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综艺报》:对于电视剧产业的未来­发展,你有哪些思考、建议及期许?

-

王卫平:中国电视剧风风雨雨几­十年,并不是今天才有问题出­现的,只要是发展就会产生问­题,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凡属于发展中的问题,没什么是不能解决的,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才­对。尽管我们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毕竟经过几代人的创­造性努力,我们成功地缔造了一个­电视剧王国,并使我们跃升为世界范­围内的电视剧大国。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继续­更好地发展,也有足够好的前提条件­保证她的持续繁荣,于情于理,这都该是我们的愿望与­期许。面对新形势下社会转型­和随之带来的诸多动荡,发展的思路与方式确实­应该趁机梳理一下,急不成事,欲速不达,太过急功近利,反而于事无补。首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电视­剧的所谓“正常”与否?在我们对产业进行科学­评估时,生产数量与播出数量到­底应该作为一个怎样的­参数?在创作上、品质上、美学价值上,怎样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其实,即使在当年我们快速增­长时也逆向式地分析过,为什么一个可以制造“”韩流的国家,每年才生产2000多­集电视剧?为什么像美国这样极具­实力的影视大国,每年电视剧产量也不过­才8000集?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一­问,肯定是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形成的,是从产供销比例中换算­出来的。

而我们的年产1500­0集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各家制作方的自身意愿­与投资能力,甚至是由着自己的任性­生产出来的。倒挂的换算方式使我们­一个8000集天花板­的电视剧市场,每年要应接15000­多集的产品倾销,巨大的市场压力下难免­会进行着各种扭曲的转­化,毕竟每年都会有将近一­半数量的电视剧不可能­进入播出环节。好在曾经圈外进来“玩票”的人多,即使片子卖不出去,反正戏也拍了,明星也见了,还近距离接触了,还合影签字了,多年的梦也圆了,大不了自己拿回家给亲­朋好友看去,反正“大款”们还算赔得起。至于播出的那

8000集,也不是哪家台都能买得­起的,但哪家台却都“”欠 得起。直到下一部戏,依然伸手要片子,依然播完了都不给钱。

所以,当年我们是在乱象丛生­中杀出重围的,从根上说,我们当时的生产和播出­就不是 一个科学正常的框架,是哪个国家都没出现过­的“奇观”,但也会让我们兴奋和惊­喜,偶尔冷静地想一想,这种态势会走多远呢?何时才是拐点?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预判它迟早­是要过去的,怎么可能所有上星综合­频道都变成了电视剧频­道,所有卫视都要靠电视剧­这一档节目支撑着,合理吗?

毕竟电视传媒的基本社­会功效与国际通行的排­播序列是有章可循的,混乱繁盛是暂时的,早晚要步入正轨。,所以 当时的情况充其量是那­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教育层级、人口素质、审美趣味以及欣赏习惯­和消费能力造就的阶段­性现象。一时可以,也是跳不过去的,但不能久远。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电视台的播出形态与电­视剧的播出比例开始发­生演变,不能不说我们当年的文­化消费形态与选择,还是低水平的。所以,大规模的制作与铺天盖­地的播出,不该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问题上,制播双方都该有所节制­和前瞻,都该跳出误区,都该理性地进入更高级­的设计与谋划。

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向来就可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单纯以数量论成败是外­行的见识,应该着眼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用以取代低产值的发展­模式,加速推进电视剧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才是出路。

围绕数量问题,其实还有个现象已被观­众追问了多年: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越­拍越长?明明是在“注水”,真有这个必要吗?好好的一餐文化美食,眼见得非要“”泡 发了才上桌。

其实,圈内人都谙熟其中奥秘,这事怪不得创作人,完全怪制作人也挺冤的,播出方肯定也有词辩解,谁让电视剧的价格与广­告经营挂着钩呢?也就只能按长度结算了,集数越多,篇幅越长,回款和收益也就越多,,于是凡是和钱没仇的人,也就都知道怎么拍了。这实在又是一个现代人­自我异化的典型案例。

本世纪初,电视剧主管部门对行业­其实就有过一个挺辩证­的提示:好剧多了,才叫繁荣;烂剧多了,只能叫泛滥。这种看似朴素的评价体­系至少着眼在品质上,难道我们电视剧的买方,我们一部艺术作品终极­价值的实现平台,果真只会简单粗暴地以­物理长度来评定一部艺­术品的价值吗?更有甚者, 甚至发展到用“对赌”“的 霸王条款”,一方面掩饰自身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体制的保­障转嫁甲乙双方本该共­同承担的市场风险,不知道在饭店用餐是否­也可以吃过之后再议价­呢?!这是否也该属于供给侧­改革的范畴,或者干脆属于人事调整­的范围呢。

其次,中国电视剧的迅猛发展­一如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无论如何,我们只用了40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所需的几­百年时间,这无疑是我们的巨大成­就。因此我们开始了心理调­试,渐渐学会了不再妄自菲­薄,也不自觉地萌发着膨胀­情绪,这可能比前者更加凶险。

在电视剧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已经在若干指标上­达到了世界第一,确实可以自豪于一个电­视剧大国的地位了。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盲区,一些前提和条件,总是要具备的;事物的内在规律,总是要尊重的;存在的缺失与短板,总是要正视的;阳光的背面,总是会有阴影的。

我们在一路高速增长中­确定就没有疏漏与隐患­吗?我们在越来越多的方面­领先的同时,落后的方面到底还相差­有多远?

人们在奔跑时,往往加速会扬起尘土;过于激进的运动,也容易埋下损伤;“萝卜快了”,会顾不上洗泥;过于急迫的农夫,甚至会去拔苗助长。不管是我们曾经未能顾­及的,抑或干脆是我们确实没­有意识到的,当今天一些问题接连浮­出水面时,也许正是事物转化的开­始,未必是坏事。但如果不能理性、、冷静淡定地反思,不能客观、、科学 实事求是地面对,那就一定不会是好事了。一拥而上,一哄而散,好大喜功,文过饰非,实在不能也不该是现代­人的文化风范。

进入了新时代,理当有新的发展理念,一些传统模式和老套路­也应该有区别地扬弃或­废止了。再往前走,首先该学会敏锐地发现­问题,有勇气去直面问题,正所谓问题导向吧。

不妨从多个维度,看看我们的科学精神、法制意识、民主风气、产业环境、市场秩序、创作氛围、鉴赏水平、科技含量、制作水准、评价体系、创新能力、服务质量、商业信用、诚信观念、版权体系、思维模式、道德修养、培育方向、人员素质、体制机制,诸如此类都是什么现状,如何区别轻重缓急?如何调整战略格局?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这其中有硬件问题,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我们­的软件需要提升。跟风、克隆、模仿、抄袭、盗版、剽窃的伪创新模式,耽误我们的创意能力太­长时间了。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人行 事才行!

所以,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文化­行业,一个艺术门类,电视剧在新时代的发展,最急迫要解决的还是我­们的品质,不仅指作品,更要提升的是电视剧全­行业的品质和每个从业­者的品质,这不但是全产业的转型­要义,也将是中国电视剧得以­持续胜出的必经之路,电视剧人应该能够做到。

电视剧在新时代的发展,最急迫要解决的还是我­们的品质,不仅指作品,更要提升的是电视剧全­行业的品质和每个从业­者的品质,这不但是全产业的转型­要义,也将是中国电视剧得以­持续胜出的必经之路。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