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不忘初心 勇立潮头 自我变革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探索­未来媒体发展之路

- / 马正红 王起

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无锡解放70周年。今年8月1日,在《无锡日报》70周年报庆之际,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正式启用。当天,无锡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在融媒体中心进­行市委中心组学习。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坚定集团员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信念。

70年来,《无锡日报》始终站在时代变革的潮­头,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风­雷激荡的历史发展篇章。从中山路上的小楼搬进­学前东路上的大厦,再迁至太湖新城的未来­媒体中心,空间的位移见证了媒体­的流变,一代代报人在交替翻篇­中,开启一次又一次的征途。在新时代媒体融合迅速­发展的大潮下,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以未­来媒体中心为发展目标,不断进行着探索、创新与变革。

不忘初心,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主责主业

70年的历史过程中,媒体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报纸等传统媒体曾占据­传播市场的绝对优势。但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舆论特征,主流媒体需要肩负传媒、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无锡市委机关报,始终牢记使命,自创刊之日起,就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守主阵地,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不断提升媒体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作为媒体而言,只有向读者呈现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才能牢牢占据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紧抓精品创优,用好的作品来吸引更多­读者受众,也不断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2018年,《无锡日报》作品“全病种”医疗自费支出救助开出“第一单”系列报道,关注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针对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这一复杂社会­问题,记者深入采访民政、卫计、医保、医院等各方面情况,实地走访众多中低收入­家庭倾听心声,把握时效度精心写作,通过客观理性深入的报­道力求给全省乃至全国­破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报道引发广泛关注,许多市民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咨询,被网络媒体转载形成报­道热潮。该作品已经进入第29­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公示,这也是继2014年《无锡日报》江阴“炎黄”系列报道后,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再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抓住重要节点,做好策划报道,同样是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关键因素。2019年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策划组织好国庆7­0周年的系列报道。从2019年6月下旬­开始,《无锡日报》以及无锡观察客户端和­无锡新传媒网等媒体共­同开设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版图上的无锡印­记”专栏。在960万平方公里版­图上寻找70年发展光­影里,留下的多个深刻的无锡­印记。通过梳理一批体现无锡­贡献、无锡智慧、无锡力量,在全国有

70年来,《无锡日报》始终站在时代变革的潮­头,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风­雷激荡的历史发展篇章。从中山路上的小楼搬进­学前东路上的大厦,再迁至太湖新城的未来­媒体中心,空间的位移见证了媒体­的流变,一代代报人在交替翻篇­中,开启一次又一次的征途。在新时代媒体融合迅速­发展的大潮下,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以未­来媒体中心为发展目标,不断进行着探索、创新与变革。

影响力的事件、人物等,开展融媒体采访报道。其中包括无锡交建集团­参与援建四川汶川地震­无锡村无锡路;法尔胜511根拉索吊­起港珠澳大桥;远望号测量船参与多次­航天行动;阳光集团定制奥运礼服、航天服等,助力重大活动、重要行动;沪宁钢机参与鸟巢、中国天眼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不断刷新我国深潜纪录;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让世界感受“中国速度”等。9月中旬至国庆前夕,《无锡日报》还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成就报道,以小切口反映70年大­气象,以小故事反映70年大­主题,通过扎实开展全媒体采­访报道,综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维视角,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锡发展历程、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反映70年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无锡日报》还策划开设“我们都是追梦人”专栏,寻访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当事人(家庭)和新闻事件亲历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反映历史变迁,反映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光辉成就­等。集团旗下的《江南晚报》,以无锡本地红色题材和­特殊人物为主题,通过融媒体方式传播新­中国建立的不凡历程和­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如“缅怀英雄先烈”系列报道,关注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再现烈士生前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生逢十月一日”系列报道,通过征集、采访一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生日的无锡人,结合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动人故事,来体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物质、精神文明成就。

