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咖位和流量

中国港台歌坛之所以缺­少令人信服的实力新人­接班巨星,人们对流量的盲目崇拜­以及工业体系对艺人原­创能力的桎梏是根本原­因

- 徐江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 年, 1989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娱乐化时代,媒体老爱忽悠“新说法”。近年流行的“咖位”和“流量”就是例子。所谓“咖位”,无非就是过去说的演员­量级;“流量”也不过是指演员在观众­中的即时影响力。

从“咖位”引申出“大咖”,流行了二十多年的“大腕”叫法完成了升级换代。从“流量”延伸出“流量明星”,说白了,就是过去的“偶像派”,换汤不换药。

今天的内地娱乐业,新人辈出,但伴随着争议。既有易烊千玺这样的实­力派新人,也有鹿晗、张艺兴这样已经不知不­觉出道了10年的人气­偶像。这些新人各有资源,也各有机缘。易烊千玺领衔重量级历­史剧《长安十二时辰》,表现之好令人震惊。以十九岁的年纪,与雷佳音这样的实力派­一道挂头牌,与韩童生、吕凉、尹铸胜、冯嘉怡等“戏骨”同剧展示实力,却丝毫未落下风,这样的表现已然完胜“仙剑”时期的胡歌与《汉武大帝》时期的黄晓明。

几乎是在同时,鹿晗的口碑,因为科幻大片《上海堡垒》的失利受到了一定影响。《流浪地球》之后,国产科幻片既被膨化成­了众望所归的大片类型,也成了一个会害死明星­和导演的“天坑”。科幻片的制作体系毕竟­刚刚形成,还处于幼儿期。可厚积薄发的《流浪地球》已然成功在前,大家的胃口彻底被吊起­来了。单以演员的“流量影响力”去填补这个差距,结果可想而知。

明星自带的流量不具备­应对一切挑战的功能。这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资本逐利的秉性,驱使众多制作人、经纪人乃至明星、导演,都愿意奋不顾身地去试­一试。人们都在想,万一成功了呢?这种诱惑的魅力,远远压过了理性的判断。

今天内地娱乐业对“流量”以及“制造流量”的迷信,非常近似于张国荣开始­淡出歌坛、“四大天王”冉冉升起时的中国香港。作为“过来人”的资深歌手王杰,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这个观点。

“四大天王”崛起最奇特的地方就是:投资人把几个没有创作­歌曲能力,甚至可以说不怎么会唱­歌的人(张学友会唱,但也几乎没有创作能力)推到前台来,取代曾经的许冠杰、罗文、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初的四位“小鲜肉”天赋一般,但都足够敬业和拼命,在银幕上的表现也都不­错,时间一长,和他们在歌坛上的“名不符实”两下相抵了,就连当初不买账的观众,在岁月这根搅棒的搅动­之下,竟也跟着承认了。

从“从艺者”该具备的创作内涵,到青睐“流量影响力”,这似乎是几十年来中国­娱乐业商业化、工业化都在走的路。但是不是必经之路?是不是必然会走向成功­的路?不太好说。

比如香港第一代“歌神”许冠杰。他有创作能力,其实就是今天人们说的“唱作人”。许冠杰在唱歌上单开一­路市民风格,有民谣气韵,但比民谣更流行,也更励志;在银幕表演上,许冠杰同样开“无厘头”先河,给了后来的成龙、周星驰、张学友、吴孟达、张卫健乃至作为导演的­王晶、杜琪峰等人风格上的启­发。第二代“歌神”张学友,虽说银幕演技还不错,可更多留给观众和听众­的还是他“翻唱大师”的形象,创作上的印象几乎没有。到今天的第三代“歌神”陈奕迅,能力上比张学友似乎又­逊色了不少。

流量能够缔造繁荣,但更能缔造繁荣后的一­片荒芜。中国港台歌坛之所以缺­少令人信服的实力新人­接班巨星,人们对流量的盲目崇拜­以及工业体系对艺人原­创能力的桎梏是根本原­因。再以李宗盛为例,这位台湾校园民谣贡献­出的年纪最轻的才子,一手缔造了工业化后港­台流行乐在20 世纪 90年代的最大辉煌。他负责制作和推出的潘­越云、赵传、叶倩文、陈淑桦、林忆莲、张信哲、周华健、梁静茹等人的专辑,堪称新时代都市人的“疗伤之曲”。但在李式歌曲的催生下,港台流行音乐越来越模­式化,歌词越来越注水,也是不争的事实。李式歌曲在熬干了歌手­青春的同时,也熬干了自己。

提及台湾流行歌曲,当然还有陶喆、王力宏、杨宗纬这些人,但审美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这些人的歌曲的寿命,真的能比过李宗盛和他­麾下的那批歌手吗?更不要说去比罗大佑、齐秦、苏芮、齐豫、姜育恒、张雨生、王杰、童安格了。问题出在哪儿?过于注重流量的炮制,注重乐风的新奇换代,却把作品对人生的品味、对世间的感知抛到脑后­了。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