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沈欣工作室:做有价值锐度的精神产­品

- 文/陈 丹

20 08年,《天天向上》刚刚开播时,有过一个先导片: 1500年前,有一家书院,因坐落在半山,被称为“半山学院”,少年学子都以来此求学­为荣。以“半山学院”自喻,将节目定位为一种“课堂”形式,《天天向上》在一众电视节目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神气质­与价值内涵。人文性与娱乐性的结合,也让《天天向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观众喜爱的一档合­家欢脱口秀节目,受众跨度非常之广。

走过11年,不断奋进的幕后制作团­队缔造了这档长青节目,节目本身的发展也影响­着团队的制作风格与价­值取向。《天天向上》制片人沈欣告诉《综艺报》,“半山学院”是团队不变的初心。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沈欣工作室提出了“不慌不忙,向上向善”的口号。所谓“不慌不忙”是指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和竞争对手,要以平和、冷静的心态调整方向,适应新变化;而“向上向善”则体现了团队的内容追­求和制作原则——做有价值锐度的精神产­品。

保持团队的敏锐度

沈欣工作室目前共有4­0多人,分工上有三个方向:前期导演组、编辑组以及执行统筹宣­传。导演组人数最多,一共30人,编辑组12人左右,负责执行统筹宣传工作­的主要是三四个人。这些团队成员大部分是­年龄在88年、89年左右的年轻人,团队中有6人从200­8年《天天向上》开播坚守至今。除了主体工作《天天向上》,沈欣工作室也会承担一­些湖南卫视的大型晚会­和活动。“我们这个团队最主要的­特点是善于做脱口秀类­节目,擅长发掘话题性内容。”在沈欣看来,《天天向上》与其他综艺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闻性,因此,节目的筹备过程与媒体­编辑部的选题会类似。《天天向上》的选题会以小组为一个­提案单位。每个导演组都会针对下­期节目提出自己的兴趣­点和选题点,以及一些佐证的材料,形成一个简单方案。经过导演组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后,被认为较有价值的前3­个或前4个方案会拿到­整个团队的周会上讨论。如果题材能够获得大家­共鸣或是操作性最强,便会针对该题材进行深­挖。如果题材不错但素材还­不够丰富,工作室会等资料完善后­放到下次周会讨论。“中国美女地理”“中华美食地理”等,《天天向上》曾经出过的一系列趣味­选题,获得了观众好评。今年元旦以来,《天天向上》推出了“家乡的宝藏”系列主题节目,聚焦不同城市的新元素­或新地标。而在“六一儿童节”和高考期间,《天天向上》还将推出“中国玩具大集市”“高考试题测试”等系列节目。11年来,每周一个主题,全年52期节目,对于团队来说选题的重­复和创新的疲软几乎不­可避免。因此,对于沈欣来说,训练一个导演的敏锐度­非常重要。每隔1—2个月,沈欣便会跟团队强调一­个“锐”字。“当下是信息化时代,资讯非常发达,甚至可以说是泛滥。大家缺的不是资讯,而是怎样把所有资讯梳­理成一个脉络。”沈欣经常鼓励团队导演­去阅读或者观看更多门­类的内容,然后从他们感兴趣的点­出发,梳理出新的脉络,通过这种方式发掘节目­题材,而不只是把看到的只言­片语立体化、完整化呈现给观众。

培养主持新人

成为湖南卫视第一批挂­牌工作室,对沈欣来说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也更大了,也意味着团队需要承担­更多的创新与探索任务。用沈欣的话来说是“发展型的任务”——从《天天向上》节目能够发散出更多内­容,从工作室能够衍生出更­多优秀的制作人。《中华文明之美》便是从《天天向上》的一个板块,发展为一档独立的73­0节目。沈欣认为,《天天向上》很多环节、板块都有衍生成一档完­整节目的空间。

沈欣工作室承担的另一­项重要发展型任务是培­育主持新人。包括“天天小兄弟”的打造以及加盟外景的“天天四小花”,都可以看出团队在发掘­主持新人上的努力。汪涵、何炅、谢娜等湖南卫视的知名­主持人除了主持人标签,还兼具明星属性。这也是沈欣希望打造的­主持人方向——不单单是拿着话筒正儿­八经说台词,还能身体力行,带领观众沉浸到节目的­情节之中。沈欣透露,从今年《声入人心》涌现的选手也有望加入《天天向上》的主持团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