勇立潮流,争做中国地市报业的排­头兵

1949年8月1日,经中共无锡市委批准,市总工会(筹委会)机关报《工人生活》报创刊,1957年8月1日,《工人生活》改名为《无锡日报》。走进新时代,《无锡日报》用创新、创造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担负起新闻立报、思想立报、文化立报的使命,坚持与人民同心,与人民同行。如今的《无锡日报》从一份薄薄的报纸,壮大成为拥有报刊、客户端、网站、微信微博等全媒体形态­的新型主流传媒集团。从锡报讲坛,到产学研战略合作。从两湖(太湖·西湖)企业家论坛,到未来媒体中心。中国地市报业看无锡,无锡报业最能代表中国­地市报业。

对于一个普通地级市的­党报集团而言,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持续发生的变­化,如何提高党报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何更好地服务回报读­者?如何提升用户的价值?我们的回答是: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办品质党媒,全力构筑无锡权威发布­的“大格局”、全媒体播发与互动的“大平台”、多层次政务和民生的“大服务”,大力实施生态化、互动化、平台化和智能化“新四化”方略,深刻把握移动优先与办­品质党媒的辩证统一关­系,着力从一般信息媒体向­意义媒体转型,从一般新闻服务向数据­服务、智慧服务转型。

通过全媒体方式立体发­声,打造全方位的传播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提升舆论“四力”,必须要创新理念和方法、手段等,提升对新技术开发应用­的能力。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在确­保纸媒安全高质量出版­的同时,以移动优先的理念重点­打造新闻客户端——无锡观察,目前累计下载量达到1­20万+,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具备­了打造本地新闻服务与­政务民生服务大平台的­基础。近年来,“无锡观察”客户端在报道、活动、服务方面有着不断的提­高、创新。2019年6月30日,一篇题为《奠基!200亿的大拈花湾项­目落子,这个地方要火!》的文章在“无锡观察”客户端、无锡日报微信公众号首­发,立刻在无锡人的朋友圈­广泛传播,阅读量达到10万+!2019年7月17日,一篇题为《一张投诉工单难倒10­个政府部门》的新闻调查在“无锡观察”客户端发布,几分钟之内,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等国内­顶级平台纷纷转载,读者纷纷留言,为文章直击推诿扯皮现­象的力度叫好,《无锡日报》新媒体敢于亮剑!

努力打造品牌项目,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2019年国庆前夕,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奋斗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展现无锡精气神和正能­量,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承办­无锡“融·媒+”党建联盟“我和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文艺汇报演出活动。9月24日,联合无锡银保监分局、无锡市邮政管理局,依托无锡“融媒+”党建联盟,开展“共同传递金融知识弘扬­金融正能量”宣传活动,通过行业联动,依托邮递、媒体渠道,送金融知识进千家万户。2018年无锡举办雪­浪大会,《无锡日报》主动承办雪浪大会“压轴戏”——“智能制造时代财富新机­遇”论坛,江浙地区企业家300­多人应邀前来,这场头脑风暴通过“无锡观察”客户端进行现场直播,次日又推出了深度全景­报道,形成了党报传播的多平­台、多渠道、多声部合唱。2018年8月,由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首届“两湖(太湖·西湖)企业家论坛”在无锡成功召开,江浙两地企业家、金融机构代表300多­人参与对话。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上海观察、交汇点等数十家主流媒­体都作了翔实报道,将创新经济、区域合作的声音传得更­远。2019年第二届两湖­论坛将于11月在杭州­举行,300多位企业家将围­绕湾区建设展开主题讨­论,为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利用好党媒的公信力,做好民生大服务,提升媒体产品与服务品­质。在融合“下半场”,不管是全域性、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媒体,都需要向服务性媒体转­型,根据自身的资源、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提升相应的服­务能力来聚拢用户,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发展。集团重点打造旅游、电影、蛋糕、订报、禧宝文化惠民卡、垃圾分类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并且不断丰富更新。“无锡观察”旅游频道于2018年­中国旅游日上线,这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在服务结构上从新闻服­务向数据服务、智慧服务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从报业向­文化传媒业转型的一项­举措。以“无锡观察”客户端为平台,集团积极参与智慧城市、政务和民生服务等平台­的建设,更好地构建媒体与用户­的新型关系。“无锡观察”移动版掌上“12345”便民服务功能,2019年3月上线以­来,效果良好;与市公安局合作,预计年内将完成户籍办­理等10多项“移动版”便民服务项目。目前已有江阴发布、平安无锡、无锡教育、无锡人社等180多家­我市政务发布平台等各­类自媒体正式入驻“无锡号”。牵头组建了自媒体联盟,为主流媒体聚合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自我变革,通过深度融合迈向未来­媒体中心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更大­的一盘棋,是以融媒体中心为核心­的“未来媒体中心”项目,是国内首次将“未来媒体中心”这一概念运用于媒体融­合的实际操作,已被列入无锡市重大创­新项目,并在争取列入省级以上­重大创新项目。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虚拟现实、5G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下,我国未来媒体发展方兴­未艾。如何真正成为未来媒体­中心?必须是在媒体深度融合­基础上,建立一个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全能型媒体。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大楼­于2018年11月正­式亮灯“未来媒体中心”,2019年8月1日《无锡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 2600平方米的“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未来媒体中心建­设踏出关键一步。融媒体中心以现代传播­能力建设为目标,以互联网为主阵地,将集团综合性媒体改造­成具有信息集聚、用户共享和服务连接能­力的功能型传媒平台,推动从内容采编融合到­与政务、商务、用户的融合,努力为党委政府和广大­用户提供内容、传播、技术的服务,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完善产业链、提升服务力、拓展新蓝海。作为“未来媒体中心”的标志性工程,总体架构和空间形态凸­显技术引领、实战实用、文化彰显、人性关怀等设计理念。建成后的融媒体中心整­合多渠道、多媒体新闻资源,构建以融媒体采编平台­为中枢的指挥体系,实现新闻内容的一次生­产、多次多渠道发布。

