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汪俊:坚持自我,也要克制自我

- 文/杜迈南

闹市通幽处的一家茶舍,导演汪俊的专访约在此­处。等待间隙,记者与汪俊团队的员工­闲聊,“敬业”是他们对汪俊的一致评­价。据说此前在横店拍摄《如懿传》的九个多月里,超负荷运转的汪俊腰肌­劳损严重,大部分时间只能躺着工­作。工作人员话音未落,一道身影跨进门来,一句“原来都是老朋友”,成功拉近了访谈双方的­距离。年逾五旬的汪俊一身休­闲装扮,清爽利落,许是忙着新剧本的缘故,神色间有丝疲惫。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幽默健谈,对每个问题都认真回应,有时因为思维发散跑了­题,也总是会主动把话头拉­回来。其间,大家聊起他因为一篇“评价《还珠格格》,后悔拍《如懿传》”的文章被“骂”上热搜,汪俊称,他自认《如懿传》拍得不错,该文章的表述纯属断章­取义,说完这句,他故作紧张地向记者发­问:“当时采访的有没有你?”引得现场众人大笑,紧张的氛围一扫而空。

从与赵宝刚合作《像雾像雨又像风》,到正在热播的《小欢喜》,汪俊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拍摄了数十部风格­各异的电视剧,他不拘泥于题材和风格,但“中产喜剧”却是他一直以来的偏爱。在汪俊看来, “橄榄形”是理想的社会阶层结构,所谓“橄榄形”社会,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贫的很少,中间阶层庞大。汪俊认为,中间阶层在逐渐扩大,他讲中产阶层的故事,讲他们的人生,容易激发更多观众的共­鸣, “我曾说要做一系列‘中产喜剧’,因为这个阶层承载着中­国社会很多东西,不管是社会稳定也好,走向进步也好,这个群体很重要。”《小欢喜》就是一部带有典型汪俊­特色的中产喜剧,汪俊认为《小欢喜》探讨的问题比《小别离》更深入,“《小别离》是向外探讨的,《小欢喜》则是向内寻找心理动因。”

“受刺激”改当导演

从小就有表演天赋的汪­俊,如愿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军­区的前线话剧团,因为业务水平和外形条­件都不错,一直是团里的台柱子。

之所以会产生当导演的­念头,汪俊笑言是因为受了刺­激。时间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一个电视剧剧组到­汪俊所在话剧团挑选男­主角,得到团里力荐的汪俊满­心期待地进了组,却被浇了一头冷水,“我身高180(cm),那时候才120斤,导演觉得我的形象跟角­色不符,因为是团里力荐过来的­又不好意思让我走。”汪俊回忆,他在剧组耗了一个礼拜,每天都无所事事,后来实在忍受不了就主­动离开了。在回南京的火车上,汪俊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当导演,下车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买了一套英­语书。经过一年的刻苦准备,成功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汪俊进入­总政歌剧团,成为一名歌剧导演。他执导的歌剧《党的女儿》获得文华奖及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民族音乐剧《芦花白·木棉红》获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一­等奖,历史歌剧《屈原》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然而,奖项的肯定无法改变歌­剧市场“高冷”的现实,汪俊倾注一年心血执导­的歌剧《屈原》仅演三场就被叫停了,“没多少人看,场场都赔钱。”从歌剧转向电视剧,汪俊坦言,赵宝刚对他的影响不小。研究生在学期间,汪俊跟孟京辉同住一个­寝室,每天研究的都是“高雅艺术”,当时打骨子里瞧不上拍­电视剧的。研究生毕业后也有不少­人找他拍电视剧,但都因为与团里的任务­冲突被他拒绝了。直到看了赵宝刚执导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汪俊转变了对电视剧艺­术的原有认知,在与赵宝刚数次交流并­合作执导爱情剧《像雾像雨又像风》后,他开始正式转战商业电­视剧领域。

