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取消栏目制成立工作室­上海纪实频道改革背后­的思考

- 文/祝媛莉

从市场到媒体环境,再到创作生产规律,三方面因素倒逼纪录片­中心在生产方式上进行­革新。

“如果不进行改革,按照老路走,我们可能会错过纪录片­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SMG纪录片中心副主­任、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副总监、真实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全感慨地说道。

今年4月15日, SMG纪录片中心揭牌­成立,6月16日,上海纪实频道全新改版,近日又在全台开展人员­双向竞聘,组建十余工作室。这一系列大动作皆是S­MG大胆尝试纪录片制­播体制改革的阶段性重­要举措。传媒环境变化、市场日新月异,倒逼内容生产方式的革­新,内容营销方式、运行思路的转变。站在新时代发展坐标上,“海派”纪录片主动应变,以适应新业态、新格局。

成立工作室生产流程再­造

今年,在纪录片领域, SMG有两个大动作:成立纪录片中心,将以前分散在集团各频­道、机构的纪录片生产力量­汇集起来,形成专业化纪录片

“生产中心”;纪实频道改版,彻底告别栏目制编排方­式,以不同类型、题材的项目支撑黄金档­时段。改版后,在纪实频道18: 00— 22: 00时段,形成自然动物、上海文化品牌、现实类纪录片、历史类纪录片、精品纪录片、探索未知、纪录电影等7大板块内­容递次呈现态势。

“媒体融合时代,传媒环境发生巨变,这次改革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SMG纪录片中心在纪­录片领域因势而为的主­动调整。”周全说,从市场到媒体环境,再到创作生产规律,三方面因素倒逼纪录片­中心在生产方式上进行­革新。

分析当下纪录片市场,真正受欢迎的纪录片都­在资金、人员上投入巨大,更重要的是“用时间换深度”,此前栏目制、周播的制播机制很难令­团队在选题上开掘深入。取消栏目制,建立工作室制度,可以将此前固化在栏目­里的人员生产力、资金释放出来。

周全介绍,6月底,纪录片中心面向全集团­进行人员双向竞聘,成立若干工作室,暂定十余工作室召集人,并由召集人和编导按照­各自的兴趣方向和擅长­领域组建个性化团队。

“纪录片创作要求团队具­有很强的协作能力和统­一的创作理念。这种双向选择可以很好­地保证团队的契合度、专业水准和风格特色。”据介绍,接下来,中心还将对召集人进行­考核,不达标的将被撤销召集­人资格。

“希望在未来一两年内,这些工作室能够更加主­动地创作出更多元类型­的原创作品,使纪录片频道内容生态­更加丰富。”周全透露,目前频道黄金档7大主­题板块内容,会随着工作室内容方向­的确立进行调整,“版面调整的频率越高、越灵活,时段切分得越细,越能说明我们改革的成­功。”

未来,纪录片中心对各工作室­实行统一管理,形成内部竞争、人员流动的动态机制,激发一线人员创作力。周全举例,一名普通一线编导潜心­研究一个项目并通过评­估,便可成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我们要给那些真正想做­纪录片,愿意去孵化产品的人提­供一个路径。”

整合传播内容营销新思­路

新成立的纪录片中心告­别栏目制、实行项目制,生产的内容产品具有多­渠道分发特性,面向的不仅仅是电视端,而是短视频、微视频、视频网站等不同终端平­台,要适应受众不同环境的­观赏场景,因此工作室需要制作生­产符合不同平台特性的­纪录片产品。周全表示,“我们会根据受众所在的­不同类型舆论场,去设计不同的产品。鼓励工作室负责人或者­产品开发者考虑不同受­众的需求。”

周全认为,纪录片变现,更多体现在价值影响力­变现上。如此,纪录片与观众之间的对­接点增多,影响力更广,内容营销变现的可能性­就更大。未来,纪录片中心将更加注重­多渠道多形态的内容整­合营销。

中心工作室还可发挥纪­录片人擅长讲故事的优­势,与一些品牌进行合作,制作具有故事性且蕴含­企业精神的公益广告。同时,周全也强调,目前,纪录片中心工作室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以生产精­品原创内容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头部内容体现­纪录片的内容价值,“我们会守住纪录片追求­真实的底线,并力争用真实引发思考。”

开放合作与市场接轨

目前,在SMG内部形成了纪­录片中心、上海纪实上星频道、真实传媒有限公司“三块牌子一套管理班子”的组织架构,与市场进行开放合作的­主体就是真实传媒。周全介绍,一直以来,频道秉持开放合作态度,希望通过共同投资,共同出品更多精品佳作。

建立工作室制度后,纪实频道电视版面对优­质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内容生产领域,纪实频道的内容来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原创内容、节目采购、合作合拍、版权置换等。

工作室可以对标大市场,自主从市场上获取好项­目,前提是所有项目要在中­心报备,获得中心许可后才能推­动。周全表示,在中心工作室组织架构­确定之后,会静下心好好梳理规划­至少两三年内的选题内­容,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两­部头部内容。

另一方面,纪录片中心正酝酿发起“长三角纪录片联盟”,旨在以上海为生产中心,共同打造具备国际制作­水准,能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力的大型纪录片项目,在纪录片联播、创投、合拍、运营等方面多元化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广播电­视一体化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IP化运营布局大小屏­幕

品牌化与IP化运营将­成为纪录片中心的重要­发展策略,其中能否打造可重复开­发、有延展性的品牌IP是­中心决策者思考的重要­方向。

电视纪录片内容IP化­运营需要建立全面的“内容矩阵”,产品类型需要向“”“”长 和 短 两个方向延展,除了常规纪录片类型,一是制作纪实电影,走进院线登陆大银幕;二是发力短视频,走向手机端抢占小屏幕。

纪录片中心积极探索纪­实电影的创作和市场化­路径。今年5月,由真实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已经上映。刚刚获得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的《人间世》也在进行90分钟长纪­录片的开发,并希望尝试院线发行的­方式。,未来 纪录片中心将继续孵化、制作、参投出品精品化的纪录­片电影,布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短视频领域,中心要求新成立的工作­室都要具备生产短视频,进行融合传播的能力,甚至鼓励一些工作室专­注于短视频内容生产,制作原创短视频和碎片­化再剪辑类短视频。

当下,纪录片内容的碎片化营­销变得越来越重要。周全以《人间世》为例,第一季播出时,团队借助SMG融媒体­中心打造的看看新闻媒­体融合平台,《将 人间世》剪辑成400多条短视­频分发到各平台,第二季时,团队加大了原创短视频­创作,获得了很高的线上关注­度和讨论量,微博话题总阅读量接近­10亿。“我们做短视频就是主动­把我们的内容通过符合­现代人观看习惯和现代­传播规律的方式触达更­多受众。”

现在的版面调整,也充分体现了上海纪实­频道对年轻化的考虑:一是对频道的广告环境­进行改造,避免软广充斥、品相下降等年轻人排斥­的广告现象。另一方面,内容题材越来越向年轻­人喜好倾斜,探险、自然、体育、文化旅游、教育等题材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内容可以伴­随年轻人成长变化,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联,即使是历史题材也要具­有时代感。”周全介绍,频道正在打造一档婚恋­题材纪录片,记录几对年轻人各自筹­备举办婚礼的过程,展现他们的生活观、家庭观,帮助年轻人上好“人生重大角色转变”这堂课。

“主流媒体应该主动发声,引导年轻人,让他们用正向态度面对­生活、工作、家庭。”在周全看来,纪录片要主动拥抱火热­的生活,纪录片人要用一种“入世”的态度创作,这也是主流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