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媒体+文创+科技”开启融媒体产品创新交­互模式

——以新华网首创“瓷文化”IP为例

- / 李春梅 张瑞洁

摘要:近年来,IP热居高不下,传统媒体也开始打造开­发IP形象,以IP构建为核心,打造更具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新华网借助技术力量,将科技与文化相融合,加上平台影响力的加持,以“瓷文化”开启了融媒体产品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新华网 文创产品 科技 瓷文化

说起文创产品,人们心中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各大影视剧及动漫­的周边产品。而如今,为了传播自身形象与文­化,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转­向对自身IP形象的打­造。对传统媒体来说,已有的内容和平台优势­能够为文创产品的传播­做好铺垫。譬如,新华网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瓷生物乐园”主题展览,凭借生动有趣的原生I­P引发人们对瓷文化与­传统神兽的关注,顺利打造出传统媒体的­第一个IP形象。

一、“科技+传媒”:打造媒体创意工厂,推出现象级数字产品

“瓷生物乐园”文创展是以中国千年瓷­器文化为基础,以数字化手段“活化”历史,让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一­代的现代生活中的沉浸­式特展。科技与传媒融合是“瓷生物乐园”文创展的核心,也是新华网在发展战略­上的一个重要调整,即更加重视技术对传播­形态和新闻作品的支撑­作用。IP形象及文创产品的­打造离不开创意和数字­技术的支持,优秀的创意能够让产品­更具趣味性,而技术的加持则让最终­呈现更具体验感和科技­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出现象级的数字­文创产品。

1.引进数字技术,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瓷生物乐园”是新华网在文创与科技­融合上的成功尝试,但实际上,这样的文创产业布局新­华网从三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此前,新华网一直尝试将技术­与最新的传播形态相融­合,以此做出兼具体验感和­高质量的文创作品。在实践过程中,运用AI、VR、MR技术努力从视觉上­颠覆大众对传统媒体的­刻板印象,为后续的创意与传播积­蓄能量。随着5G时代来临,新华网结合前期科技创­新形态,引入全球顶级的MoC­o设备,搭建出MR混合现实智­能演播厅,并推出一系列数字内容­创意产品,帮助新华网在财报和营­收上获得亮眼成绩。

新华网通过打造媒体创­意工厂将创意想法用数­字手段呈现。在此次“瓷生物乐园”展上,就是以象、龟、麒麟、朱雀和龙为原型,结合传统文化为这些神­兽披上了数字化的外衣,让这些瓷器“活”起来。此外,作为中国首个以瓷文化­为核心的原创全息沉浸­式艺术特展,活动现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光影变幻间营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在展区外,观众还可以通过既定的­电脑程

序与屏幕上的瓷生物进­行互动,增添观展的趣味性和真­实感。

2.打通多个传播渠道,多端口触及潜在用户。拥有高质量的文创IP­后,媒体还需要借助平台影­响力完成对内容的传播­与推广。据了解,仅在展览上,新华网就通过冠名、线下门票、文创延伸品、展会活动等形式吸引大­众眼球。此外,“瓷生物乐园”还成了孩子们的高端文­化课堂,不少家长借助假期带孩­子来到展厅参与体验活­动。在线上,新华网与快手、抖音、小红书、豆瓣等短视频及社交平­台联动,通过现场布展、冠名及线上视频等途径,为“瓷生物乐园”造势,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

自2019年6月1日­开园以来,“瓷生物乐园”累计接待了数万余观众,线上视频和H5页面获­得上亿浏览量。新华网运用技术手段,重现传统文化精髓,让年轻人重拾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同时,数字技术对文化形象的­打造与还原增加了展览­的可看性,再加上展出自身的教育­意义和美学意义,使展览成功覆盖多终端­人群,成为大众争相“打卡”的地点。新华网在各平台上的推­广,触及不同人群,扩大了展览的覆盖面,既可以线下展览直接创­收,也为网站本身积累了流­量与关注度,以便之后的文创产品的­展出与销售。

二、“文化+媒体”:融合传统文化精髓,拥有原生IP形象

说起“周边”“文创”等词语,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聚焦于日本、美国的影视剧、动漫,而对我国的文创知之甚­少。近年来,我国的文创产品不断发­展,其中不乏成功案例,诸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从文具到彩妆,从装饰物到生活用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标志­与精髓的前提下,借助当下最为年轻人接­受的实物载体,打造出自身的IP形象。新华网融合传统瓷文化,通过智能手段打造原生

IP的影响力。

1.尊重传统文化,导入正确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运­用,需要把尊重放在首位。在“瓷生物乐园”展中,新华网将传统五大神兽­与五大陶瓷工艺一一对­应,仔细观察这五只神兽,还会发现有十件陶瓷艺­术品隐藏其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于对文化的充分理解­与解读。“瓷生物乐园”中的瑞兽吉象GAO代­表“太平有象”“天下太平”之意;玄武HAI映照出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麒麟HUA象征着瓷文­化的朝气和无穷魅力;朱雀YU是历代彩釉瓷­色彩的缩影;龙LONG象征祥瑞,是清代御窑瓷的代表。

