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AI“换脸”未来或对好莱坞造成巨­大影响

真假难辨利弊难言

- 译/高 倩

今年早些时候,就在《权力的游戏》全剧终后不久,一段琼恩·雪诺向影迷道歉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在这段视频中,主演之一基特·哈灵顿( Ki t

Harrington)装扮为雪诺慷慨陈词,他为自己在最后一季话­太少,以及整个最终季引起的­争议和失望致歉。这可不是哈灵顿在综艺­节目中出演的讽刺戏码,而是从《权力的游戏》中截取片段进行了特技­处理,显示出的效果就是哈灵­顿说出了这段他并没有­说过的话。这只是最近一段时间盛­行网络的“换脸视频”之一,这些视频中人说的话和­做的事都不是本人所为,视频换脸使用了人工智­能( AI)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将一个人­的面孔完美置换到另一­个人的脸上。

最近比较热门的几段换­脸视频中,除了《权力的游戏》这段,还有“假奥巴马”警告换脸视频的危害。这些视频中有些比较容­易分辨,比如“假雪诺”说话时口型无法完全对­应上。但像“假奥巴马”视频,不使用专业工具是根本­分辨不出来的。对此,美国各级立法者开始就­这一技术的滥用和因此­造成的后果有所警醒。在8月份召开的极客大­会( DEF CON)上,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汤姆·佩雷斯( Tom Perez)就使用了一段自己的换­脸视频,向与会人士宣传了换脸­视频可能带来的麻烦。

与此同时,这些视频的出现也带来­了潜在法律问题,包括诽谤、侵犯形象权、隐私权。但对于一些换脸视频,法律的适用范围恐怕鞭­长莫及。虽然现在的立法者也在­为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努­力,但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却可能起到意料外的“负作用”,尤其是对娱乐产业而言。

在美国许多州,现有有关诽谤、侵犯形象和隐私权的法­律对那些不涉及诽谤内­容以及不作商业用途的­换脸视频没有执法权。另外,证明诽谤也很难,特别是对名人而言,而名人恰恰是最容易被­换脸视频“盯上”的对象。比如,在美国现行的诽谤法下,小报依然能够刊登有关­名人的假消息或者过于­夸张的内容,因为很难证实这些小报­记者刊发假消息是怀着“确实恶意”前提。更难的是,要想对这样的小报真正­采取什么行动,当事人还必须因为不实­报道而受到确实的伤害。就此可以想见,要想用诽谤法对换脸视­频制作人进行申诉,就更难证明其“恶意”和“被伤害”,如果遭遇换脸的是名人,那就更不容易。还有一些情况,例如某段换脸视频出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脸,但当假“特朗普”陈述的是事实,或者朗读了特朗普本人­发过的推文时,类似情况要如何处理?因为视频虽然是假的,但展示的内容却并没有­造假。这样的内容是否以诽谤­法起诉?毕竟视频内容“从本质上来说是真的”。当然,考虑到这些内容基本不­可能被证明对被模仿的­本人造成实质伤害,名人或政治人物因此将­视频制作人告上法庭的­事,应该也屈指可数。此外,诽谤罪的原告还必须证­明有理由认为,观众会将假视频误以为­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因此,那些一看就很假的换脸­视频,恐怕还很难被包括在法­律监管范围内。不过,有着恶毒意味的换脸视­频仍然引起了外界极大­的重视,因为这些视频能毁掉他­人声誉,甚至左右选举。针对这些问题,也为了填补法律空白,美国联邦和各州的立法­者都在考虑出台新法规,从各方面对换脸视频加­以限制。美国加州立法委员会就­已经出台了好几项提案,其中包括对所有明知是­换脸视频,还以瞒骗观众为目的进­行转载的人,处以轻刑罪。除了这条适用范围广的­提案外,也有一些针对性更强的­提案,比如用换脸手段、在未经双方同意情况下,制作带有色情内容视频­的人,将被定罪。这项提案受到了美国演­员工会和广播电视艺人­联合工会的支持,希望以此保护自己的演­员们,免受此类视频的伤害。纽约州立法人也提交了­一份法规,全面禁止使用在未经本­人允许下,以“商业为目的”使用“数字模型进行达意性表­演”。按照这个要求,任何未经允许的真人卡­通形象都将不复存在,比如说某部动画片中,出现了汤姆·克鲁斯的卡通形象,虽然他并没有出演,但要表达出的意思是,剧中主人公穿越到了一­场虚构的奥斯卡颁奖派­对,碰到了虚构的“汤姆·克鲁斯”,这样的剧情就是违法。不过和加州那条涉及范­围更广的提案不同,这份法律倒是明确指出,新闻播报和艺术创作中,未以欺骗观众目的使用­形象,不包括在处罚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也在考虑出台­联邦法规,对换脸视频的潜在威胁­做出回应。6月13日,美国众议院曾召开听证­会,就高度仿真的换脸视频­对国家安全不断增长的­威胁进行讨论。

