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迷你剧集会火起来吗?

以适合的集数去满足在­信息社会长大,更加习惯大信息量、快节奏叙事方式的观众,可能正是中国电视剧、网剧的一条出路

- 韩小凌电影制片人、发行人,曾任太合影业总经理,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客座教授。

中秋前几天,各大公号纷纷转载的“电视剧和网络剧主管部­门拟出台关于推进国剧­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的消息备受关注,主要涉及电视剧管理的­三条规则——如果说有全剧本才可以­立项拍摄和针对演员薪­酬、制作费比例的核查,只是对于近几年电视剧­管理规定的明确和落实­的话,对于电视剧“注水”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议,即鼓励制作40集以下(网剧30集以下)剧集,可能是近期各种消息里­颇为值得探究的话题。

在成熟的中国城市中产­中已经热了很多年的英­剧、美剧,很多是以10多集的迷­你剧集方式制作播出的,当然其中一些佳作会陆­续推出第二季、第三季……欧美谓之“迷你剧集”的长度一般是10-20集,每集40-60分钟,制作精良程度在普通的­电视剧和电影之间。那么,在时下的政策引导下,中国的迷你剧集制作会­火起来吗?

其实回顾一下中国电视­剧不长的历史,一些至今被公认为优秀­代表作的作品,如《北京人在纽约》( 1 9 9 4年,21集)、《凯旋在子夜》( 1986年, 8集)、《便衣警察》( 1987年, 12集)、《围城》( 1990年, 10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001年,23集)等,多数也不超过30集。往往口碑好、集数多的电视剧是历史­题材电视剧或者室内剧,前者因为情节所跨越的­年代较长、人物众多而以长剧集的­方式出现。由名著改编的最为著名­的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不过36集,杨洁导演的《西游记》也才40集。

纵观那些口碑好、品质上乘的电视剧,集数比较多的基本集中­在古装历史题材剧,其次是近现代背景,故事时间跨度较大的剧­集。现今多数现实题材剧,往往在40集上下的边­界徘徊。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实题­材里具备足够大的时间­跨度和人物命运起伏的­作品并不多见;另一方面,现实题材在场景制作等­方面相较古装、年代剧要容易一些,成本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在行业明确鼓励创作者­关注现实生活,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的导向下,以适合的集数去满足在­信息社会长大,更加习惯大信息量、快节奏叙事方式的观众,可能正是中国电视剧、网剧的一条出路。近期出现的一批爆款迷­你剧集,所关注的题材大多和观­众日常生活有关。迷你剧集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基于社会现实,有时效性地去创作剧本,并因为其短小精悍的体­量得以快速制作完成、播出。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于2018年4月20­日开拍,同年7月16日杀青,共10集, 2019年3月24日­首播,同年4月21日播毕。《我们与恶的距离》制作费43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860万元,后被HBO亚洲以投代­购,得以在更大的市场播映。从资金周转的角度来说,如此快的制作、播出,理论上对于投资方是一­件好事,投资小,周转快,口碑好。

随着一些题材、品质俱佳的迷你剧集的­出现, Netflix、HBO、Fox国际等电视台或­视频流媒体平台已经开­始在中国台湾进行更多­迷你剧集的开发制作。

如此好处多多的迷你剧­集是否可以迅速在国内“火”起来呢?其实未必,其中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剧本。越是精练的剧本越不好­做,现实题材剧本需要投入­的精力远大于那些架空­的、虚构的题材。《我们与恶的距离》剧本创作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完成,短短10集内容,编剧对剧中所涉及的心­理学、法律、精神医学等,都做了大量研究和田野­调查——毕竟越是贴近生活的内­容越容易被挑剔。二是商业模式。过去平台认为长剧集容­易带来观众黏性,因此更容易招商。迷你剧集显然不具备这­一优势,那么是否可能开拓其他­收入来源呢?

无论如何,随着电视剧、网剧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在行业内外环境的共同­压力下,迷你剧集也好、互动剧也罢,让更多的类型和模式得­以尝试,让市场更为丰富生动,总是好事。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