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中国网络媒体:奋进新征程担负新使命

- 本期微观点摘自 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嘉宾发言 【编辑:杭丽坤】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 庄荣文:今年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领航掌舵,指引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10年来,我们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管理,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入脑入心,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推动网络媒体发展,一是要坚持核心引领,筑牢亿万网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精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阐释,打造有“网感”、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要坚持围绕大局,展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万千气象。精心组织开展网络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网上宣传引导,加强网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描绘新征程动人画卷。三是要坚持融合发展,构建一体联动协同高效­的传播格局。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大优质内容生产供给,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掌握技术应用创新变革­的时代主动。敏锐洞察技术发展趋势,释放正向作用,以新技术新应用赋能网­络媒体高质量发展,做到内容提质与手段创­新相得益彰。

云南省委书记 王宁: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

目标10周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举办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大力推动全省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网络媒体见证和记录了­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奋斗的发展历程,为云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了广泛­共识、注入了强劲动力。云南网络传播的故事,既是国家繁荣发展“大画卷”中的浓墨一笔,也是网络媒体蓬勃生长“新景象”里的精彩一章。当前,云南正深入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将为网络传播提供丰富­场景、生动故事。真诚邀请广大媒体记录­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万千气象,深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挖掘更多动人故事、暖人瞬间,让新时代新征程的主旋­律更加高昂,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云­南、爱上云南,通过云南这个窗口,认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新华通讯社社长 傅华: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强化思想赋能、制度赋能、创意赋能、美学赋能、技术赋能,加快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质生产力,以“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推动传媒行业生产力质­的飞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是记录新时代、书写文明史,从海量中提炼能量,于速度中见深度,让渠道传大道,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的文化价值含量。二是向创新要动力,关注“从0到1”的垂直创新,更加重视“从1到N”的水平创新,以新技术赢得媒体发展“加速度”。三是用价值导向驾驭创­新方向,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加注­重在场采访,更加注重实地调研,更加注重对知识和信息­的准确运用,坚决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四是以“网”为桥、以媒为介,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传播­渠道,丰富对外传播产品形态,尽快在国际舆论场生成­放大“中国声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局长、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理事­长 徐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取“技术实验+节目实践”的方式推进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总台于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超清化、移动化、智能化技术体系,强调从传统技术布局向“5G+4K/8K+AI”战略布局转变。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总台从智能剪辑入手,快速在新媒体端完成切­条点播;2020年,总台以鼠年央视春晚为­契机,将语音合成转写的字幕­应用在春晚的重播制作­中;2021年总台推出了《早啊!新闻来了》语音合成新闻栏目;2022年“总台算法”开始应用于央视频客户­端内容推荐;2024年2月,依托 “央视听媒体大模型”,总台打造的我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开播。从实践看,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总台的音视频内容生产­中是可行的,且确实在人物的识别、语音的合成、多语种的翻译等方面提­升了效率。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关­注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还把人工智能治理融入­日常工作中。

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 刘成勇:盛世修文,盛世兴藏。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从开馆­以来参观人气持续火爆、网络热度持续拉满,让观众在行走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感受民族文化的脉动。聚焦收藏主业,当好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做好展览展示,当好中华文明的

传播者。将全方位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网提供优质内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人民网编委、人民视频董事长 陈星星:三年来,我们团队在很纯粹地做­一件事情,在学习一件事情,在研究一件事情——讲中国的故事,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通过鲜活的方式,生动诠释了这厚重的4­个字“何以中国”。无论时代进行到哪里,宣传都需要发扬新闻的“四力”,都需要用活资源,带着对文化情怀的思考,沉下心俯下身践行“四力”,用我们的脑、眼、脚、笔讲好中国故事。

央视网副总经理 魏驱虎:信息爆炸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更需要主流媒体牢牢把­握舆论阵地,寻找正能量的大流量“法则”《星火成炬》栏目自开播以来,共发布240期作品,收获40.5亿播放量、超1亿点赞量。主流媒体与流量平台的“碰撞”,能让正能量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我们看到了答案。

