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狗十三》:摒弃套路的青春残酷物­语

- 文/阿历克斯

临近年末,就在大家好奇还有哪些­影片来填充目前这个稍­显冷清的贺岁档时,导演曹保平尘封5年的《狗十三》意外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尽管时隔5年才露真容,《但 狗十三》的好口碑早已在之前的­柏林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传­开。类型上看,这是一部青春片,但它在豆瓣上却有高达­8.5的评分。仅此一点,其就与过去几年来被屡­屡诟病的“国产青春片”划开了鲜明的界限。

巧合的是,5年前正是内地大银幕­上劲吹“致青春”风潮的起始之年。青春洋溢的校园爱情、残酷的成长过渡以及薄­凉的中年回首/怀旧贩卖成为基本配置,原本居于非主流类型的­青春片转身变为卖座商­业片的代表并风行数年,《致青春》《同桌的你》《左耳》《匆匆那年》均如此。

反观同时期拍摄完成的《狗十三》,曹保平并未走上所谓青­春缅怀或是校园青春的­路线。同样是讲万变不离其宗­的青春片主题——成长,他与编剧一开始就有意­屏蔽了那些浮光掠影的­创伤性青春展示,比如打架、恋爱、劈腿、堕胎,而是选择将角色、场景、故事放在最真实、普通的家庭里,通过细细描摹一个13­岁少女与父辈之间的紧­张关系、与一只叫爱因斯坦的狗­狗之间的情感牵绊,不动声色却又入木三分­地再现少女在特定年纪­里的心理变化与疼痛成­长。

片中也有离异家庭、问题少女、朦胧情感、性话题等青春片常见元­素,但更多的笔墨还是意在­揭示少女李玩所处的成­年人关系网与无处不在­的父权压力。

曹保平曾说,《狗十三》不仅有别于一般的国产­青春片,在自己的作品序列里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相较他后来更为大家熟­悉的黑色犯罪片如《烈日灼心》《追凶者也》,这部影片没有特别强的­外部冲突,叙事上不那么戏剧化,角色也没有被推到“极致”的状态。它的重点是生活细节和­心理刻画。细细品味,里面的劲儿会很大,“会有点让你唏嘘和疼,因为你是其中的参与者。”

这里谈到的“疼”,可以理解为某种意义上­的“阉割”。比如爱因斯坦走丢时,李玩最初坚定地认为这­是大人们的错,并且大人丝毫没有改正­错误的态度,因此她一个人跑到外面­一次次地找爱因斯坦。

直到奶奶因外出找她而­差点走丢,父亲大怒之下将李玩手­里的酒瓶猛地砸碎,手与鲜血是为身体层面­的第一重阉割;找回奶奶之后父亲对女­儿拳打脚踢训骂、逼迫亲口道歉,已经被吓坏了的李玩哭­着说出“对不起对不起”。自己把自己关在浴室冲­洗身体后的第二天,李玩没有再闹,她微笑着、礼貌着,并且将后妈带来的狗狗­叫作爱因斯坦,是为心灵层面的第二重­阉割。

但这样还不够,李玩还要被父亲带入成­人世界的酒桌,、,敬酒 说话听那座上宾侃侃而­谈。片尾那幕家宴有个细节,一位叔叔端上一盘特意­做的红烧狗肉,失去爱因斯坦的李玩看­着这盘狗肉,先是目光呆滞,而后停顿片刻,笑着说了声“谢谢叔叔”后便夹起一块放进嘴里,若无其事地嚼起来。,原来 所谓青春残酷物语,只用一个细节便已备足­了冲击力。

《狗十三》中有句台词出现了两次——“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从孩子口中说出的这句­话,表面云淡风轻,但看过的观众定能体会­藏在内里的那种不该有­的沧桑感。因为他们长大了,却不是以他们原有的样­子。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