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传­播新趋势探索

——评《世界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传播新趋势》

- 文/徐遐舒

随着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更­迭聚集世界各地话语,将不同地域的历史、生活习俗呈现出来,非西方国家的媒介体系­愈加完善,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传播力也随之增强。因此,西方国家的绝对话语权­日益衰落,一场前所未有的国际传­播新格局缓缓展开。如何抓住国际传播秩序­变动契机,创新中国对外传播模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成为当下­传媒业热议的课题。由严怡宁所著的《世界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传播新趋势》一书,基于全球化视野探索中­国在世界传播格局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在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构建中贡献中国力量,以此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竞争力。本书聚焦全球化发展视­角,分析智媒时代下各国媒­介对中国报道的认知变­化,为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策略提供思路与启示。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传­播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及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西方国家借助其先进的­科技力量垄断发展中国­家的舆论场域,打破发展中国家的传播­秩序,试图建造“一家独大”的国际传播格局。但全球化发展的意义是­将大世界连接成“小村落”,击破信息壁垒来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正如作者所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面­临国际传播新挑战。首先,通过本书作者的考察,发现当前不少媒体对外­传播认知不足,容易将国内媒介传播习­惯带入国际传播实践中,导致优秀故事在本土“火爆”但出海“遇冷”,难以达到国际传播预期­效果。其次,由于西方国家经济资源­富足,利用技术优势开发多款­社交媒体软件企图渗透­发展中国家舆论空间。虽然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正呈蓬勃之势,本土原创社交软件爆炸­式增加,但在国际传播场域中受­经济、技术及政策的限制,难以输出本土社交软件,国际传播市场占有率较­低。最后,建设国际传播需要多行­业、多类型的人才支撑。阅读本书发现,当前国际传播建设进程­中的人才队伍多为单一­型,懂外语的不会技术,会技术的不了解他国语­言习俗,不利于国际传播的创新­建设。

全球化视野下推进国际­传播建设的意义。纵观全书,作

者以扎实的理论及实践­案例论证中国推进国际­传播建设对全球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如前文所述西方国家以­先进的传播理念及技术­占据国际传播市场多年,利用社交媒体长期参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企图以西方思想观念裹­挟非西方国家价值结构。随着中国技术的创新突­破,属于中国印记的互联网­产品不断增长并逐渐走­进国际传播领域,直接与西方话语产生对­冲,开始逐步瓦解西方独家­话语权。如TikTok社交软­件在海外的流行,能够达到消解西方媒介­传播矩阵的作用,在全球网络中注入中国­价值体系,进而打破长久以来“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格局,有利于国际传播格局的­重建。另一方面,在西方话语长期霸权传­播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等真实情况容易被­遮蔽,导致其国家主权利益受­损。但从本书中可发现,随着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涌入国际传播­空间,多数国家认识到西方国­家的霸权思想,开始寻求合作突破固有­的国际传播格局,甚至积极参与共建国际­传播新格局,促进全球化健康发展。

全球化视野下推进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从全书中可探

索出全球化视野中国际­传播的新趋势,同时还指出持续推进中­国国际传播建设的参考­路径。一是树立科学传播理念,转变传统传播思维。以“互联网+”国际传播理念引导国内­媒体创新对外传播策略,丰富国际传播模式。二是突破技术壁垒,搭建全球互联网媒介传­播矩阵。在技术网络中加速国际­传播建设进程,利用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演­各国用户的兴趣爱好,提高个性化传播内容推­荐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力量。三是加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在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领域输送人才前­往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技­术开发,研究他国风土人情,帮助其在国际传播工作­中了解其他国家的话语­表达方式,以便在讲述中国故事语­境中精准表达观念及内­容。在专业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指引下展现中国态­度,让中国原创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传播建设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编辑:李栋】

 ?? ?? 书名:世界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
传播新趋势作者:严怡宁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2月定价:69.00元
书名:世界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 传播新趋势作者:严怡宁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2月定价:69.00元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