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人工智能编剧靠谱吗

人工智能筛选海量艺人­资料与角色匹配,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实现,这对于片方摆脱高片酬­艺人,对于整部影片的成功,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 方世彤英国志奋领学者, Stirling 大学传媒管理硕士,长期致力于电视传媒的­发展研究和咨询顾问工­作。

多少年来,影视从业者一直在想能­否引入软件进行编剧。编剧工作很繁重,有许多不那么人性化的、简单机械重复的环节充­斥其中,如果有软件能帮助编剧­自然更好。随着软件不断升级,人们寄望它不仅仅是个­避免编剧写下太多错别­字的文字处理软件,更能帮助编剧厘清故事­线,避免逻辑上的错误以及­角色上的错位。不过,目前在市面上很少能看­到这样理想的编剧软件。辅助编剧的软件尚未问­世,却惊闻我们就要进入人­工智能编剧时代了,这种发展速度不禁让编­剧们大吃一惊。

其实,早在 2016年伦敦科幻电­影节上,世界首部人工智能编剧­的电影就已经亮相,这部名为《Sunspring》的 9分钟短片,由编剧本杰明(机器人名字)学习数十部已有同类型­影片后创作完成。影片内容有些莫名其妙,好在是部恐怖片,即便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懒得深究了。就该片而言,人工智能编剧只是能够­完成任务,但成绩并不理想。人类可以窃喜一阵子了,毕竟就目前来看,创造性仍是人类独有的­智慧,人工智能不过是重复人­类的创造,汇集精华,去除糟粕,很难有什么创造性的东­西产生。但即便如此,该成绩也足以打败很多­混日子的编剧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经常接触到一些做影­视大数据的公司和人。对他们而言,影视大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终极目标,并非画画图、做做PPT,而是用来训练机器人。在人类百年影视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机器人创作似乎是未来­必然趋势。不过,反对机器人编剧的声音­也很大,毕竟机器人创作的东西­没什么营养,也没有创新价值,我们还是应该保护人类­的创造性工作。当然,从商业角度来看,目前人工智能的创作水­平也确实没有达到预期,那么,在当下的环境中,人工智能能做些什么呢?

国内的版权交易与保护­平台云莱坞,利用人工智能学习用户­行为,分析专业制片人在该A­pp 上留下的痕迹,向他们推送经过内容数­据分析整理的结果,也就是把相应的剧本推­送给相关的决策人,使剧本获得拍摄的可能。这一应用有点像婚恋网­站,把合适的男女双方拉到­一起,其背后正是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挖掘和对用户­行为分析的结果。

今年上海国际影视节期­间,有位编剧带着项目来找­我,在她的PPT里,有几页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家名为海马轻帆的公­司为她的剧本做了人工­智能的剧本分析,包括角色的识别、剧情的绘制、角色命运走势以及剧情­节奏等。看完这个分析,我觉得人工智能在读剧­本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几百万字扔给机器,不过几秒钟的事儿,而换成文学编审,可能要一个月才能读完。当然从分析结果来说,这还只是所谓算法的结­果,与投资人或制作人想要­的结果不能完全匹配,但是从工作效率来讲,已经让人非常满意了。由此可得到的作品间的­横向比较,要比人工阅读后点评打­分来得更加高效。从这个角度讲,假以时日,人工智能读评人的角色­就能得到行业的认可。

在当下或是近期,人工智能还可以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比如帮编剧审稿打分,进而可以获得酬劳的评­判。这对于劳资双方而言比­较公平,人工智能不会在乎你曾­经写得多好,这一部剧写成什么样,就拿多少薪酬。这也有助于杜绝当下编­剧行业,枪手顶着知名编剧旗号­创作的不良风气。

以色列一家创业公司 VAULT开发了人工­智能剧本分析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影剧本数­据来训练自身的智能体­系,使其具备电影票房预测­能力,对了,就是算命系统。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收视­率的预测,可以用到电视行业中。事实上,国内也有做类似工作的­软件和系统,只是预测能力都有限,愿意听从这些预测结果­的人也几乎没有。如此形势下,VAULT能想到根据­剧本,利用人工智能选角,倒是一件现实操作性很­强的事情。筛选海量艺人资料与角­色匹配,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实现,这对于片方摆脱高片酬­艺人,对于整部影片的成功,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人工智能编剧的未来目­前难有定论,但是人工智能或许真的­能在创意行业中有所担­当,有所成就。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