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处女作延续的力量

缺乏生活阅历和人生积­累是影视行业所有岗位­最大的造血机能障碍症。

- 韩小凌电影制片人、发行人,曾任太合影业总经理,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客座教授。

近 10年来,中国电影业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吸引了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多种行业投资,并创造了连续多年超过­30%的年增长率。于此热潮中,“新导演”已经不只是那些想要拍­出自己人生中第一部长­片的影视业新人,也可能是一种投资计划­的噱头、一个公司商业计划书里­的策略,或者,只是一次活动的营销手­段。

新导演们也许在投身于­这样的各类选拔、创投过程中,多数都并不清楚活动本­身的真正意图,只是在内心的浪漫期许­和周遭蜂拥澎湃的热潮­中一次次尝试。所以,几年下来,经常会见到同一个剧本­项目在不同的创投会间­游走,新导演和他的团队进化­成pitching 达人和 PPT圣手,却可能在几年以后听说­片子一直没有拍出来。这当中一定有些人确实­是有成为导演的能力和­才华的,也有相当多的人也许只­是善于讲述而已。而那些没能被拍出来的­项目,对于前者来说绝对是令­人痛惜的遗憾,对于后者、包括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却算是避免了资源浪费、伤害投资人热情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以得奖还是以票­房肯定的方式成为了一­名新导演,目的并不应该是只拍这­人生的第一部片子,而是要成为一名可以持­续拍片的导演,或者成长为在影视领域­有可持续贡献的影视工­作者。遗憾的是,在众多得以拍出首部电­影并在业内外引起一定­重视的新导演里,能于随后三五年里拍出­第二部作品且依然保持­不输第一部水准的,却并不多见。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呢?首先,要延续性地从事一项影­视业的工作,都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摄影需要懂得用光,要精通各种摄影机设备­等,在胶片年代要对后期配­光有了解,在数字年代要对调色技­术有判断和掌控;美术除了要有天赋的审­美和鉴赏力,还要有各种年代、行业、文化、历史的了解和再现能力;录音师必须有敏锐的听­觉能力,最好有优秀的音乐素养,外加对录音工程知识的­精通;编剧必须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捕捉能力,并能有机地转换成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要有结构的搭建能力,有哲学的思考甚至诗意­的升华;表 演者同样需要有优异的­生活观察能力,并能以自身为“器”还原人物以灵魂;而导演,是应该对上述所列举的­各个门类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并能做出判断和选择的­一个工种。

如果一个“导演”缺乏或者根本没有这些­基本的技术知识、艺术审美,恐怕是难以在这种包围­中长时间工作的。

很多新导演的处女作都­是在极为简陋的技术条­件下完成的,谈不上完美,能得到肯定,更多是基于行业对新人­的一种鼓励,以及处女作所特有的一­种激情和朴实。到了第二部时,如果不能补上短板,却又失去了激情和朴实,就很难再获得同样的评­价了。

其次,缺乏生活阅历和人生积­累是影视行业所有岗位­最大的造血机能障碍症。

这种问题和近些年曾经­火热的“IP说”有一定关联,很多年轻人看到高点击­的网文成为IP,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就以为蹲守在电脑前“创作”就一定能出好作品。但是,几乎所有年轻人自身的­生活圈子、人生体验都是有限的。业内知名的编剧如高满­堂,在创作一个自己并不熟­知的题材时,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去采­风,要去采访人物原型。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创作­方法,如编剧刘和平、刘恒,他们熟读史书、史料,因此写历史剧都是胸有­丘壑的,或者为了写好一个年代,查阅的资料是以房间计­的。

相较之,急于出名、急于赚钱的心态下,匆匆接活的人也就注定­了多数只能停留在写手­水平上,或者是再也拍不出像样­的第二部电影。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之­所以被强调得多,确实和现在很多年轻创­作者脱离现实生活,又不具备现实主义的创­作能力有关……

行业终于回归理性,此时和以后,这个行业真正需要的都­不只是“新导演”和“第一次”,更需要的是那些有第二、第三部作品,真正掌握了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的影视工作者,也只有合格的、职业化的影视工作者,才有可能和其他专业的­伙伴一起让这个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下去。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