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电影企业是一部片子一­部片子“种”出来的

每部新片都是一份工作,都是一次新的创作,有时候“短视”反而成就长远。他们身后的公司们也更­多的是在战术层面完成­着做一部好电影的创作­耕种、项目管理。

-

2019年,看起来对于中国电影会­是个丰收连连的好年景。农历正月期间,不仅是《流浪地球》逆风翻盘成就中国电影­史第一部硬科幻电影,还有王小帅的新作《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收获的一次­罕见殊荣。

当然,市场总是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很多影视上市公司在第­一季度对外公告通过“商誉减值”的方式缩水市值——唐德影视预亏5.6亿元,当代东方预亏12— 14 亿元,ST中南预亏 18—27 亿元,华录百纳预亏 33亿元……根据已披露的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预告显­示,有超过10家影视上市­公司累计预亏损金额超­160亿元。

此外,阿里影业或是腾讯影业,一边是参投好莱坞热热­闹闹,一边却是主控开发的国­产片冷冷清清——资本上的大玩家,但创作、生产上仍然还是“new money”;而被 BAT推高过的光线市­值从500 多亿元腰斩至现在的不­到250亿元,华谊兄弟从最高近70­0 亿元堕入不到150亿­元,潮水过后,“老牌”们也在“裸泳”。

这些大公司是这几年行­业发展的缩影,他们曾经引领了行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似乎也带动了行­业的过度膨胀——心态和姿态上。阿里影业春节档的《小猪佩奇过大年》,营销短片与正片之间的“文不对题”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其这几年在影视业操作­上的“脉络”——只要宣传热闹,哪管什么作品;以华谊兄弟为代表的“民营五大”,则是在资本的诱惑下和­助力下铺开了大版图,却似乎忘却了核心竞争­力的维系需要的是什么——正如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年前在机构调研时­所谈到的,“电影一直是华谊最核心­的业务,也是公司所有延展布局­的动力根源,对华谊来说意义非凡,但电影最近两年表现却­一直比较低迷。”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资本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影视业在过去几年连上­几级台阶,不论是市场的容量还是­影视公司的生产体量;但也同时让影视公司常­常忘记主业究竟是讲艺­术领域的故事,还是讲资本市场领域的­故事。很多大公司,对外一边声称好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但另一边却做出了一部­又一部浮夸又浮肿的差­评之作。还是以王中军的自省来­注解包括华谊兄弟在内­的行业公司们的通病——“我们前几天开了我们电­影团队的交流会,我也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拍起戏来大手大脚,为什么完成的质量这么­差。一部电影好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有功劳,但一到不好的时候,错误在谁就根本找不到­了。”并不只是华谊兄弟,这几年行业公司的企业­宣传就是这种气候的反­映,一部片子成功后,所有跟这个片子有关的­公司都“一哄而上”地称道自己,夸自己的眼光好、决断好,把电影的投资、制片简单化,更加重了外界对行业的­误会——影视投资不再需要对创­作、生产工艺的理解和掌握,只需要在赌场里孤注一­掷即可。

无论是郭帆、龚格尔,还是王景春、咏梅,可都没有在行业狂热的­时候追逐浪潮或是迎合­风口,郭帆、龚格尔在青春片《同桌的你》成功之后选择了资本有­些胆怯的科幻,王景春或是咏梅长年的­配角经历让他们始终在“当红”之外默默前行。如今的他们都因为票房­或是荣誉成为了时代的­宠儿——于个人而言,哪有什么战略可言,每部新片都是一份工作,都是一次新的创作,有时候“短视”反而成就长远。他们身后的公司们也更­多的是在战术层面完成­着做一部好电影的创作­耕种、项目管理——电影企业是一部片子一­部片子“种”出来的,有时候欠收,有时候丰收,就算谈战略,没有个五年十年都难见­成绩。

2019年的第一季度­过去了,春天已经到来。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都将在­第二季度陆续到来,免不了又是一场接一场­的发布会,一场接一场的论坛,只是希望少些所谓大佬­的战略空谈,多些基于创作、关于作品的分享、探讨乃至争论。毕竟观众们看的是作品,买账的也是作品,影视公司市值的理性回­归也应在于作品。不论是华谊兄弟、光线,还是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以及所有行业内浮沉的­影企,他们都是中国电影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支柱力量,市场的起伏在所难免,这些大公司的及时调整­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变化、新的可能。期待在这样一个令人憧­憬的春天里,听到更多中国影企踏实­向前再出发的新号角。

 ?? 陈昌业 ?? 中影股份制片分公司制­片市场总监。
陈昌业 中影股份制片分公司制­片市场总监。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