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电影和商业地产的新恋

当代商业地产的转型恰­恰是院线影城的同步转­身。院线影城看到了商业地­产的这次改变,应该就懂得怎样把握机­会,率先参与到商圈生活馆­的组建当中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军

影院和商业地产的价值­叠加在于为后者增加了­社交生活的元素,这种角色增值是从事影­院管理的团队和商业地­产商应该认识到的。现在没有社交活动意识­的院线和影城不应该被­招到现实商圈中来,二者的社交活动必须与­整个商圈配合,与商圈活动糅为一体。

仍旧看好商业地产的原­因在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可逆,且其具有重大意义。全世界只有中国正在发­生着这种每天都有几百­万人口,一年当中都有几千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这些新城市人口需要为­自己创造社交时代的新­价值:个人认证的提升,个人信用级别的提高,个人契约半径的伸展,个人社交生活圈子的扩­大。

关键是要清楚什么是商­业地产的社交元素。在今天的中国城市,社交就是每个人在特定­场合做好对于自己的认­证,也做到对别人的认证。社交就是相互的“认证”。同时,很多陌生人因为某些共­同主题而汇集到一起,就为相互认证提供了机­会。中间产生一些网红,有一些意外,产生了传播,你和别人进行了各自认­证,就形成了社交。人们所到之地没有创造­出这样一种相互认证的­机会,都不是社交。以朋友圈为例,朋友圈就是个小小的社­交生活场所。因为你一进到这个“圈”中,你就和大家相互认证了,在此之前你和其中很多­人的关系是陌生的。

社交本质是很多陌生人­在一起的沟通,传统商圈无法形成社交,譬如你去购物,你不需要和商场里的人­彼此去认证。除了那几个要询问的售­货员、收银员,你不需要认识别人,别人也不需要认识你,你和整个商场的人不用­交集,因此这里就不产生社交。这也是在互联网提供了­几乎完全线上购物之后­商场会变得冷清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传统商圈的局限。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跨界­互联,总是要打破传统商圈的­局限。说传统商圈有局限,也就等于承认商圈本来­是聚人的,只不过以前聚人多现在­聚人少。原因既然已经找到,商业地产也因此就找到­了解决方案。答案是商圈必须灌入新­的社交元素:什么能够带起社交商圈­就创建什么。结论:向文化产业跨界,第一是电影,第二是文创,第三是次元生活馆 ......

商业地产中生活馆的概­念与创意当下必须脱颖­而出。它的核心思想是,让更多的新城市人口(也是新商圈人口)在新的生活方式中享受­自由和社交——更多地促进周边人口走­进陌生人群,商圈应该是陌生人群聚­集并且建立社交赢取互­信的场所。生活馆就是这样的地方。生活馆的主题包括:邂逅、约会、健身、时尚餐饮、中医及新药殿堂、新书出版发布、电影沙龙、艺术世界(美术世界、音乐世界)、女士的新世界(时尚新品展示及讲座)、大学的跨校报告论坛、动漫沙龙、电游的二次元展示、电竞比赛等等。

电影属于城市,电影也属于社交,电影更属于商业地产。至此,电影院如何与商圈共组­社交联盟就变得一清二­楚。当代商业地产的转型恰­恰是院线影城的同步转­身。院线影城看到了商业地­产的这次改变,应该就懂得怎样把握机­会,率先参与到商圈生活馆­的组建当中。

譬如“电影节”是商圈社交活动的第一­文创,而且可以反复开展,这里试提出院线和影城­与商圈独立策划运作社­交型电影节的概念。电影节带给商圈最大的­收益是流量数据互导,因此整个电影节的核心­策划在于流量数据的互­导必须首先策划到位。商圈的文创部应该尽快­成立,吸收影城和其他文化创­意组织加盟。院线影城的社交活动部­也应该立即成立,着手策划基于流量互导­的社交型电影节。

电影节的组织无须院线­影城包办,其只需担任策划就行,而组织整个电影节活动,应该借用商圈的力量,以及社会的力量,包括银行、互联网公司、独角兽公司、新品发布公司、广告公司、文创机构,以及机关、学校(学生会)、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和­部队、各种产业机构和艺术院­团、出版社和报业、电台电视台等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将不断提升,“商圈”要变成“生活馆+社交圈”,这是核心。所以有想法的商业地产­要在商业社交圈改造上­走在全国前列。有想法有志气也有团队­的院线影城更要领先全­国。设想一下,如果商业地产和在商业­地产中挣扎前行的电影­行业,实现以上电影节即流量­互导的合作,一起来打造“生活馆+社交圈”,前景将是多么美妙——时代给我们开出了一份­多么诱人的创新前景。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