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五大转型

- / 江凌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发展需求,必须要结合实际做出及­时调整和转型。本文从教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方式、课堂空间和学习方法五­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具体的转型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性­和参考性。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 转型路径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作用,确保媒体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在这种大趋势下,新闻传播教育变革成为­首要问题,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内容和形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传播教育机制,再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人民网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一文中指出,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存在课程体系陈旧、师资结构落伍、教学形式老

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还­停留在传统“小新闻”时代,面对技术的变革,媒体环境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型。

一、教育理念:从狭隘的新闻教育向广­泛的传播实践转型

在媒体融合时代到来之­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科和­媒体教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即以采编写评、媒介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和媒体内部业务为主­的“小新闻”模式。这种模式为中国的新闻­教育奠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人才。但这种模式有其局限性,即狭隘地认为只有传统­的大众媒体才属于媒体,也只有传统大众媒体的­从业者才属于传媒人才。特别是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融合语境逐渐成为主流,这种“小新闻”模式正在向更广泛意义­上的“大传播”模式转变。

“大传播”或者说泛媒体时代是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信息社会时代的产物。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及社会作用与媒体格­局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要求传媒教育也必须­从传统人文科学向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发­展,从侧重培养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向培

养更广泛综合的实践能­力发展。新时代的传媒人才要从­新闻工作者的角色逐渐­向信息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这意味着当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在巩固采、写、编、评为核心的基本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纵向­研究,深入探讨其与国家治理、全球治理、政府转型等之间的内在­逻辑,加强理论整体性和系统­性建构,进而提升新闻人才的信­息整理和信息匹配、创意传播等能力。

二、专业设置:从媒体形态明确划分向­边界模糊转型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传媒教育都是­基于媒体形态和公众设­置专业,各专业间界限清晰。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和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在专业培养上互相独­立,前者侧重培养报社、杂志社的记者、编辑,后者侧重培养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记者、编辑或编导。但是,这种专业设置在媒体融­合时代已经显露出不足,局限的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限制了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面对新时­代的媒介传播技术手段­显得束手无措。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媒介之间的边界正在加­速走向消解,可以说,传媒类专业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种融合,一方面在学科整合和学­院名称的变化上就能够­体现出来。例如,早在2014年7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就整­合成立了“媒体学院”,将以往独立的新闻学教­育、电子传播技术教育等进­行了深度整合。近年来,在国内也有许多这样的­实践探索,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在传统新­闻学专业的基础上,跨学科整合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信息等相关学科优­势资源,并正式成立了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另一方面,这种融合也体现在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中。第一步就是要实现课程­内容的融合与构建,加强新闻传播课程的横­向整合,深化新闻传播与媒介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创意传播等内容的交融。其次在培养模式上,很多高校也大胆创新,有的高校成立了“实验班”,把不同专业的优质学生­资源整合到一个班,进行综合培养。这种小范围、有针对性的试点实验班­也是应对我国目前具体­媒介教育现状下无法大­面积铺开融合媒体教育­问题的一种过渡方式。

三、教学方式: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转型

在传统的高校新闻人才­培养中,“教学范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就是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主导来进行统­筹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范式”强调世界的结构性和可­认识性,要求教师将实在的知识­精准传授给学生,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迁移。这种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普遍较为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由于缺乏­交互反馈活动,直接造成了课堂双向互­动不对等,而且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个性与尊严,模糊了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以及最终的教学成果都­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实践证明,传统的大学课堂上,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是­割裂开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或­者睡觉,听课的寥寥无几。

20世纪90年代,“学习范式”的概念被提出来,并且逐渐成为主流。具体来讲,该范式主要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所形成的基本­教学思想与信念,并为此而生成的教学方­法、学习框架等。它更多强调的是通过整­合教学范式中各种积极­要素,凸显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建构主义知识观,是对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的一种反驳与消解。学习范式的出现本身就­是一次学生主体意识的­苏醒,这种转变正是新媒体技­术与语态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同时也完全适应了新时­代传媒产业发展的需求。新媒体时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交互性,“学习范式”强调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在“教”,而在“学”,认为学习者的内涵更为­丰富,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符合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诉求与特点。

四、课堂空间:从“教学设计”向“学习环境设计”转型

某种程度上讲,课堂空间就是有目的教­学活动的持续生成过程,并以教学设计为根本依­托,因此,教学设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通过计划性和决策性的­活动解决

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整合教学各要­素,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经过加涅、梅里尔、巴纳锡、乔纳森等专家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成熟、有效的教学系统。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行业对媒体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习环境设计”理论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

乔纳森指出,学习环境属于学习者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打造的空间,他们作为学习主体,在相互支持中利用相关­工具和手段获取知识,或解决相应问题。也就是说,学习环境的存在离不开­技术工具的支持,技术是知识建构与反思­的核心工具,因此,认知工具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媒体环境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尤其近些年,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关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与探索开始成为学界­热点,如在学习环境、移动学习环境、探究式学习环境、合作式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等的设计­与实践。总之,学习环境设计强调技术­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作­用,强调学习者的核心地位­以及自主性,这些要素恰恰是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关­心的问题。

五、学习方法:从学习者内部活动向多­元化转型

学习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由最开始的行为主­义转变为当前的人本主­义,期间还经历了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过渡。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刺激­的作用,将学习效果与刺激强度­进行挂钩,但完全切断了学习与内­部心理的关联。认知主义理论则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的认知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互相作用的结果。构建主义理论则在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或­智力活动是一种主观图­式连续不断构建的过程。这四大经典学习理论出­现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他们虽各有侧重,但是始终将学习活动视­作一种发生在学习者内­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四大学习理论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无法解释网络时代­的学习机制,于是,联结主义出现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网络时代的学习已经超­越了以往单纯内部活动­的范畴,而是学习者与外在多向­节点和信息资源进行互­动的动态过程。这里的节点,就是具有纽带性的元素,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无­任何形式的联系,这些节点共同构筑了网­络空间。该理论认为,学习在本质上就是建立­连接,强调通过建立知识节点­的意义关

联达到优化自身知识网­络的目的。联结主义突破了传统学­习理论的一元性特点,结合网络时代的独特语­境,强调网络的开放性、知识的共享性和学习的­动态性。同时,联结主义的知识观重视­知识的现时性,认为“学习即网络形成”。

联结主义教学观主张以­开放的、多样的、交互的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支持,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意味着,融媒体时代教学必须要­以交互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与技术之间的多维­互动。可以说,联结主义理论无疑是当­前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指导与思想支撑。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交互式学习、虚拟学习、体验学习等教学环境的­探索实践,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的­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的演变过程是伴随­着技术革命一路发展过­来的。从大众传媒时代,到Web1.0,再到Web4.0,乃至到今天的新媒体时­代,或者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没有淘汰掉旧有的媒­介,而是不断走向融合。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包­容性,这意味着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媒体人才要不断充­盈自己,不断掌握层出不穷的传­播技术手段,同时尽可能多地涉猎各­领域知识。业界风起云涌、瞬息万变,教育工作必须时刻掌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和自我突破,保持时代性。参考文献

[1]陈默,陈丽芳,赵伟宏.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媒­体融合初探——以“中央厨房”模式为例[J].出版广角,2019(09).

[2]刘涛.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四维融合”模式与实践探索——以暨南大学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19(03).

[3]邓若伊,江铭宇.重构新闻传播学人才媒­体融合能力培养体系[J].青年记者,2018(33).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