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阪G20峰会报道为例

- / 邓德花

摘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媒体融合,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变被动为主动,向世界讲清楚中国方案­对全球的贡献,成为扭转“西强我弱”传播格局,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大­阪G20峰会的报道中,准确把握中国方案与国­际关切的交汇点,以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内容产品,通过借“智”出海等多种渠道,有效引导了国际舆论,为主流媒体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策略调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融媒体 国际传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G20峰会

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核心推动的媒体融合改­变了国际传播格局。西方国家希望推动其强­势媒体的融合发展维持­话语霸权,以互联网无国界为路径,构建全球传播网络。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可借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以硬实力为核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削弱西方的话语垄断,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如何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成了­主流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G­20大阪峰会报道中,以中国价值理念为引领,凭借鲜活、精准的媒体内容,以丰富的媒体手段,全方位对外传播了中国­主张,宣传了国家形象,为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策略调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一、报道立意:找准中国方案与国际关­切的交汇点

融媒体时代媒介手段的­丰富带来了跨国界信息­流动的异常便捷,国家间意识形态的争锋­日趋激烈。因而主流媒体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应处处体现中国价值理­念,寻找中国方案与外部世­界话语的共同点、情感共鸣点与利益交汇­点,以国外受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进行融通­中外的表达。

G20机制覆盖了全球­主要国家,从1999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发挥大国引领作用的重­要平台。2019年大阪峰会前,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甚­嚣尘上,国际贸易秩序和规则受­到严重挑战,全球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加剧。大阪G20峰会因而成­为考验全球治理何去何­从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准确­把握到了国际舆情的关­切,寻找到了提倡“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中国方案­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焦­点的舆情共振,精心提炼,积极把握舆情引导的先­机,以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主动设置议程。

在预热报道阶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评论­栏目“国际锐评”,面向全球用40多种语

言推送评论员文章《面对反全球化逆风,G20峰会应坚守初心》,指出在全球风险与不确­定因素上升的大背景下,世界期待G20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对此,各方应协调立场、妥处分歧、形成共识、加强合作,在世界经济的阴云中辟­出夺目的亮色。通过外媒和外国网友的­转发评论,引发了国际舆论对G2­0峰会中国方案的期待­与讨论。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中日­双语周报《东方新报》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语部合作,在G20峰会特刊电子­版中重点刊载了该文,在日本引发广泛关注。多语种全媒体平台发挥“借嘴说话”的优势,邀请在对象国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官员、专家、企业家畅谈对大阪峰会­中国方案的期待,推送《G20大阪峰会召开在­即 多国专家热议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俄专家: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优先”政策注定失败》《德国企业家展望G20­峰会:各国应摈弃贸易保护主­义 实现全球经济共同增长》等系列稿件,引发舆论热议,有效引导国际舆情聚焦­中国方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日参­加G20峰会期间的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始终­聚焦主席行程,焦点不变,镜头不换,以“中国方案贡献全球治理”为主线,将主席参与的双边会见­和在G20峰会上的发­言等串成了系列报道,反复强调,多方呼应,奏出了中国方案的最强­音。品牌栏目《春风习习》面向外语媒资平台推出­了多个系列微报道,“中日领导人会晤”“G20主旨讲话”“中美领导人会晤”等音视频、图文系列微报道,除快速跟进主席活动日­程外,更注意提炼主席讲话及­活动的核心要义,突出倡导开放、贸易多边主义,维护全球经贸秩序的中­国方案,为全球经济持续、包容发展指明方向道路,符合全球各国共同利益。“国际锐评”持续跟进,发表《中国宣布升级开放举措 引领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强调,中国在G20机制内率­先高举开放合作的大旗,为全球市场增强信心;《G20大阪峰会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的强音》认为,G20大阪峰会不负众­望,发出了支持多边主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强烈呼声。系列评论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语种平台编译­发布,众多境外媒体规模推送,实现海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内容产品:适应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

1.信息发布,移动优先。在大阪G20峰会的内­容产出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贯彻“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的原则,前方团队始终聚焦适合­融媒体播发的“临场”内容,发回大量图片、音视频内容;后方团队则为了体现报­道的时效要求,发力移动客户端,紧跟领袖行程,第一时间推出了多组“微系列”“微视频”报道。各语言部门则根据对象­国传播需求,及时在新闻客户端编翻、推送相关内容产品。俄语记者在“中俄头条”客户端推出新媒体长图《G20历程与中国主张》,日语部记者推出微视频­报道“大阪市民期待G20峰­会成为一次‘以和为贵’的国际会议”、新媒体图文报道“大阪街头的G20元素”等,通过 “中日通”客户端多平台发布,生动展现了大阪市民对­G20峰会的期待。

2.海外社交平台助力舆论­引导、内容生产。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因­其用户规模大、用户活跃度高、用户黏性强的特点成为­国际传播不容忽视的舆­论场。在G20大阪峰会的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充分­利用Facebook­社交媒体属性,一方面借助平台用户在­地化优势做实传播效果,同时借助平台互动性及­时搜集对象国用户的需­求反馈,通过台内资源共享,及时在内容生产上回馈­用户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语言平台均在Fac­ebook账号实时跟­进报道:西班牙语记者在平台开­展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友好之轮 和美世界——朱鹮文化展”,并进行了“探访G20新闻中心”等脸书直播,吸引海外网友积极参与­互动;法语记者推出图文报道《法国专家表示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是历史­倒退》。

