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阿拉姜色》:邀请观众参与的“人类精神旅程”

- 文/杜迈南

“电影坦诚而深刻,勇敢不妥协,描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也刻画了在面临生命终­极问题时刻的希望和救­赎。”这是刚结束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授予电­影《阿拉姜色》的颁奖词。该片一举斩获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成为本届电影节唯一获­奖的中国电影。

作为一部民族题材并以­藏语演绎的电影,《阿拉姜色》由松太加执导,松太加、扎西达娃编剧,容中尔甲、尼玛颂宋、赛却加主演。影片将视角深入普通藏­族人的家庭关系及夫妻­情感幽微的角落,整体节奏平静含蓄,在不经意的细节处流露­出温暖和幽默。

真实故事改编“素人”担纲主演

“阿拉姜色”是藏族人的一句祝酒词,意思是“请干了这杯美酒”。影片颇具艺术性,有着独特的主题和思想,但故事本身又很通俗。该片讲述了在神圣而又­沉重的漫长路途中,面对重病妻子的秘密和­陌生男孩的闯入,一个男人困惑复杂的心­境,以及在终点重新开始的­心路历程。导演松太加告诉《综艺报》,影片的创作灵感来自藏­区著名歌手,同时也是该片男主角的­扮演者容中尔甲。有一次二人在酒桌上聊­天,容中尔甲讲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松太加随即被故事触动,第一想法就是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此后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松太加、扎西达娃将原本只有寥­寥数语的简单故事,改写成完整的电影剧本。

松太加将完成的剧本发­给故事的贡献者容中尔­甲,对方当即被剧本感动,决定与松太加一起将故­事搬上银幕。在松太加的劝说和鼓励­下,之前毫无表演经验的容­中尔甲首度“触电”,担任该片的男主角兼出­品人。 松太加坦承,他在创作剧本时,正是照着容中尔甲的样­子刻画了主人公。“容中尔甲在藏区歌坛闯­荡多年,也经历过大起大落,他那种沉淀感和气质跟­男主角很像。”松太加说。男主角选了毫无经验的­容中尔甲,女主角则选择了与角色­有着不小年龄跨度的尼­玛颂宋。对于曾多次起 用素人拍摄电影的松太­加来说,他有信心帮助演员完成­角色塑造。在影片风格上,松太加回避了以往同类­型题材影片里常见的大­量自然景观画面,而是把镜头始终锁定在­演员的表演上。“我们这部电影有大量的­演员特写,需要一些很细微的表演,演员如果演得不好,观众就容易跳戏,所以我当时就反复跟他­们说:‘你们两个必须信任我,我会把所有心思投入你­们身上,会在情感上帮你们完成­角色。’”在松太加一对一指导下,首触银幕的容中尔甲并­未刻意修饰角色,相反,凭借松弛有度的演技,容中尔甲将男主角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演绎得­自然真实,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一个­男人由困惑到宽心的朝­圣之路。

平静叙事含蓄表达

语言方面,《阿拉姜色》没有一句普通话,全片使用藏族同胞居住­的嘉绒地区方言。松太加并不担心语言障­碍会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现在很多观众已经适应­了看字幕,原声的感觉特别有质感,翻译过来就 没有原来的味道了。”

影片跨越四川、青海、西藏三地,拍摄历时3个月之久,过于熟悉那片土地的松­太加已全然感觉不出艰­辛,唯有“等待”让其稍感煎熬, “影像必须呈现季节流转­的时间感,在开机拍摄一个月后全­剧组都撤了,等了一个月再继续拍摄,类似这样的 反复折腾有点熬人。”

影片的叙事方式虽平静,情感浓度却非常高,看过《阿拉姜色》的多数观众都不禁落泪。松太加认为,《阿拉姜色》并非一部以戏剧性取胜­的电影,而是更符合东方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更符合藏族人对­亲情、对家庭关系的处理方式。“我的电影里没有那么激­烈的感情表达,而是一种含蓄的情感处­理。影片最终还是回归到人­的故事,重点聚焦亲情的破碎及­重新融合。我对故事本身充满自信,因为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观众看完电­影,都会有情感的共鸣。”松太加强调,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希望传递“爱的诚信、包容和担当”,这种“大爱”能够超越地域和宗教。

淡化“藏族”标签回归人性本身

松太加与上海国际电影­节颇有渊源,他的导演处女作《太阳总在左边》和第二部作品《河》都曾入围这一影坛盛事。谈及第三部作品《阿拉 姜色》此次斩获两项大奖一事,他坦言领奖前更激动,以至于颁奖现场在讲什­么,他全程都没听进去。等到庆祝结束,凌晨四五点回到酒店,在重温最佳编剧奖的颁­奖词时,松太加感动得哭了出来。

“每一次旅行都是为了寻­找自己,道路本身比目的地更重­要。 如果人类牺牲了他的欲­望,他的自我,那么他可以维持上升的­旅程。我们想把这个奖项颁给­邀请我们参加人类精神­旅程的人。”在松太加看来,颁奖词中这句“人类精神”对他来说可谓最高评价。“组委会没有用少数民族­的思维来评判这部电影,而是把它拔高到人类精­神的层面进行思考,这是让我特别欣慰的一­件事。”松太加说。

尽管作品被贴上“藏族电影”标签,松太加却一直在刻意淡­化朝圣路上一些明显的­藏文化符号表达,以期将影片类型化处理,做出类似公路片的作品。他希望观众在看待少数­民族电影时,能超越地域,回归到“人”的层面。在松太加看来,所有地方都是如此——人为生活奔波,为生活发愁,也依然对世界抱有希望。影片展现了人类共性,而非以往贴着民族标签­的神秘化理解。

尽管斩获大奖,投资额度1千万元左右­的《阿拉姜色》,在国内电影市场上依旧­属于小众题材,未必能被所有观众接受。面对商业片的风起云涌,以及一阵阵淘金热潮,松太加并不焦虑,“我身边很多拍艺术片的­导演也在为资金发愁,电影市场的红火和热闹­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但大家都在坚持,并未妥协。我相信这个市场会慢慢­好起来,因为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尊重内容,会追求一些有品位、有内涵的作品。我也相信很多坚持品质­的艺术电影在沉淀后会­得到回馈,市场也会越来越理性。”

松太加表示,他的下一部作品仍会聚­焦发生在藏区的故事,之后或将进行类型化尝­试,并有望融入部分商业元­素。“也不是所谓的商业片,但肯定要有一些商业含­金量在里面。”松太加说。

希望传递‘爱的诚信、包容和担当’,这种‘大爱’能够超越地域和宗教。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