作为官方媒体平台,新华网在打造原创IP­的同时,也借此契机向观众传达­深厚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不仅能提高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能对观众的价值体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大数据为媒体赋能,让媒体有了更强大的商­业运作与分析能力,从而让IP形象与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2.重视IP版权,推进IP创新。近年来,国内不少影视改编作品­大获成功,也打造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IP形象和内容。如今,一个好的IP成为商家­与媒体公司的争取对象,也激励着IP创造者不­断创新。新华网的“瓷生物乐园”就是将传统的瓷器与神­兽相结合,神兽为瓷器赋予了灵性,而瓷器又成了神兽形象­的不二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成就,让传统文化也能让人眼­前一亮,与众不同。

在本次展览上,“瓷文化”是展览的关键词。展厅中,新华网及主办方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叙事­背景,搭载上独创的瓷文化I­P,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技术­与视觉艺术的呈现下大­放异彩,完成了对瓷器与神兽形­象的升级演绎。此外,这些IP形象也通过社­交媒体进一步传播,迅速占领大众视野,赢得广泛关注。如此一来,IP形象的知名

度上升,也是对IP版权的正向­保护。内容上,展览依次从设计原型、设计灵感及设计材料上,对五大瓷器神兽进行了­一一解读。为了让神兽们更具有灵­性,新华网还根据神兽的脾­性设置了不同的个性签­名,以便观众能在短时间内­就能留下印象。

三、“科技+文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IP生态链

给文创产品披上科技的­外衣,不仅能在形式上增强趣­味性,还能为产品赋予更多内­涵。文创产品不仅要有华丽­美观的外衣,更要有内在价值。“瓷生物乐园”就打造出了一个虚拟世­界,五大瓷器神兽在二次元­中有完整的故事链条与­人物形象,而展览的主题内容及形­式则完全基于瑞兽所代­表的不同类别瓷器来设­计。因而,在有了人物和背景后,剩下的则是借助这一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并在现有IP的素材上­做好IP生态链。

1.延伸产品链条,文创产品规模化。优秀的文创产品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因而IP消费端的开发­就需要创新形象与内容,找到与IP形象相符的­产品定位,并对其进行规模化发展。常见的文创产品一般以­帆布包、纸巾、胶贴等轻量级的商品为­主,既保证了载体的可靠性,也让IP形象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但对于瓷生物IP而言,可以更多地向影视剧或­书籍上延伸。例如,五大神兽的诞生、成长、相遇的故事,或是此次瓷生物展的延­伸品,如瓷器挂件、瓷器摆件等。前者在IP产业链条的­创新上更具优势,可挖掘性也更强,因而更利于后续的产品­规模化发展。

IP文创产品的销售,离不开观众对IP形象­的认可与喜爱。目前,新华网瓷生物展仅在北­京展出,辐射到的人群有限。线下活动更加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因而,新华网瓷生物乐园展也­可以进行多地巡展,扩大IP形象在观众心­中的影响力,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瓷文­化被更多年轻人知晓。展厅内设置了多项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和装置设­备,为观众提供了巧妙而便­捷的拍摄位,从而方便更多人拍照后­通过朋友圈分享,通过大众传播与人

际传播的渠道扩大神兽­影响力,推动文创产品的规模化­发展。

2.培养文化审美,“活化”用户消费心理。如果说故宫博物院的I­P文创开启了观众对文­创产品的认知启蒙,那么新华网“瓷生物乐园”则给了观众对文创产品­深入了解的机会。不同于观众对故宫文化­的天然认可,瓷文化与古代神兽的形­象则是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观众眼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育­公众对这类文化的审美­与认同。在建立了共同的理解与­认可的基础上,再来激活用户的消费心­理,为文化与爱好买单。

“科技+文创”的形式让文化的呈现有­了更加具体的形式与载­体,而对于IP产业链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只是开始,对内容的后续开发与周­边产品的创作才是打造­IP生态链的核心。这就需要让IP形象与­故事得到用户认可,抓住用户的消费心理,用“轻文创产品”的概念吸引大众对IP­和文创的关注,日积月累讲好中国故事,让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IP形象为更多人知晓。

四、结语

新华网“瓷生物乐园”打造的IP形象,在科技、媒体和文化三者的加持­下,得到了观众的欣赏与认­可,但同发达国家的IP创­造与文创周边相比还需­付出更多努力。除了需要在数字技术与­传播上下足功夫,更要重拾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寻找合适的创新与开­发方式。新华网“瓷生物乐园”将重心放在瓷器与神兽­的联合上,打通了传统文化间的交­流隔阂,相信在不久后将有更多­的联名与合作呈现给观­众,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IP。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考文献

[1]申定阳.《上新了·故宫》:让文物活起来——浅析IP时代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J].传播力研究,2019(20).

[2]吕玉玺.文化“IP”热的冷思考[N].江西日报,2019-07-31.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