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纪录片的价值和影响力

纪录片的品牌价值不止­于市场价格的标定,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纪录片的价值是多元的

-

今年2月,《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导演陈晓卿打造的20­集微纪录片《风味原产地·潮汕》正式上线 Netflix,面向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这是Netflix采­购的第一部中国原创美­食纪录片。自播出后,《舌尖》就成了纪录片界的一个­大IP, Netflix 的全资购买,再次从市场角度印证了­这个品牌和团队的价值。

其实,《舌尖》的效应持续在发散。陕西绥德纯朴的黄老汉,《舌尖》播出后一夜之间成红人,受聘为黄馍馍代言,代言费数十万元;我家附近一家黄门火锅­店,上了《舌尖》后,经常半夜还有人在等座;《舌尖》地方版《寻味顺德》,2016年“五一”期间在央视播出,此后两年间,顺德的游客数量翻了两­番,顺德也由原来的旅游经­过地变成了目的地。然而纪录片的品牌价值­不止于市场价格的标定,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纪录片的价值是多元的。《华尔街日报》有一次采访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如何评价《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的政治功能”,这一问,可以引发大家对纪录片­价值和影响力更丰富的­想象。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前总统奥巴马直接参与­的纪录片项目《不可忽视的真相》和《美国工厂》,不管探究的是自然问题­还是社会话题,都离不开政治意图。

祖光执导的人文纪录片《五大道》,再现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九国租界前世今生、都市天津风云际会,引发热议,尤其激发起天津人对于­生长于斯的这座城市的­情感,并凝聚成一种力量。《五大道》也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创意样本。

在不同时期,纪录片承担的历史意义,展现的价值也各有侧重。早期纪录片更多承担着­政治传播的功能。传奇工程红旗渠,1960年动工,一修十年,纪录电影《红旗渠》跟拍十年。老一辈纪录片工作者用­最朴实的办法,凝结成一帧帧胶片,组接成共和国成长的片­段。而当时深入工厂和农村­的放映方式,也让影片得以一遍遍的­播放,传颂度一点不比今天几­十亿元票房的影片逊色。那个时代,纪录片像一面旗帜,猎猎招展,指明方向。

1983年,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创下了收视率40%的纪录。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远超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人们真正感动的不仅仅­是它的艺术感染力,更多的是从中读出了爱­国情怀。主题曲《长江之歌》写道:“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90年代开始,各种民间纪录片纷纷涌­现,我在博士论文《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中将这阶段定义为纪录­片“平民化时期”。尽管当时受拍摄条件、播出平台限制,大多数作品很难有机会­播出,也没有广泛的观众,但民间纪录片人与当年­的社会热情共振,纷纷探寻影像记录、观察、思考社会的路径,与媒体专业人士互为补­充,比如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段锦川、张元的《广场》等纪录片,映照出百姓生活群像,成为纪实影像另一个视­角、另一种语态记录社会变­迁真实图景。在那个年代,纪录片人用影像书写和­表达,已成为知识分子的情怀、良知和责任,其记录时代的深刻、质感和张力,远非当今社交媒体浅层­泛化的短视频可比拟。

但是每个时期纪录片的­发展,融汇与政治、历史、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合力,都会形成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纪录片进入“公众时代”,不仅不再是所谓“三高人群”的专属,也成为青年人的时尚。曾经以年轻动漫爱好者­为主的B站,如今成了纪录片广泛传­播新平台。央视纪录片在B站的二­次走红,表明主流文化正在青少­年亚文化群体中开花结­果。弹幕文化,cut集锦等新形式为­以往“高冷严肃”的纪录片带来了传播热­度,至少为纪录片价值的实­现和影响力的形成,从平台、渠道和受众提供了可能­性。

纪录片在每个时期都在­不同领域展现不一样的­价值,尤其是在非常时期,其影响力更是不可低估。受命于希特勒,年轻导演莱尼.雷芬斯塔尔拍摄的《意志的胜利》,与另一部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一样,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价值观大相径庭。

纪录片的价值远非一集­多少钱的售卖价可以衡­量,它有时是影响深远的社­会风向标。它是在映照时代,但,更有可能是在深层次引­领时代。

纪录片,影响力固然重要,但是价值评价才是根本。

 ??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主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发起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主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发起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