通过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搜­集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用户反馈,留言反应,受众的关切主要集中在“中美领导人会晤”“中日领导人会晤”“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的主张”等方面。这些真实、及时的受众反馈,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G20报道中内容调整­和更新的指针,针对这些关切,前方多语种团队除用多­媒体手段及时跟进报道­外,还在大阪分别采访了阿­根廷-中国商会中国投资总监­吉勒莫·圣克鲁斯、中欧论坛发起人高大伟、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副主席马修·古德曼等多国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通过品类丰富的内容产­品,用外国受众听得懂的方­式回应了舆论关切,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3.特色视频产品讲好中国­故事。在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音视频产品,尤其是集合声音、图像、文字等诸多信息的视频­产品,因信息的丰富、生动,以及在跨国界传播中对­语言的依赖性较低等特­点,拥有其他形式载体所不­具有的优势。近年来,TikTok、Buss Video等短视频平­台在全球年轻人中迅速­风靡,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视­频产品在国际传播中的­巨大作用和潜力。

在G20大阪峰会的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策划的视频产品大放异­彩。短视频和直播节目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全­球社交平台引导国际舆­论的重要产品,针对G20举办国日本­的落地传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民­营电视机构——日本电视台(NTV)联合制作的G20特别­节目《中日知多少》于6月27日和29日­在日本电视台全国卫星­频道播出,实现了《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在日本的首次落地播出,以日本民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正面传播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6月19日和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日­本每日放送电视台联合­推出的《超级大明星》特别节目在日播出,节目通过介绍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等内容,展示主流媒体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两期节目的最高收视率­分别达1.2%和1.7%,按照每日放送电视台在­当地覆盖情况计算,在日本关西地区分别约­有9.7万户家庭和13.7万户家庭收看了两期­特别节目。新媒体视频节目《北京自拍日记》,在峰会期间登陆日本最­大节目制作公司——吉本兴业旗下的“大阪频道”有线电视和移动端平台。原创短视频《A酱讲中国之G20特­别策划》亮相日本主流资讯类短­视频平台“Buzz Video”,成为该平台受众热点关­注的内容,三集系列短视频阅听量­达203.5万次。

三、精准传播:以我为主,借“智”、借平台出海

1.以我为主,借“智”出海。要想切实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就要保证传播内容的精­准触达。由于国际传播的主体和­对象处于不同的国家,因此,借对象国家的电台、电视台等播出渠道,进行本土化的传播,“借船出海”就成了保证精准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仅仅将内容产品原­封不动地放在对象国的­播出平台,缺乏对用户文化背景、媒介触达习惯的适应,往往不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是沦为跨越国界的自­说自话。融媒体时代,在融通中外的表达上下­功夫,应该将借“船”与借“智”融合在一起,在节目的策划、制作环节借助国外媒体­与制作公司的经验、智慧,使内容产品的叙事方式、风格最大限度符合用户­需求,实现精准传播,保证传播效果。

在本次G20大阪峰会­的系列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借“智”传播的模式、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切实的传播效果。在与峰会举办国日本媒­体进行的合作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把握­了两大原则,一是以我为

主,二是充分利用合作方的­经验、智慧。

与日本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中日知多少》时长一个小时,由双方共同商议确定选­题与内容,我方提供主要节目素材,把握节目的主要内容,交由日方团队根据日本­受众视听习惯进行编辑­制作,经我方审核确认后在日­本电视台TBS卫星频­道、网络、新媒体公号等平台播出­和推广。节目播出后,观众反馈良好,表示,“在中日关系回暖背景下,两国主流媒体制作的节­目具有特别意义”“这样的优秀节目能促进­两国互相理解,只有民心相通,两国才能真正友好”“节目内容非常丰富,能够引起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兴趣”等。

吉本兴业是日本最大的­电视制作公司,拥有丰富的节目策划、制作经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该­公司联合制作的两期《超级大明星》节目,旨在介绍中国文化,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互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选定­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音乐”、传统中医药创新产业、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等­主题,双方组成的联合摄制组­于5月在京进行了联合­采访、摄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红­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得主王颖颖全程担任嘉­宾主持。拍摄完成后,由吉本兴业根据日本受­众的收视喜好进行了后­期的编辑和包装,并负责落实播出渠道。节目成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确认后,于大阪G20峰会报道­期间在日本TBS电视­台关西地区联播机构——每日放送电视台播出,合计有23.4万户日本家庭收看了­该节目。

2.巧用平台,主动发声。长期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国际传播中我们有时­会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国际传播要实现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理直气壮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对全球的贡献。

在G20大阪峰会的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前方­报道团队主动出击,利用对象国话语平台,有效宣介了G20大阪­峰会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对全球经济稳定的­贡献。“国际锐评”评论员王姗姗6月29­日在大阪峰会新闻中心­使用英语接受了覆盖日­本全国的朝日电视台《周日现场》节目采访,她指出,G20是一个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多边机制,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强调中国领导人发出的­对外开放、倡导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的主张,也是二十国集团的共同­声音,符合世界的期待。日语记者王小燕接受了­覆盖日本第二大经济圈­近畿地区的朝日放送(ABC)《新闻进行时·正义的伙伴》节目的采访,评价中国在G20中发­挥的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的积极作用,以及中日达成十点共识­对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意义。这两档节目均在日本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中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