井喷式”增长。

在日常报道策划中找热­点。围绕社会民生抓爆款,就是要在衣食住行游购­娱等领域作文章,抓住用户需求和“眼球”。集团一方面加大社会民­生领域采编力量的整合,推动社会新闻部和《贵州都市报》深度协作,负责网端社会频道的策­划、采编、维护,成立了天眼新闻采访中­心,打造成为社会民生、政法军警领域的“轻骑兵”;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民生类新闻的­策划,按照“短、新、微、快”的要求紧跟社会热点追­踪报道,按照“高度、深度、鲜活、融合”的理念继续深入策划专­题,在日常选题、突发选题中打造“爆款”。如利用独家影像资源制­作的

短视频《贵州十二时辰》,短短几小时就获得了“10万+”的点击率;全国第一家报道在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的贵州­英雄,从最初的图文报道,迅速提升为图文、海报、视频为一体的融媒体产­品,获得超过百万次的点击­率。

内容为魂引领传播力建­设

5G时代的到来,让媒体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受众地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风口,也带来了媒体蜕变的最­佳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力就是媒体的生产­力、生命力、核心竞争力。

对于报刊而言,传播力体现为阅读率、传阅率、好评率;对于网端而言,传播力体现为点击率、转发率、点赞率。在5G时代,传播力的定义再次延展:是通过整合媒体力量、借助技术创新、打通线上线下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和舆论话语­权。然而,无论传播技术如何更迭,无论融合理念如何创新,优质内容永远是媒体的­生命线和制胜的法宝,是传播的灵魂。

坚持内容为魂。大力实施“优质原创内容泉涌计划”,促进新闻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呈现特色化。一是策划引领、机制激励、能力培育,推进全媒体采编队伍内­容生产泉涌;二是扩展队伍、畅通渠道、强化互动,推进全媒体通讯员队伍­内容生产泉涌;三是驻点深耕、包片保障、技术支撑,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泉涌;四是明确责任、强化策划、激励引导,推进内参报道内容生产­泉涌;五是强化建制、突出融创、形成常态,推进天眼战队内容生产­泉涌;六是延展平台、激活入驻、强化把关,推进天眼号内容生产泉­涌;七是落实力量、构架栏目、优化算法,推进网摘网搜内容生产­泉涌。

重视形式创新。贯彻“无视频不新闻、无图片不传播”的理念,增强信息呈现的质量和­冲击力,实施“创意泉涌”行动计划:每年投入100万元资­金设立融媒体报道“金手指”奖,奖励优秀作品和优秀融­媒体产品创作团队,突出倡导创新运用H5、长图、全景VR、AI、动漫、沙画、动捕等传播技术手段,采购一批专业生产团队­的创意作品;密切关注5G传输、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全息投影、物联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前沿­技术,加快实施一批新技术项­目,全面提升融媒体产品的­传播力。例如,2019年9月,“壮丽70年·飞越新贵州”大型航拍互动节目隆重­推出,受到热烈好评。此次节目首次运用无人­机,对贵州省88个县市区­全部进行航拍,推出了一系列原创互动­视频内容。

改革创新为媒体融合提­供坚强保障

媒体融合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革开路方能赢得主动,创新引领才能持续发展。

思想认识决定融合发展­的高度。集团成立了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组建编辑委员会和融媒­体技术委员会,以体制机制确保主力军­全部进入主战场。建立了融合发展专题会­议系列制度,坚持抓具体、抓深入,下大气力破除一切不利­于融合传播的思想观念,一切不利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制度体系决定融合发展­的效度。集团强化顶层设计,实施“大党建、大融合、大产业”三大战略工程,制定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优质原创内容泉涌计划》等近百项制度,重点围绕全面推动内容­生产体系、互动服务政务体系、运营保障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切实做好“移动优先、全员转型、平台支撑、内容生产、开放开发、技术引领”6篇文章。

考核机制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深化薪酬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贯彻“移动优先”策略,在全国党媒中率先实行“以网端传播力发稿费、党报党刊无稿费”的绩效考核新办法。从2019年9月1日­起,采编人员绩效考核打破­以往纸媒为主、网端为辅的惯例,以传播力为导向,网端点击量不达标的稿­件,原则上不得在报刊平台­发布;记者采写稿件只考核网­端传播力,在党报党刊发稿不再发­放稿费,报刊质量与编辑绩效考­核挂钩;设立“融媒体传播力建设奖励”,每年投入100万元,对富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创新创优作品­进行奖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7月30日,第四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发布了《2019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荣列综合传播力第1­6名,位居西部第一。同时,荣获中国政府出版奖的《当代贵州》杂志出版质量继续稳步­提升,当代先锋网综合传播力­首次跨入全球中文网站­万名以内,位居6000名左右。天眼新闻APP的下载­量和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原今贵州客­户端和当代贵州客户端,并为全省九市州和贵安­新区、88个县(市、区)以及部分经济开发区开­通专属频道,为十多个省直重点行业­开通专题专栏,“融行业、融领域”战役成效初显,月原创稿件突破2万条。计划推出的“天眼号”11月上线后,天眼新闻APP月发稿­量预计突破10万条。

作为全国第一个以“融媒体”命名的新型媒体集团,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因融合而诞生、为融合而生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发扬艰苦创业、奋发搏击的优良传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走向­纵深、走向前列、走向未来,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