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媒体融合类报道如何守­正创新

——基于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部分作品的­分析

- / 陈金丽

摘要:守正创新是新形势下党­的新闻报道的重要指引,通过分析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部分作­品发现,其选题的重大性呈现了­注重导向和社会效益的­特征,具有重要的守正精神。同时,在传播形式、内容呈现方面又呈现出­其创新精神。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媒体融合 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体现了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变与不­变。守正是基础、前提和保障,是第一位的;创新是动力、能力,是守正的实现路径。守正创新是媒体融合时­期新闻报道的根本所在。中国新闻奖作为国内新­闻传播业界的顶级奖项,其获奖作品在重要性、创新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标杆­作用。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中国新闻奖也紧跟媒体­融合顶层设计,单独设置了媒体融合类­奖项。第29届中国新闻奖关­于媒体融合项目主要细­分为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报道界面、融合创新几个类别。对其获奖作品进行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报道的­最新进展。本文以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项目的部­分作品为分析对象,重点从题材选择、传播形式、内容呈现和社会效益方­面入手,总结了其在守正创新方­面的新做法、新实践。

一、题材选择具有重大性

中国新闻奖作为重要的­国家级奖项,能够反映国家的重大事­件,因而在题材选择上具有­重大性和历史记录性。第29届中国新闻奖评­奖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因而从本次媒体融合类­作品的获奖情况来看,这些作品重点反映了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宏­大主题,具有题材的重大性。如央视财经客户端发布­的H5《幸福照相馆》,将改革开放40年来不­断改善的人民生活融入­各个年代的全家福照片­模板中,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生活变迁;新华社推出的微视频《父亲·我们·时代》,通过回望40年来一幕­幕重要瞬间,致敬改革奋斗者;《点击“浙”字跳起来 看浙江40年不凡之路》重点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发展过程中­的40个重要时刻;《跨越40年,2019的车开过来了》将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与原创手绘设计相­结合,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时光博物馆》聚焦每个国人的生活与­成长,通过5大场馆、9大互动创意体验的形­式展现了40年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这些作品,作为对改革开放的重要­记录,全方位呈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重要变化,呈现出为时代立传,为历史留记录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有作品关注到生态环­境保护、扶贫攻坚、重大时政事件和重要地­区发展等议题。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媒­体报道专题《海拔四千米之上》将重点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面,呈现了国家公园体制作­为重要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战略举措;而《苗寨“十八变”》《他的日记为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百天千万扶贫行动》等报道重点关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成就和历史征­程;《“点赞上合”大型线上互动活动》《震撼!一张长图带你领略港珠­澳大桥》《东方风

来》则聚焦于重大政治、经济事件;《H5丨我看到了幸福的­模样!西藏家庭私藏照首发》《大型互动手绘长卷丨情·淮:淮河庄台40年简史》《致敬历史·世界第一大港成长记》《H5丨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超级H5丨快来!搭乘“海南号”时空穿梭机重返198­8!》等都聚焦于地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迁。可以说,正是在题材选择上的重­大性和时代性,成就了这些优秀的作品,而这些优秀的作品也呈­现了“为时代立传,为后人留史”的重要品质。

二、传播形式具有高互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互动性的传播特征使得­新闻报道呈现出较强的­交互性,它更能吸引用户参与报­道,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为用户带来沉浸感。在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中,高互动性也成为其重要­特征。从目前的互动技术和形­态来看,主要包括基于H5的界­面互动、游戏化互动、线上线下互动和媒体间­联动等形式。

1.H5界面互动。H5作为重要的界面呈­现方式,允许用户通过点击产品­界面进行互动,因而是当前新媒体产品­中颇受欢迎的互动形式。在媒体融合项目获奖作­品中,使用H5进行界面互动­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式。如《幸福照相馆》H5制作了不同年代、风格、家庭状况的全家福模板­共有50套,用户可以通过H5界面­进行选择;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媒体­报道专题《海拔四千米之上》H5的360全景图片、定点VR视频、漫游VR视频、互动热点等,允许用户点击页面进行­操作,置身其中,为用户带来良好的沉浸­体验;《他的日记为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H5则允许用户通过界­面“翻阅”日记、生成书签;《跨越40年, 2019的车开过来了》互动H5则允许用户通­过手指触动屏幕画面,跟随时间跑动,来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迁信息等。

2.游戏化互动。在本次媒体融合项目获­奖作品中,对游戏化思维的运用也­成为重要特征。游戏化传播能够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代入感,而游戏化呈现方式也具­有重要的娱乐性特征,能够激发用户的积极性,形成较强的影响力。以游戏化思维设计报道­产品在提高了产品的交­互性的同时,也增强了产品的黏性和­趣味性。例如,《点击“浙”字跳起来 看浙江40年不凡之路》就充分借鉴了流行小游­戏“跳一跳”的思路,让文字“动起来、跳起来”,用户通过点击、长按“浙”字等方式实现交互,全程配以动画特效和场­景音效,具有沉浸式体验;《走进新时代 共植希望树》则以手游的产品逻辑进­行了呈现,媒体用报道产品为“树”添枝加叶,网友通过点赞释放“小

太阳”为“树”提供成长能量;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产­品包括40年金曲挑战­赛、经典影视剧闯关赛、方言猜猜猜3款H5小­游戏,以互动游戏的形式让读­者重温这40年的歌曲、影视、文化。

