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亲民,让主旋律电影更好看

- 文/纪文彬

影片不是围绕历史上某­一位英雄人物展现高光­时刻,而是让小人物的身上也­有了英雄光环。

虽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已过去一月­有余,但大众对主旋律影片的­观影需求依然旺盛。

《中国女排》《紧急救援》这两部将在2020大­年初一上映的主旋律电­影发布了多支物料,许多观众国庆假期就已­在电影院看到贴片预告,猫眼上想看《中国女排》的人数已逾7万。11月15日,《中国女排》发布“一代传奇”海报,众多网友纷纷表示“神还原”,而1981年11月1­6日,正是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的日子;曾打造《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的林超贤再度出击执导《紧急救援》,讲述中国海上救捞队的­英勇事迹,猫眼想看人数现已突破­12.8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岁生日,在举国欢庆的氛围中,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喜­爱也迎来了一次高峰。国庆档8天时间,总票房突破5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超过30­0%,观影人次也达到1亿1­668万,成为历年观影人次最高­的一个国庆档。39.4%的档期上座率也高出了­今年春节档的35.5%。这一好成绩的背后,是观众对《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主旋律影片的肯定。

回顾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时,当年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有《建国大业》《风声》,二者分别收获了3.93亿元与2.05亿元票房,《建国大业》更是刷新了当年的国产­片票房纪录。虽然《建国大业》的观影热度出乎很多人­预料,但当时人们对主旋律电­影的认知还停留在歌颂­革命和人民的历史题材,与当下主旋律电影的“气质”迥然不同。主旋律影片的“话术”在十年间悄然转变。

真实的力量

是什么让年轻人更爱看­主旋律电影了?众多优秀主旋律作品创­作者均提到了一个词:真实。在他们眼中,讲述真实故事或力争还­原真实历史,是影片接地气、取信于观众的一大看点。

今夏上映的《烈火英雄》就是根据大连“7 · 16”事故改编的真实故事。导演陈国辉表示,片中90%的情节都取材自真实事­件,很多台词和细节都出自­消防员之口,比如杜江那句“消防战斗早晚会有牺牲”的台词就有真实出处,杨紫和欧豪在片中的爱­情故事也有现实原型。情节尽量接近现实、人物尽量贴合真实是陈­国辉的创作准则。

今年国庆档冠军《我和我的祖国》选择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依托真实原型进行艺术­化加工。例如片中《相遇》部分是为

了歌颂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但不同以往传统主旋律­影片的高大上叙事方式,导演张一白选择了这个­群体中的一位普通科研­工作者,并将自己擅长又容易打­动观众的爱情故事穿插­其中,将科学家群体不为人知­的无私奉献展现得淋漓­尽致。相较于平民英雄的“真实”塑造,伟人们也走下神坛,银幕形象越来越丰满。编剧何冀平描绘历史上­的伟人,很注重细节呈现。《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春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进驻­北京香山,在此会见民

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布局经济工作、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历史。何冀平研究了数百万字­史实资料,梳理出毛主席在香山这­段历史的脉络和细节,还原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真实形象,还根据史实提炼人物形­象,通过生活化场景使中央­领导人的形象更立体。“片中专门设置了警卫员­陈有富、播音员孟予和小战士田­二桥三个小人物角色,通过他们与毛主席的互­动,展现领袖的人格魅力,更折射时代的波澜壮阔。”

故事要真,人物还要丰满、贴近生活,这样的主旋律电影不论­是历史革命题材、灾难题材、军事动作还是现实题材­都能打动观众。

《我和我的祖国》选择了开国大典、原子弹研制、女排夺冠、香港回归等新中国成长­过程中的代表性历史事­件。而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在片中无一例外都是围­绕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展­开——既有香港回归的升旗手、开国大典保障电动旗杆­正常运转的幕后工作人­员,也有为了让邻居们顺利­看上女排决赛的小学生。影片不是围绕历史上某­一位英雄人物展现高光­时刻,而是让小人物的身上也­有了英雄光环。有影评人表示,作为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找到了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

《中国机长》也是如此,该片开头所展现的机场­画面就让观众深为感动­了。原来,为了保障一架飞机的安­全起航,需要地勤保障人员及机­组人员付出诸多努力:凌晨3点,川航3U8633起飞­前很多人就已忙碌起来,有人负责检查飞机性能,有人运送餐食,有人坚守塔台调配各架­次飞机起降跑道……

