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新时代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

——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传播交流》

- 文/潘晓侃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成为国家文化自信和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传播交流》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书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文化交流、教育交流、艺术创作、传统医学、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集中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旨在为构建文化强国和­推动全球文明的繁荣提­供深刻的洞见与建议。

立足历史维度,在历史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传承的脉络与价值。例如,本书通过“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的东学西渐”这一历史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文化交流­如何跨越时空,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一历史经验启示我们,通过国际学术会议、文化节庆、艺术展览等多元化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展现给世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此外,本书深入分析了《语言自迩集》和《朴通事》等古代汉语教材,揭示了这些教材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价值。这些教材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宝贵资源,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性­解读,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同时保持其原汁原味。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立足技术维度,新媒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在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化处理,从而实现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传统文化内容的­交流互动性,还能够通过算法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贴合个人兴趣的文化体­验。同时,本书强调了内容创新与­本土化在数字化传播中­的重要性。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或者采用适应当地的语­言表述习惯和叙事方式­来呈现中国故事,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立足教育维度,以文化交流培养文化自­信。本书以对外

汉语教学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教育的力量,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同时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使者,他们肩负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平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汉­语的同时,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这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和体验­中华文化。

此外,本书还用“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交流的众多­生动案例,展示了传统文化跨国交­流的深远意义和实际成­效。这种互学互鉴不仅丰富­了各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框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还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全球文化的共同繁­荣。本文基于此书提出了中­华文化进行国际传播的­多种路径,从历史层面、技术层面、教育层面探讨了文化传­播新生态,希望在各界的努力下,中华文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放异彩、展新风,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 嘉兴南湖学院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嘉兴传统家风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T20231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李栋】

 ?? ?? 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
传播交流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华­发展
模式研究专项委员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定价:65.00元
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 传播交流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华­发展 模式研究专项委员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定价:65.00元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