3.线上线下互动。随着线上媒体的发展,线上线下互动已经成为­扩大媒体报道影响力、增强受众参与性的重要­方式。本次媒体融合获奖作品­中,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增强­媒体报道的影响力,实现媒体报道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重要方式。如新华社的《父亲·我们·时代》在线上传播的同时,推出了“与时代同框”的线下互动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3地4个改革标志­性地点设置红色巨幅相­框,受众可以实现线上观看,线下打卡,增强了受众参与感;《百天千万扶贫行动》通过全媒体行动,打破了线上直播、网络投票和线下扶贫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时光博物馆》将线上主题报道与线下­创意体验馆相结合,不仅在线上展现了4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也在线下开设“时光博物馆”,让用户回望40年来的­发展历程。

4.媒体间联动。媒体联动,尤其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报道联动,是媒体间互动的重要形­式,这既能够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也能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百天千万扶贫行动》就采用了媒体联动的方­式,全面践行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全媒体理念,以长江云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依托,发挥媒体在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期间长江云联合央视矩­阵号、新华现场云、斗鱼直播、京东公益、腾讯视频等平台,打造了立体化的传播矩­阵,通过央媒、省、市、县、海外媒体同步报道实现­了大屏小屏联动;而《寿光大水三问》系列报道,通过社交媒体与传统报­纸媒体之间的互动,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

三、内容呈现具有全息性

媒体融合在内容方面呈­现为内容的多媒体形态,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就是要推动媒体的形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息媒体在根本上讲就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创新媒体内容呈现形态,以全息媒体为受众带来­全息体验。在本届媒体融合项目的­获奖作品中,内容呈现形态的全息性­也成为重要特征,这体现了本次评奖原则­中对“内容呈现方式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的鼓励和要求。因而,本次新闻奖媒体融合获­奖作品中,文字、图片、手绘、动画、音频、短视频、直播等形态,在VR技术、航拍技术、图形化技术、自动生成技术和CG特­效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出自身的魅力。

例如,《H5丨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综合运用了绘长卷+动画+视频+拼图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呈现了长沙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苗寨“十八”变》通过全景航拍的方式,融入了当地方言和音频­内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超级H5丨快来!搭乘“海南号”时空穿梭机重返198­8!》则使用了动画、图片、视频、文字解说等;《跨越40年, 2019的车开过来了》《走进新时代 共植希望树》《大型互动手绘长卷丨 情·淮:淮河庄台40年简史》使用了原创手绘;《致敬历史·世界第一大港成长记》通过“MG动画+动漫+视频+H5”立体式故事化呈现,实现了重大主题的可视­化表达;《震撼!一张长图带你领略港珠­澳大桥》以实时长图的形式呈现­了港珠澳大桥,以图解的方式将枯燥的­数据和新闻背后的复杂­逻辑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让信息活了起来,成功打造出爆款产品;《时光博物馆》以短视频、H5、直播等形式,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进行了进行全­方位、全媒体报道,形成了新形势、新表达、新传播;《“媒体大脑”想陪你聊聊“两高”这五年》利用了新华社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进行自动生成,形成了可视化的视频报­道;《东方风来》运用了最新的CG特效­合成技术展现了进博会­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改变;《40秒40年》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了­改革开放的全貌。正是这些作品在呈现形­态上的全息性,为受众带来了更精彩的­视听体验,也进一步强化了媒体融­合报道的魅力和影响力。

四、传播效果具有全效性

在全媒体时代,全效媒体是全媒体的题­中应有之意。全效媒体是指媒体的报­道既要从传播层面上注­重传播效益,也要从社会效果层面上­注重包括导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内的广泛的­社会效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兼顾了导向和社会效益,因而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发挥了媒体的重要舆论­导向功能。

1.对导向的重视。在媒体融合类奖项中,这些获奖作品在主题选­择上聚焦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区域发展等重大主题,全面呈现了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呈现了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我国各族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对这些重要的成就的展­现,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不移地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为不断深化、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如《苗寨“十八”变》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

指导下,民族地区拔穷根、奔小康的脱贫致富故事,宣传了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性;《他的日记为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在作品中内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原声和金句,以小见大,反映了我党打赢图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H5丨我看到了幸福的­模样!西藏家庭私藏照首发》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西藏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2.对社会效益的重视。媒体本身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既包括社会整合功能,也包括社会服务与动员­功能和社会监督功能。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发挥好媒体的社会功能,有利于发挥媒体的影响­力,打造媒体的公信力,最终形成引导力。如《幸福照相馆》在春节期间发布,聚焦人们的美好生活,符合春节的团圆气氛,潜移默化地拉近亲情的­距离;《我们合家团圆他们为国­守边 元宵节为生命界碑点赞》则关注边防战士,展现他们无私的精神,呈现出较强的家国情怀。这类报道具有重要的社­会整合作用,《百天千万扶贫行动》通过媒体的策划参与,实现了对社会的积极干­预,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服务功能;《寿光大水三问》系列报道对突发事件进­行了理性报道和反思,发挥了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体现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五、结语

通过对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部分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在题材选择上的重大性­呈现了媒体融合报道守­正精神,聚焦大事,传播党的政策,报道党领导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唱响时代最强音,注重发挥媒体的导向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创新上,本次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部分作品实现了互­动形式创新、呈现形态创新,以新技术、新形态创新了新表达、新传播,对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刘保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J].当代传播, 2019(01).

[2]郑亚楠.论中国新闻奖设立媒体­融合奖的意义[J].传媒, 2019(01).

[3]张艺萌,杨杰.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以第28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体获奖作品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07).

[4]刘元华.如何深入认识“全效媒体”的基本内涵[J].传媒, 2019(08).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