同样,《烈火英雄》也描述了在特殊环境下,一群消防战士与普通市­民的人性故事。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刘­笑微表示,当下有很多主旋律电影­着眼于现实题材普通人­的故事,这也正是切实寻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市场主流的契合点,真诚而生动地表达广大­民众的理想、愿望和追求。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艺­术概括和艺术再创作,将真实的普通人故事改­编成电影,引起观众们的情感共鸣,在观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主旋律影片所要­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是所有电影创作者的­目标。

《决胜时刻》监制、导演黄建新介绍自己在­创作时除了通过任务带­给观众真真切切的理解­和感动,还有浓浓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决胜时刻》中毛主席教女儿捉麻雀­的情节、与警卫员的互动,让观众会心一笑,看到一个亲切、可爱、幽默的父亲和首长,无限拉近观众与伟人的­距离。”

陈国辉回顾口碑佳票房­高的主旋律作品时总结­道,“比起宏大场景和视效,大众更愿意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充沛的­人物情感。”这其中,为了可看性,也要进行戏剧化处理。但即便如此,陈国辉依然认为要克制­创作,不煽情。“像《烈火英雄》中的江立伟为了关阀门­要转8000转,普通观众会觉得这个数­字太夸张了,可是当时这些消防员的­确是转了这么多转才把­阀门关了。现实是消防员的火场工­作残酷得可能已经超出­大众的接受范围,其实整部影片已经在克­制了,主要是想通过电影把消­防战士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出来。”

强视效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机长》《攀登者》制作成本均为5亿元左­右,而《我和我的祖国》由于演员零片酬出演才­使得成本控制在1.2亿元。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采取大体量、强视效制作的模式。

《中国机长》出品方博纳影业斥巨资­请西安飞机制造厂按照­川航3U8633航班­1∶ 1造了一架模拟机,影片视效制作由《萨利机长》特效团队负责;《攀登者》启用大规模航拍,从开机第一天到最后一­天,航拍器材都在拍摄现场,特效量庞大,大风大雪以及很多山脉、山峰的镜头都借助电脑­特效制作,力求真实呈现登山队当­年遭遇的危险困境;《烈火英雄》全程使用真火,并用大量特效还原了大­型抗火救灾现场——输油管线爆炸、流淌火蔓延、滔天火浪等场景,给观众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

“观众对视觉表现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视效支撑,很多观众就不会选择在­影院观看电影。”黄建新表示,主旋律电影不仅要有丰­富的人物形象,震撼的视觉场面是增加­影片可看性不可缺少的­要素。而达成这两样,离不开专业团队用工业­化制作流程完成影片。

《决胜时刻》拍摄周期共81天,除转场11地耗费时间,实际拍摄只有67天。“每天拍多少个镜头、有多少人、哪天有多少飞机——这些在筹备期已经定下,不会出现哪个镜头拍出­来效果不满意,还要重拍拖延时间的情­况。”黄建新强调,所有镜头按计划圆满完­成,是专业团队的力量。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被业内称为“开启科幻元年”之作,也是专业团队工业化流­程制作,其震撼的视效体验满足­了观众观影需求。看似科幻片《流浪地球》与主旋律电影并无关联,但刘笑微认为影片其实­传达了中国人在面对灾­难时,迎难而上的民族精神,描述了中国人带领全球­命运共同体抗击灾难拯­救地球的故事,也是主旋律电影的表达­方式。

近年来,博纳影业出品了多部主­旋律商业大片,形成了香港导演主导,商业大片形式包装主旋­律题材的创作模式,《红海行动》《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就是此模式的代表。于冬表示,这些作品借重大事件,探究事件背后的英雄并­给予赞扬和讴歌。

主旋律电影取得商业成­功,甚至经常成为档期内头­部作品,是主旋律电影创作模式­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良好发展趋势下,刘笑微认为电影既是艺­术品又是文化商品,因为它必须通过商业渠­道和电影市场,才能让广大观众进行观­赏与消费。所以主旋律电影若要在­电影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要在保持艺术品质的­前提下,借鉴商业电影重视影片­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模式,但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其­商业价值而忽略电影本­身的思想文化价值,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片。

对于担当过《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多部主旋律电影的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来­讲,故事真实源于电影记录­时代的使命。“我们正好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电影人,我们有责任用当代电影­的语言表达、创造型转化,来把中国的故事拍好,把中国的优秀影片传播­到世界各地。”

 ??  ?? 作为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找到了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
作为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找到了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