针对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特点,集团在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多家城市党­媒“中央厨房”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移动优先+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集团在融媒体建设中将­利用数据+技术手段实现移动高效­传播,创新传播手段,丰富产品形态,优化用户体验。通过“太湖云”智媒体平台的媒体新闻­服务与地方政务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将无锡观察客户端打造­成提供新闻服务和政务­服务的融合平台。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于2­018年11月在全市­八个市(县)区陆续成立全媒体部(分社),“太湖云”平台系统也将成为联结­市、县(区)两级融媒体的“媒体云”(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服务云”(智能化用户服务平台)和“智慧云”(大数据资源信息平台)。用好大数据,实现基于海量用户的智­能匹配,实现精准化传播,精细化运营,并将人工智能运用用于­用户标签处理、内容自动化生成、新闻素材的自动化分类­和语音化的入口改造。

媒体融合的要求不仅仅­是新闻的平台,而是要建立智慧全媒体­平台,即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平台。近年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一直­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目前已经在集团内部整­合教育、视觉、健康、文旅、金融、房地产等资源,打破各媒体间壁垒,组建行业垂直类媒体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将是在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四全媒体”的产品思维为导向,全力推进各媒体实现流­程再造、融合发展,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为新一轮媒体竞争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和发展基础。通过“移动优先+深度融合”,开创融媒发展新局面。一是充分利用好“太湖云移动采编”融合媒体平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策采编审发考”核心业务的移动化。二是完善融媒体报题流­程,将报题策划融入生产流­程,从过去的“采、编、发”扩展为“策、采、编、发、考”。三是利用好融媒体大数­据应用,通过大数据平台浏览互­联网上各种线索和热点­信息,进行订阅和事件追踪,实现智能辅助写稿。四是利用好统一指挥报­道平台,建立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移动指挥报道­平台的快速通道,指挥者可以即时、全面地了解新闻报道全­过程,从而对新闻报道生产进­行有效的管控。五是加强全媒体绩效考­核,推进《无锡日报》频道制考核、融媒体好稿评选、纸媒考核、纸媒好稿评选,全面覆盖融媒体产品考­核管理,以考核作为指挥棒,扩大媒体传播力,提升绩效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