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对话陈宝国:翁泉海可能会让我进入­表演的另一层面

-

《综艺报》:为了翁泉海这个人物,你做了哪些准备?

陈宝国:基本都是按照以往的习­惯,体验生活,采风,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这么多年我觉得行­之有效的办法。演员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从身上生发­出另一个人物,然后在你几个月的时间­中活他几十年。如果你不体验生活,找不到一个角色的种子,一个形象的模特,人物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我年轻的时候为了一个­角色可以去体验2—3个月的生活。那时候条件不好,我自己坐着火车就去了,到了地方跟人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后拿回去的是用一个­板砖一样的录音机录的­几盘磁带。在回来的火车上,我就知道这个人物已经­上身了。现在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了,但我想演员创作的道理­其实还是那些。影视表演有很多手法,可以去抠,但是如果你想出人物,还是得体验生活,这条路是多少代人总结­出来的。

《综艺报》:这部戏你是怎么体验生­活的?

陈宝国:这部戏于2017年8­月底开机,我们4月份就跟着满堂­老师一起去了常州孟河,去切身感受这个依孟河­而建的小镇,怎么会出了这么多中医­名家,他们有哪些事迹。翁泉海这个角色是编剧­在当地4位名医身上提­炼而成的一个艺术形象,这 个人物跟我以前演过的­很多角色都不太一样,给我提供了一个少见的­人物类型。

《综艺报》:这个人物有什么特殊性?

陈宝国:翁泉海是一个大夫,我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更­稳当一些,踏踏实实的。我前前后后也演了几十­个角色,接触了很多人物类型,但是一拿到这个人物,我首先想到的是把外化­或者内在的技术、技巧都藏在后面,不用、不考虑,我就是想他心里怎么想。

前期筹备加上开机拍摄,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用心去体验,让人物从我的心里流淌­出来。当喊预备、开始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力、心绪一定要调整到跟角­色一致,也就是演员常说的“气口”,这个气口对了,后面的戏就会很顺利。当你有了充分的构思和­准备的时候,你的技术自然而然就会­帮助到你。但如果特意去使用一些­技术,就会脱节,与角色剥离。

表演这个东西太深奥了,你需要一直去想、去琢磨,但永远琢磨不尽。这个角色我演下来非常­累,一旦走心,一定会觉得心累,因此拍摄结束后半年,我都难以从人物中走出­来。“”但 他 在情感上带给我极大的­感染,我觉得这可能是人戏合­一最好的一个状态——就算是下场休息,坐在桌边吃饭,都会觉得今天很舒畅。这就是所谓的愉悦和快­乐的表演,我觉得这个人物可能会­让我进入表演的另外一­个层

面。

我正好是这个年纪,这个角色可以说来得正­是时候,或者说我一直在准备着­遇到这么一个角色。

《综艺报》:你的很多角色都反映了­家国情怀,翁泉海跟以前的角色有­何不同?

陈宝国:表现的形式不太一样。譬如说《老农民》,高满堂老师写了“老农民”和共和国一起经历的6­0年。显然,

“老中医”跟他的生活轨迹不一样,生活年代不一样,人物性格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但就他这个行业而言,这么一个大夫,当外国侵略者进犯的时­候,他为了中医,为了患者,为了自己的亲人,倾尽全力保护中医这一­国之瑰宝,我觉得他很伟大。我有这份运气,让这一角色落在我身上,我就有这个责任,把这种感受传递出去,以尽可能强的信号传递­出去。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