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细节剖析《生命之盐》的奇妙之旅

- 文/杜迈南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出品,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人文纪录片《生命之盐》,近日登陆CCTV- 9纪录频道。该片由曾获上海电视节

“白玉兰”最佳中国纪录片奖的张­晓颖担任总导演,节目围绕

“相依”“国命”“生存”“财富”“疆界”“回归” 6个主题,将微小的盐放大到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球视角,为观众开启了一场全新­的认知之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评价­该纪录片称,

“《生命之盐》的文化站位和精神站位­都很高,不仅讲述人类与盐的依­存,还聚焦具体劳作的人,从具体的人的生存处境­和人的状态出发,将其置于一个宏大叙事­和发展时空里,呈现出很高的人文境界。”

张晓颖在接受《综艺报》专访时也表示,“盐”的背后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亦蕴含着情感和文化,生命是不屈的,是传承的。人与盐,不只是个体的境遇与命­运,而是人类所共同经历的­情感和命运。

资料搜集遇难题

盐,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调味品,以其为核心,有着多种解构和拍摄方­式,“比如可以单纯从食物的­角度入手,讲述盐与美食的故事;可以做成一部科教片,讲解盐对身体的重要性;还可以做成一部政论片,论述盐与国家的关系。”张晓颖与团队最终选择­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盐 这一概念上升到探索人­类文明的高度。

从立项到播出,这部6集纪录片花费了­5年时间。每个阶段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张晓颖形容《生命之盐》的创作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从前期的策划、外联、经费、拍摄到后期,各种磨难,太考验人的意志了。”仅前期搜集资料阶段,团队就遇到不少难题,“做其他选题可能看几本­专业书籍,或者找专家聊聊就能基­本捋清思路了,但是国内基本没有关于‘’盐 的人文类书籍,相关专家研究的分类也­特别细。”张晓颖和纪录片撰稿人­只能查阅外文书籍寻找­思路,“英文版的《盐的历史》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片中出现的很多国外盐­场都是书中提到的。”书籍提供的信息毕竟有­限,想了解盐产地的全貌和­细节还是需要实地深入­挖掘。为此,张晓颖与主创团队的足­迹遍布12个国家27­个地区,几乎覆盖了全球的重要­盐产地。

全球视角打通情感融合­点

海外实地拍摄经历激发­了张晓颖的创作灵感,也带给她强烈的情感冲­击。埃塞俄比亚的一对采盐­父子令她印象深刻,“拍摄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一个长焦镜­头,父子俩从盐漠深处远远­走来,周围没有任何东西,儿子就笔直地跟在父亲­后面,脚步完全一样,我觉得一个镜头本身就­会传递出很多深意,比如生命的不屈,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生命的繁衍和传承。”纪录片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的故­事,张晓颖用了“最笨但是最管用”的方法,“我们把所有故事记录在­卡片上,将它们分为A类故事、B类故事等, A类故事需要满足3个­条件:高度契合主题,有视觉奇观,人物故事有情感。同时满足这3点的故事­一定要保留,然后我们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排列组合,选出最好的组合方式。”故事的取舍过程也改变­了张晓颖最初计划的编­年体叙事方式,“我们最开始的策划稿是­沿着中国盐业历史脉络­写的,随着大量新鲜的国外案­例慢慢涌入,团队调整了思路,最终归纳总结成6个主­题。”

如果说剧本阶段和拍摄­阶段是在不断地做加法,那么后期就是做减法,对素材进行重新归纳和­梳理。每集纪录片国内外案例­的比例分配和叙述语态­的平衡,是后期二次创作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具有

‘国际视野’,为此深入当地人的生活,捕捉到很多新鲜素材,也舍弃了大量已经拍摄­的国内素材,节目组力图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建立跨文化、跨民族的审美。”至于国际化的视角如何­引发中国观众共鸣,张晓颖认为,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适的融合点,“片中国内国外案例的比­例大概是

3∶5,需要注意的是,要维持统一的语态,保持中立的立场。”

选择比营造更重要

《生命之盐》在讲述历史时,为了避免生硬枯燥而运­用了不少情节演绎,即通过演员表演再现当­时场景,例如清朝乾隆下江南、美国南北战争最终谈判­等重要历史场景。片中的光色变化以及镜­头串联,颇有电影质感。

多年前启动拍摄的《生命之盐》,受到经费和客观条件限­制,整部片子并没有很强的­技术支撑,之所以打动人心还在于­内容本身,以及故事讲述过程中自­然融入的电影拍摄手法,“我们也用了4K、航拍,但这些技术对于现在的­纪录片拍摄来说已经变­成标配。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出身,从小就学习画画,所以一直对视觉有着很­高要求,我认为所有技术和设备­都要为内容服务。” 张晓颖认为,拍摄纪录片重要的是选­择,而非营造,

“选择拍摄对象,选择时间地点很重要,而非通过技术手段去营­造画面和场景。我欣赏那种用很简单的­设备就能拍出感觉的摄­影作品。”《生命之盐》邀请演员周一围担任旁­白解说。张晓颖表示,之所以选择周一围,“一方面是为了传播,希望建立起与年轻人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从创作之初我就在想,怎么能让旁白具有独特­的魅力。周一围配音很感性,他一定要先带着音乐听­一遍,找感觉。”张晓颖认为,画面能展示清楚的内容,就不需要用解说词,实在讲不清楚的部分再­用解说词去提炼。对于这部耗费自己5年­心血的作品,张晓颖表示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是超出她预期的,接下来她希望能够尝试­更多不同题材的作品。

选择拍摄对象,选择时间地点很重要,而非通过技术手段去营­造画面和场景。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