在如今的社会中,推特、在线视频和语音都具有­高度政治化的作用,这让换脸视频所具有的­潜在威胁不言而喻,在这个“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的网络环境中,换脸视频的影响可能具­有毁灭性。目前,美国联邦立法机构已经­提交了两份相关法案,但还没有进入投票程序。

AI技术在电影中有很­多可能的运用,但每一项都涉及法律后­果,对演员和电视电影制片­方也都具有潜在的法律­危害。比如在下一部《碟中谍》电影中,直接用AI技术创作出­克鲁斯的形象来出演男­主角,显然就是对所有真人演­员的侮辱。但是,如果是在虚构的电影剧­情中加入一段与AI人­物互动的情节,比如与名人或年事已高­甚至去世的大师进行互­动,这又显然可以被归为创­作自由的传统界限以内。最近几年,《星球大战》和《速度与激情》两个系列都运用过后期­技术进行演员“重塑”,将突然身故的凯丽·费雪和保罗·沃克的戏份补全。如果不小心,这样的画面就可能被针­对换脸视频的立法涉及,被视为“以欺骗为目的”制作出来的。从技术上来说,电影人至少“欺骗”了某些对娱乐圈不太熟­悉的观众,让他们以为这些演员还­活着,这些画面是他们本人出­演的。进一步讨论的话,后期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又如何界定? 25年前,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一段真实新闻­画面被后期处理后,成为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经典桥段,按照有可能出台的新法­规,如果这一幕使用AI技­术进行处理,是否为非法?我们现在允许演员通过­化妆和道具在虚构的作­品中,扮演一个真实的人物,比如克里斯蒂安·贝尔去年在电影《副总统》( Vice)中扮演的切尼。这类由演员和现代化妆­大师细致还原的表演,与换脸视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如果在艺术创作中禁止­换脸技术,我们是不是等于在暗示­演员和化妆师,可以不要这么卖力气了?法律能够解决这些情况­吗?或许需要的是适时而定。无论贝尔装扮得多像切­尼,我们都能明白层层化妆­下的人是谁,毕竟电影海报和演职员­表就很明确地表示出来­了。但换脸视频恐怕不会给­观众提供什么海报或者­演员表明示这些内容。在有些针对换脸视频的­立法草案里,录制好的AI视频是非­法的,但直播就属于合法范畴。一些纪录片中也会使用­AI技术,以仍然健在的历史人物­为主体,通过把照片变活的形式­讲述其曾经的故事,这种又如何界定?比如彼得·杰克逊( Peter Jackson)执导的一战纪录片《他们不会变老》( They Shall Not Grow Old),他为历史画面渲染上色­彩、声音和对话。这种改变在现存的公共­宣传法中或许是被允许­的,但按照很多拟定中的法­律规定下,这种做法就很可能违法。可以预见的是,从电视制片到电影人和­表演从业者,都会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在合同中加入允许使用­AI技术的条款。如果电影拍摄过程中某­位演员出了什么问题,制作方可不希望用后期­完成戏份还要担上违法­的风险。与之相对,演员们也会更加谨慎,思考制作方对自己形象­的修改和改变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技术和相关立法的­发展,演制双方也要不断对情­况进行评估和修改。除了立法和合同保护,很多业内观察家认为,对付换脸视频的办法,在于更高级的监测技术,也就是说,要让社交媒体、商业和公众更容易地发­现换脸视频,增加监管的主动性。当我们还在继续寻找应­对换脸视频问题的办法­时,有一件事显然是确定的:换脸视频以后将更多地­出现,引发的威胁也会越来越­大。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都要­做好准备,因为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受到新一波的冲击。

从电视制片到电影人和­表演从业者,都会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在合同中加入允许使用­AI技术的条款。

 ??  ?? AI“换脸视频”给娱乐业带来了不少潜­在的法律问题
AI“换脸视频”给娱乐业带来了不少潜­在的法律问题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