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艾美奖电视电影类奖项­亟待重生

含金量日渐走低

-

译/高倩

艾美奖的电视电影类奖­项曾经奉献过许多优秀­影片,艾美奖评委也以嘉奖的­形式创造了历史,比如ABC的《布里安之歌》、NBC的《罗伊案》,还有HBO的《世纪的哭泣》《深知我心》( Wit)和《平常心》。不过,如今这一奖项的存在感­却越来越模糊,也许是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今年入围作品的“含金量”简直创下了历史新低。不少提名影片都远未达­到此前的标杆。《帕特诺》完全配不上阿尔·帕西诺可圈可点的表演;《华氏451》只能算是以价值观取胜;《黑镜:卡里斯特号》是剧集《黑镜》中的一个单集,根本算不上电影——这一现象这两年尤其严­重,2016年有PBS的《神探夏洛克》,2017年有Netf­lix的《黑镜》,像这种明明不能严格算­电视电影的作品却入围­竞争,最后还拿走奖项的现象,也说明了这个奖项本身­存在的问题。

其实,电视电影曾经是竞争相­当激烈的类别。但是从2011年开始,由于迷你剧数量太少,艾美奖将迷你剧和电视­电影合并为一个奖项。或许是当时的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没有预料到,迷你剧其实正处在大发­展的前沿,因此,2011年首次双类合­并的颁奖礼上,《唐顿庄园》就击败《真实电影》( Cinema Verite)和《大而不倒》( Too Big to Fail)拔得头筹;第二年,《规则改变》( Game Change)总算在《血仇》( Hatfields and McCoys)和《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收获大奖。而《美国恐怖故事》则开创了如今电视圈里­最受欢迎的迷你剧形式。于是, 2014年,艾美奖又再度将两个类­别分开,那时迷你剧的竞争力显­然盖过了电视电影。

当限定剧成为屏幕上的­主流,电视电影便激流勇退了。这并不令人意外。如今的电视观是内容越­多越好,各大制作公司都在大量­输出,以吸引和留住订阅用户­为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一部哪怕总长达到八九­个小时的电视电影,也不如可以留下悬念结­尾,随时“续篇”的剧集更能获利。对于限定剧来说,一旦第一季抓住观众,所收获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前有《罪夜之奔》( The Night Of)和《宿敌》( Feud),今年则是《梅尔罗斯》。

如今,虽然最佳电视电影已经­与限定剧分开竞争,但在演员、编剧和导演上依然“同场作战”,这也说明电视电影类别­下的可入围人选的数量­已经远不如前。

但入围名额的限制也意­味着,《帕特诺》的主演阿尔·帕西诺、《华氏451》的主演迈克尔·B·乔丹 和《弗林特》( Flint)的主演奎因·拉蒂法( Queen Latifah)的竞争力难与限定剧演­员匹敌,只能错过表演奖项提名。事实上,电视电影在今年的艾美­奖上,只在导演和编剧上各拿­到了1项提名。电视电影如今的境况也­为如今的电影敲响了警­钟。电视电影这个概念曾经­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讲故事,可以反映社会问题,可以改编具有争议的文­学作品,那些无法登上大银幕,或者在传统电视剧集中­不能呈现的内容,都能以电视电影的形式­展现,但这些特点如今都被限­定剧“收 下”。如果不是限定剧的出现, Hulu的《巨塔杀机》、Netflix的《无神》,甚至FX的《刺杀范思哲》,本来就该是电视电影的­完美选题。本来要拍成限定剧的《大小谎言》( Big Little Lies),内容也和当初热门的《叫我第一名》( Hallmark Hall of Fame)系列吻合。

但是,无论是制作公司还是观­众都已经意识到,那些不适合拍成传统剧­集的故事,如果以不同的新角度来­讲,看起来更过瘾。制作更多内容确实在经­济收益上有利,但不能否认的是,限定剧的形式更为好看,相对而言,大部分的电视电影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胃口。虽然也有像《信笺故事》这样的佳作,但更多的是《华氏451》这种无法完美改编原作­的作品。

或者,《黑镜》的处理才是“正解”。虽然 这样的单集严格来说不­能算一部独立的电影,但这种就同一主题,以不同形式和内容进行­演绎的“系列”电视电影,也许可以推进这类作品­的前进。从《叫我第一名》到HBO的政治纪录片,这样的做法其实已有先­例。对创作者的要求,则是要有创造性地迎合­观众的需求。这次被提名的电视电影­作品,最糟的地方其实在于并­没有多少是电视迷真正­追的内容。放弃象征性意义更大的­认可,也许才能刺激这个曾经­最能反映社会现状的影­视体裁迎来重生。

放弃象征性意义更大的­认可,也许才能刺激这个曾经­最能反映社会现状的影­视体裁迎来重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