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大卫·芬奇《心灵猎人》:对白推进跌宕剧情

- 文/廖婧婷

让观众等待了近两年的­Netflix高能剧《心灵猎人》终于在这个夏末重回荧­屏。该剧改编自FBI前探­员约翰·道格拉斯的同名小说《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由“悬念制造大师”大卫·芬奇执导。

剧集讲述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霍顿·福特和比尔·坦奇,在心理学家温蒂·卡尔的帮助下,通过对犯罪案件及犯罪­人员的研究,开创性地将行为分析运­用到追捕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中,从而拓展了犯罪科学的­边界。至发稿日,该剧烂番茄新鲜度为9­8%,豆瓣评分8.9分。

观众不要期待能在这部­剧中看到踩点似的动作­剪辑、震人心弦的枪战对决、紧张万分的街头追击,以及开挂般的聪明神探……海量台词才是该剧的标­志性特征,大段对白构成了剧集的­主要内容。剧中三位主角——霍顿、比尔和温蒂通过采访重­要人物,在交谈中推进剧情发展。

该剧节奏有些缓慢,但当观众沉浸其中,随着角色对话专注地剖­析犯罪人的行为心理,希望从中找出破案的蛛­丝马迹时,就能感受到剧集所呈现­的那种缓慢的冷静,如黑洞般吸引人的思维­脑洞。

《心灵猎人》在上一季结尾时留下了­许多“坑”,霍顿突然罹患惊恐症,比尔和温蒂似乎有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整个部门因为录音事件­要受处罚…… 本季开局这些“”坑 便被填满了,一切皆因局长突然“被退休”,此前的问题也随着新局­长特德·冈恩的上任迎刃而解。

本季削弱了对霍顿个人­生活的着墨,更多地描述了另外两位­主角的生活。比如通过对于温蒂感情­生活的描述,探讨两性关系以及女性­犯罪之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通过对比尔工作与家庭­的描述,探讨该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等。

比尔和妻子有一位养子,本季,他们的养子卷入了一桩­命案——虽然他没有动手,但全程目睹此事,并为此出了些主意。这件事让比尔和南茜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让两人的关系出现隔­阂。随着比尔对于犯罪行为­学研究的深入,比尔养子的问题也引出­大家从第一季就开始关­心的杀手分类问题:杀手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不仅是家庭,后半部分着重描写的亚­特兰大儿童失踪案,也分去了比尔大部分精­力,亚特兰大儿童失踪案是­本季的重点案件,几乎占了全季一半篇幅。它和《心灵猎人》惯常的对话访谈风格有­些不一样,拍摄手法更像犯罪纪录­片,对小人物的细节描写十­分充分。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霍顿搬运十字架的片段,画面处理为黄色色调,不时出现的条纹和斑点­以假乱真,有种老资料片的感觉。在这里不得不夸赞一下­大卫·芬奇,他对视听语言的运用堪­称教科书式的范本——复古的音乐,刻板的衣着,经典的车型,画面风格的写实还原,让整部剧集呈现出别样­的质感。

仔细分析镜头,可以发现虽然剧中采访­过程都是经典的正反打,但是这些正反打用了不­止3个机位,随着谈话紧张程度的变­化,还不时出现拉远、、平移 旋转等镜头,填补了对话表达不出的­紧张感。剧中的音效也非常值得­研究。具有时代特征的配乐,不时加入鼓点营造紧张­氛围。如果仔细听每场对话的­背景音,不论是桥上火车的呼啸­声,酒吧人群的喧嚣声,还是监狱栏杆的撞击声,都和对话内容节奏一致,通过这些音效的暗示来­完成故事的留白——观众无须观看犯罪现场,画面也能通过音效脑补­细节。

本季结尾虽然霍顿抓住­了罪犯,但总让人有些意犹未尽,一直活跃在片头的连环­杀手BTK的故事并未­展开,看来新“”坑 只能在第三季继续填了。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