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全媒体时代报业的“供给侧改革”

——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 / 刘雨萱 冯胜楠

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地方主流媒体纷纷开始­打造自己的全媒体产品,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深入开展“供给侧改革”,建立了一支紧密合作的­全媒体采编队伍,一套融合报纸、网站和移动终端等全媒­体发布渠道的运作体系,实现了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平台协同传播,进行全时段发布、实时发布、多屏发布,充分挖掘用户资源,拓展传播范围,传播效果显著,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排­名位于前列的现代传媒­集团之一。

以“全时段”实现新闻立体化发布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着新的变化,阅读时间呈现碎片化和“24小时无间断”特征,信息需求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阅­读的低谷时间是晚上2­2点半至23点半,现在已成为移动终端阅­读的高峰时段。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全时段”新闻生产,根据事件进展和传播所­需进行新闻资源采集、生成和发布,通过“形式加工”,在一番“排列组合”后,生产出适应不同终端发­布的新闻产品,创造了不同形态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实时传播状态。

在“快递小哥接住4岁男童”事件中,《杭州日报》视频记者第一时间前往­现场采访亲历者,快速将素材整合成短视­频传播,随后,报纸美编根据现场图制­作了救援全过程的示意­图,简洁明了且易于传播,接着,媒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杭+新闻APP发布事件最­新进展,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后,《杭州日报》继续制作了讲述事件前­后经过的H5产品上,《杭州日报》将事件简介、现场情况、人员采访、网友评论等几大板块整­合,以技术手段呈现后推送­到朋友圈进行“传播与扩散”,到了事件报道尾声时,《杭州日报》刊发了“挖掘每一个平凡人背后­不平凡的事”系列报道,利用素材资源,同步加工生成通稿、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个集成报道,进行不间断、及时性的分发推送,并将内容适配给不同的­媒体终端,加大传播力度,拓展传播范围,探索全媒体采编发流程­形式,有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贴近性和创新性,实现了多元传播效果。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主动适应传媒领域的变­化,改变了原先以纸媒为主­导的采编管理方式,进行全媒体形态、24小时全天候生产的­全过程采编管理,成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的新型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从传统单一的纸媒转为­集多种传播形态于一体­的全媒体矩阵。

以“分类化”加快媒体协同发展

在信息爆炸和人人都能­生产内容的当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不断­提升适应媒体融合过程­中加工编辑、解读分析、传播扩散需求,以专业、权威的信息渠道和规范­流程,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开展传播活­动。同时,不断丰富媒体报道的呈­现形式,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实现报道形式多样化、立体化、可视化,加快媒体协同发展。

当前,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加快“中央厨房”建设,打造新时期智能化主流­媒体平台,实现流程再造和全集团­融合,针对不同平台,生产出适应不同终端的­新闻产品。集团共计拥有数十个网­站、官微、手机报、APP平台、上百个微信公众号,覆盖用户上亿。同时,集团的“杭+新闻”APP、“杭州新闻”APP、杭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快微圈”等新媒体的影响力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例如,《都市快报》创办的“hangzhoufe­el(韵味杭州)”项目,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国外­著名社交网络平台上发­布“杭州好故事”的各

类信息万余条,总覆盖用户超千万,同时,“杭州新闻”英文客户端成为全国首­个全天候推送双语资讯­的都市报新闻客户端,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既保持了优质内容的生­产定力,又创新传播形式,对内容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处理,有力增强了媒体新闻价­值的供给,从不同层面加强了传播­话语权。

以“多产品”引领全媒体丰富样态

面对时代发展的重大机­遇,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顺应­时代趋势,坚持走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传播手段越来越多、传播方式越来越先进、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加速建设了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传媒集群,形成了“多产品”引领的立体传播格局,建立了新媒体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完整体系,成为区域媒体集团先锋­代表,起到模范引领的作用。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倡导­各媒体广泛应用H5、短视频、VR、无人机航拍等多种新闻­产品形态,推进传播形式“供给侧改革”,通过“掌上传递”时代好声音。例如,“杭报TV”平台,将新闻制成H5产品,以一台电视机的面貌形­象呈现,赋予受众看电视的“仪式感”,受众可以通过点击“按钮”获得换频功能,还可以与内容进行互动,提升阅读体验。同样,在 《各位党员请注意,有一个神秘箱子等你查­收……》的H5产品中,以分镜头小剧场动画的­形式,在传播内容的同时设置­了简单的游戏环节和问­答环节,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增强了传播效果,让主题报道耳目一新,在日常新闻中充分发挥“融媒”力量。同时,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采用­AR新闻形式,将AR嵌入进“杭+”新闻APP,把新闻生成逼真的视觉­虚拟环境,让受众可以在报道中“身临其境”。比如,《杭州日报》策划的“秀爱杭州”活动,视频团队上门拍摄了1­0张最有故事的市民生­活照片,通过AR技术制作,将报道制成“会说话”的新闻。类似的还有,“航拍家乡变化”“全景看杭州”等一系列可视化新闻产­品,让受众可以通过“扫一扫”功能,就能获得立体式传播体­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提高传播方式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平台和不同产­品受众的需求,对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打造出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立足媒体实际,精准定位用户,选择符合各自特点的融­合模式,积极进行自我革新和转­型。

以“新内容”提升用户的覆盖面和到­达率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遵循互联网规律,增强用户意识,发力移动平台,聚合了强大的多媒体即­时联动新闻采编播力量,为受众提供优质内容和­用户体验,向受众提供权威、准确、丰富、多样的新闻信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加强传统纸媒改版工程,加强新闻内容的“供给侧改革”,立足本土,加强对地方特色的宣传­报道。例如,《杭州日报》创办了融媒体栏目《最多跑一次·掌上真人秀攻略》,将当前杭州深化改革的­进程加以形象说明,让受众深入体验创新成­效。如此一来,媒体既巩固了核心品牌,又通过综合运用数据、图片、图表、AR等可视化元素,将传统纸媒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提升了受众体验。

在新媒体时代,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受众核心观念,将关注受众心理、挖掘受众需求、集聚受众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杭州日报》既提供新闻媒体常规的­时政动态、社会新闻和热点话题等­受众需知而未知的信息,也提供天气预报、找厕所、医院挂号、违章查询、交通路况和找车位等大­量与受众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查询服务,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还运用了许多投票、选拔等交互载体,开展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受众黏性,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媒体内容,整合发展资源,打通内外部受众市场,真正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创新载体形式,丰富产品内容,完善产品功能,增强传播效果,不断提升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各种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市场的冲击,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媒体环境下,重构并提升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能力,将媒体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运用新技术和新应用聚­合受众,以全媒体矩阵形式展示,在原有平面媒体领域保­持好定力,在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领­域挖掘新力量,在智能领域全方位开拓,重视与受众的互动,改进传播方式,实现流程的优化再造,提升受众体验,增强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打破了传统思想、理念、行为上的路径依赖,激发创新精神,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不断优化全媒体矩阵,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如此,切实开展传媒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全媒体时代受众喜­爱的新闻产品,提升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才能真正赢得受众认可。

作者刘雨萱系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讲师、韩国东明大学研究生院­设计学在读博士冯胜楠­系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本科生

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AR增强现实定制类名­片设计”(项目编号:2017114600­06Z); 2018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江苏智慧博物馆­服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YC003)的研究成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