中国新闻网公共事务部­副主任 孙薇:我今天的分享,要

先从一张照片说起,画面上的女孩叫久安卓­玛。卓玛是青海玉树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她和小伙伴们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他们热爱足球,也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们决定帮孩子们去圆­这个梦。2023年“六一”前夕,邀请孩子们来到北京,过了一个特别的儿童节。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关于孩子圆梦、造梦的故事,对于全球媒体来说永远­都是最好的报道题材。这是中国新闻网作为主­流媒体践行社会责任的­一次有益尝试,用“新闻+”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理事长 杨懿:AI技术必定会让传统­动画制作流程中劳动密­集型岗位发生质变,并助力创作者高效生产­出更多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内容创作者只有从具体­的技法、技术中适度抽离,在充分理解AIGC工­具的基础上加强自己的­审美判断,培养交叉多元的能力结­构,才能在未来智能传媒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如何建立新技术形态下­新的审美体系、价值体系,是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和­面对的问题。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主任、云新闻客

户端负责人 谢炜:从网络热词到省级IP,由云新闻客户端牵头开­展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短视频挑战赛强劲“破圈”。大赛收获了近200万­条互动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200亿­次。从“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角度,通过美好、丰富和幸福三大关键词,巧妙设置议题,塑造核心品牌;从“人无我有的角度”,通过抓热点、玩梗、打造专属BGM的方式,挖掘区域特色,打造网络热点;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角度,通过做策划、定选题、做品控、拓选题等方式,加强联动互动,激发网友参与热情。短视频出圈的背后,是关注年轻态的风格,不断探索与网友连接互­动的新方式,激发网友参与创作的积­极性,从而打造爆款内容。

腾讯网副总编辑 郑德荃:《亿缕阳光》栏目记录了近240期­的正能量故事,道路塌方中安抚焦躁旅­客的女列车员赵阳、揭阳舞狮的小女孩和舞­狮队的双向奔赴……大时代里既要有大事件­的宏观叙述,也需要个体记忆的表达­和分享。一个人的记录或许微不­足道,但一群人的记录汇集到­一起,便是一个时代的表达。

抖音集团副总编辑 钟伟:抖音从海量内容中挖掘­到值得记录的片段建立“广纳百川”的内容池,以央媒品牌效应为撬动­点用主流声量发出“最强音”,由此完整搭建了正能量­传播的孵化、传导链条。在评论区,我们也发现网友情感的­共振促成了对家国情怀、向上向善的价值认同,我们尝试给那些治愈人­心的评论盖戳“暖评”二字从而呼吁善意表达­并最终推出了“暖评”功能。

快手科技副总裁 徐静芸:像素点是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单独看,它很不起眼。但是,当我们把这些点拼接起­来,就拥有从微小昆虫到浩­瀚星海的无限可能。而《凡人微光》就是把一个个像素点收­集起来,拼成无法被忽略的整体。一个人,也能活成一个春天,卡车司机、新农人、外卖小哥、油漆工、小商贩、快递员……在生活的褶皱里,有人看见灰尘,有人悟出诗意,这也是我们做《凡人微光》的初衷。

微博媒体合作部总经理、执行总编辑 于琪:微博上“00后”“90后”用户占比已经将近80%,这些年轻人在网络上,用“I人”和“E人”相互定位。虽然经常自称“淡人”,主打一个随遇而安,却又穿梭在“淄博”“尔滨”等火爆城市景点里,做风风火火的“特种兵”,看起来他们矛盾、有趣、多元……所以理解年轻人进入同­频沟通,是传播第一步。想要上热搜,我们这有三个密码:共情、共振、推动网友共识。

哔哩哔哩副总裁 杨亮:自2020年以来,每年五四青年节,哔哩哔哩都会推出一部­短片,引导社会正确认知年轻­人,陪伴年轻人正向发展。纵观我们对年轻人沟通­语言的沉淀,有一条指导原则是:平视。中国的“Z世代”主要聚集在B站。哔哩哔哩用“指东打西”“塑造反差”“正话反说”的策略和平视年轻人的­原则,引导社会正确地认知年­轻人,陪伴年轻人正向发展。未来将持续和主流媒体­进行开放式合作,把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与主流媒体的正能量­有机结合。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