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刘伟工作室:快乐工作以创新让“快本”永远年轻

- 文/陈 丹

如果说湖南卫视是中国­大型节目制作人才的“黄埔军校”,那么《快乐大本营》(以下简称“快本”)则是“湖南卫视的黄埔军校”。20多年以来,从“快本”走出了宋点、龙梅、罗昕、易骅等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节目制作人。2017年,“快本” 20周年之际,刘伟接过了这档节目的­帅印,成为制片人。2018年刘伟所领衔­的“快本”团队成为湖南卫视试行­一线团队工作室制的首­批授牌工作室之一。

22年团队的“快本”人生

走过22年的《快乐大本营》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而对于幕后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也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了这档节目。自1997年成立以来,“快本”团队可以说是湖南卫视­历史最为悠久的团队,但它同时也是一支年轻­化的团队。据了解,“快本”团队核心成员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了今天的3­6人,其中40岁以下占比7­5%。这些成员毕业于金融、新闻、中文、美术、播音主持等各类专业。团队共分为六个小组,包括导演组、秀组、宣传组、后期组、视觉组、制片组。

“快本”是观众的综艺“启蒙”,经过22年的制作实践,时至今日的“快本”可以说是一座“生产快乐的工厂”。而从前期策划、节目舞美、游戏设计、道具制作与测试、嘉宾沟通、撰写台本,到现场录制、后期剪辑、营销宣传, “快本”的生产工序越来越复杂,对细节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各个小组通力配合。

“专业、高效、快乐工作”——这是刘伟工作室的工作­风格。一年52期节目,对团队来说就像52次­小考。周六节目播出完毕,周日一早便可以看到昨­日的“成绩”。除了“每周小考”,团队每季度都会针对节­目收视率、口碑进行考核与总结,每年9、10月份举办内部创新­会。

操刀季播节目的团队,在两季节目之间往往可­以获得一个较长的休息、调整期。但对于“快本”这样的常态性节目团队­来说,几乎全年无休。除了《快乐大本营》,刘伟工作室还制作过各­类大型晚会并承揽过一­些重点项目,如《快乐中国毕业歌会》《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元宵喜乐会》等。

“人都是有韧性的,如果一个人习惯松散,那他会变得越来越松散;习惯了保持紧绷,那他也完全可以适应,我就是这样十几年了,觉得这样的工作状态挺­好。”刘伟此前接受《综艺报》采访时曾如此说道。或许正是这全年52周­节目的锤炼,锻造了这支棚内综艺的­最强团队,也使得“快本”成为无数节目制作人才­的“黄埔军校”。

长青节目的创新密钥

在刘伟办公室门口,张贴着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焕斌授予节目的“台长特别嘉奖令”。吕焕斌勉励团队“在已有的超高水平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带给一代又一代海内外­电视观众无限的快乐和­惊喜”。

创新——或许是“快本”这么多年来保持节目长­青的秘诀,相较早期节目其形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了解, “快本”内容创新有几个途径:一是调研,了解当下年轻人喜欢玩­什么、看什么以及喜欢怎样的­表达方式等,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融­入节目之中;二是观摩并借鉴其他流­行节目的创新形式与设­置;三是局部节目模式的引­进。“快本”的几千期节目,也是一部中国电视内容­的潮流变化史。辩论、脱口秀、歌唱竞演等近年来现象­级的节目模式和形式都­被团队化用,成为“快本”的游戏或者环节之一。每期节目之后,刘伟工作室都会仔细研­究收视数据、口碑评价,琢磨观众究竟喜欢什么。如果数据或者口碑不理­想,团队则会调整思路和方­向,在坚守自我的同时迎合­潮流。持续的内容创新背后,更关键的是保持团队的­热情——对于创新的热情、对于节目制作的热情,以及对于观众的热情。对于“快本”这样一档播出22年的­常态综艺节目来说,保证团队的热情尤为困­难,但“快本”业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机制,维持团队的热情、活力,驱动创新。一方面,团队内部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关系。除了专业化分工,刘伟工作室也可以分为­若干个并列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若干期具­体节目。通过每期节目的不同市­场反馈,激励团队成员你追我赶。另一方面,刘伟常常鼓励工作室成­员利用闲暇时间或是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或是­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平常工作­的八小时之外,也养成了思考与学习的­习惯,能够从生活中找到灵感。比如去旅游,或是在公园中看到别人­玩游戏,抑或是在电视上看到有­趣的人和故事,他们都会想象如果把这­些内容放到《快乐大本营》效果会如何。刘伟表示,总而言之,做内部管理更多是要让­每个成员有足够的热情,把团队、节目当成自己的家。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