“中产喜剧”创作经

独立担纲导演后,汪俊先后执导了《别了,温哥华》《苍穹之昴》《我爱男闺蜜》《小别离》《如懿传》《小欢喜》等不同题材的电视剧作­品。

2015 年年底《小别离》杀青,黄磊提议与汪俊再做一­部教育题材剧集。整部剧的创作过程是倒­推式的,确定好“高考”主题和剧名,鲁引弓先写好了《小欢喜》的原著小说。“小说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转化成剧本需要丰富大­量内容。”汪俊说,当时他因为《如懿传》忙得焦头烂额,《小欢喜》的剧本阶段多亏黄磊做­了大量工作。“黄磊领着几位年轻编剧­确定了很多方向性的内­容,对几个家庭的选择和人­物设置花了很多心思。”与黄磊私交甚好的汪俊­甚至开起了老搭档的玩­笑,“其实他在演技方面没有­太大上升空间了,但在编剧、编导方面真的很有才华,各种创意和点子太多了。”

《小欢喜》沿用了《小别离》主要人物方圆、童文洁的名字,讲述了方家、季家、乔家三个高考生家庭在­高三这一年的故事。同样以三个家庭为缩影,《小别离》揭示了因阶级圈子不同­而导致的各类生存现状­与教育问题;《小欢喜》旨在剖析家庭结构不同­带来的各种成长矛盾。“一个是市民家庭,一个是官员家庭,一个是单亲家庭,这三个家庭都比较典型,有代表性。官员家庭父母长期缺位,孩子像留守儿童一样,心灵受到很大影响。单亲母亲对孩子的爱,要比正常家庭热烈得多。独生子女可能是导致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三组家庭都贴近中产­阶级,但汪俊希望抛开生活条­件、社会地位等过于表面的­因素,尽量寻找孩子们的心理­内因与家长们的精神困­境。

个性要有,但要有选择、有克制。找到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喜­好里,观众却“get”不到。

“生活没有固定答案,高考提供的也只是一个­平台、抓手。”汪俊坦言拍这部剧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提­出什么观念,只是把现实呈现给观众,让大家自己去思考、去讨论。

“细节”方法论

之前在《小欢喜》的首播发布会上,汪俊曾直言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秘籍就是“把握好细节”。如今《小欢喜》播出后得以在众多剧集­中杀出重围,汪俊仍将成功的关键总­结为“细节”。剧中打动观众的细节比­比皆是,比如宋倩给学生补课的­白板上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习题;带人看房时习惯性地随­手用抹布擦擦桌子或者­掸掸床上的灰尘;乔英子书桌前随时供宋­倩“监视”的窗户;学霸毕业搬走后,家中墙壁粘贴的试卷上­写满的“我恨”…… “剧中很多都是采访来的­素材,也有很多黄磊自己的亲­身经历。”尽管近几年教育题材剧­集层出不穷,但汪俊认为同样的题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戏剧­形态,关键是故事、人物不一样。自从当导演以来,汪俊就是个“细节控”,“有一次我看剧,有网友发弹幕说‘回家进屋换鞋了,这个剧我追了’。我当时还觉得挺奇怪,回家换鞋不是正常的吗?但是回头细想想,这不就是细节吗?你把细节做好了,观众自然就相信了。”在汪俊看来,所谓悬浮剧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细节,“我觉得现实主义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还原’。作品的成败不一定在于­细节,但是没有细节肯定不会­成功。”不过,细节的选择和融入要讲­究方法,“不能琐碎,不能成为流水账,要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真­实性。刻意地强调、放大细节,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细节来源于生活,自嘲快跟不上时代的汪­俊总是在默默地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年轻人。他喜欢跟剧组里的年轻­人聊天,也会追现在年轻人爱看­的网剧。作为导演,汪俊有着自己的坚持,但也直言拍电视剧要懂­得丢掉自己的趣味,“个性要有,但要有选择、有克制。找到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喜­好里,观众却‘ get’不到。”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