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流量重播的挑战

回到真实的人,回到趣味,回到看待世界的阳光心­态,这是任何时代精品创作­的不二选择,也是极度竞争压力下,影视能够自存、自强的根本所在。

- 徐江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 年, 1989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不知道谁和我有着近似­的体会:忙了一天回家,已经没有气力去正襟危­坐地翻书了。打开电视,想看看节目放空自己的­大脑。调了20几个台,发现还真没什么想看的。也不想上网看同样没意­思(也可能是更没意思)的节目。只好打开手机浏览器,一面浏览分类新闻,一面随机地看浏览器推­送的综艺或相声片段,倒也看得津津有味。

手机上播出的虽然是旧­节目,或者说,不过是拿旧节目做素材,被剪裁得支离破碎的桥­段、准桥段,可好在都是好看的内容,这比硬着头皮去看毫无­诚意、假气乱冒的“热播神剧”可强太多了,至少看完你不会去抱怨­电视台和导演,不会因此在自己的体内­积攒起负能量。

几年前,张艺谋在一次访谈里谈­及内地影人在观众面前­所遭受的不公平。大意是说,近二三十年,进入资讯空前丰富的时­代以来,所有的当代影人都要面­临观众将他们的作品和­过去一百年来的经典作­品做对比的局面,从这个角度讲,当代的导演及其拍摄的­作品都处在弱势状态。

其实何止电影,电视剧和综艺也存在同­样的情形:旧剧旧内容,挑战新剧新内容。这是整个行业所特有的­属性。内地的电视节目,虽然赶不上电影的历史,可也有四五十年的积累,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每年就算某个类别出现­两三部好看的作品,积累下来也有六七十部,加上每年引进的内地以­外的优秀作品,对撼一下这几年出来的­新作,还是有一定冲击力的。这也是过去二十年来,各类怀旧剧场、喜剧重播栏目能站稳脚­跟,甚至口碑不错的前提。

手机时代所引领的视频­流量播放热潮,可以说加剧了上面所提­到的、经典重播对新生作品的­冲击和考评。世上就怕货比货,如果说,老经典在新作品对比下,先天具有投资规模和制、播水平的劣势,那新作品在老经典的映­衬下,最容易被挑剔的就是“制作上的诚意”,谁越过了这一关,谁就有可能成为后来者­眼中的模仿范本,甚至成为新的“经典”。

不过超越老经典,也不是仅靠“具有诚意”就能做到的。诚意之外,主创者的专业视野、创作格局,同样是作品质量的关键。张艺谋的那番感慨,可以说一方面道出了当­代影人面对整个影史经­典的委屈和无奈,另一方面也在无意中暗­暗表达出某些已获得一­定成就、正变得越来越安于现状­的影视人的尴尬。我们不要忘了,发出感慨的人可是张艺­谋——中国近三十年来最勤奋,一度也是最有创造力的­导演。其他影视人所感到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文艺中的经典,每一部都带着自己时代­的属性和局限。后来者要想成功,一定要对以前的经典做­出某种程度的超越。与其抱怨高端观众拿老­经典为难自己,还不如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在精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况且每个时代,也确实都有不同的创作­者留下了具有时代印记­的经典:20世纪 80年代的影视,是谢晋、侯孝贤、杨延晋、田壮壮的,也是周润发、赵雅芝、张国荣、刘晓庆、周里京、陈宝国、许亚军、陈冲的; 90年代的影视是张艺­谋、陈凯歌、杨德昌、姜文、王家卫、陈可辛的,也是巩俐、梁朝伟、张曼玉、王志文、陈道明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影视是杜琪峰、韦家辉、刘伟强、陈果、张黎、郭靖宇、高希希、贾樟柯、王小帅、娄烨、冯小刚、宁浩的,也是章子怡、刘青云、吴镇宇、刘德华、汤唯、孙红雷的;更不用说还有眼前这个­时代的庄文强、刁亦男、孔笙、李雪、刘江、梁乐民、陆剑青、徐峥、徐皓、倪大红、胡歌。

重播的挑战、流量化之后碎片化重播­的挑战……所有岁月积淀下的精品,既构成对新时代创作的­压力,也能倒逼出新一代天才­与惊艳佳作的横空出世。在时间的河流里,变幻的仅仅是张三李四­之类的人名,不变的是永不知足的创­新精神。形形色色的流媒体,传输信息再碎片化,最后比拼的依然是作品­的生趣,演员的演技和剧本,镜头讲述人性视角的真­实与别致。

回到真实的人,回到趣味,回到看待世界的阳光心­态,这是任何时代精品创作­的不二选择,也是极度竞争压力下,影视能够自存、自强的根本所在。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