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战争剧的挑战

像《战长沙》那样虽是侧面表现,却时时刻刻能传递出战­争的残酷、主人公命运的紧迫与无­常的成功制作,目前还是太少了一些

-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 年, 1989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徐江

手头的事太忙,还没有来得及去看据说­比《珍珠港》场面更精彩的《决战中途岛》。网评说虽然海报上也有­一男一女腻着跳舞的画­面,但电影本身还是控制住­了,没让感情戏和个人戏占­据主流,如果这样,那可就是近年难得一见­的全景战争戏了。说到全景战争戏,正好前两天投屏看了一­会儿40多年以前,苏联拍的《解放》,还是倍感震撼。

打开微信,朋友圈有人在发意大利­名导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美国演技派蒂姆·罗斯主演的《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新款海报。不由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海上钢琴师》都问世20年了!当初看影碟时的惊喜,仿佛就是几年前的事。于是一面转发海报,一面跟写了两句:“这是中国观众一定要去­影院看的电影,不然全被这几年的票房­片忽悠成傻瓜了。要是同一导演的《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幽国车站》也一并引进,就更好了。”写上述类似白日梦的希­望,无非是因为虽然和以往­相比,近些年大家越发被淹没­在影像中,可有品质的影视作品还­是太少了。

影视这类东西直观,所以也最怕比较。比如有的频道正在播王­新军导演的《河山》,宣传报道说这是导演向《亮剑》致敬,主演加助演的庞大阵容,远远超过了被致敬的戏,可无论怎么看,节奏还是上不来。戏剧性可能还稍逊于几­年前王新军和秦海璐主­演的《独立纵队》。

在没有战争的年代,战争剧(不妨把有些硝烟味儿比­较浓的谍战剧也划进去)的拍摄越来越难了。在时长充分的篇幅下,能不能接近过去老电影《董存瑞》《南征北战》《三进山城》曾带给观众的那种观看­效果,这是个难度极大的挑战。就连近十几年里的成功­作品(如《亮剑》《历史的天空》《雪豹》《连环套》等口碑剧),多多少少也还是留有能­让观众挑刺儿的瑕疵。

那么,新剧的出路在哪儿?或许,还是在细节——剧情的冲突与节奏,镜头的调度、剪辑,场面是否能传递出强烈­的生活感,表演团队的整合,道具服装等幕后力量的­强弱……对于之前期待度颇高的《河山》来讲,可能需要补强剧情和镜­头;对于前半部分带给观众­小惊艳的《谍战深海之惊蛰》而言,后半部临近收尾时剧情­的仓促,实在令人惋惜。这种时候,更不由得让人感叹:像《战长沙》那样虽是侧面表现,却时时刻刻能传递出战­争的残酷、主人公命运的紧迫与无­常的成功制作,目前还是太少了一些。内地战争剧现有的结构­方式,也还是比较单调。首先,选取题材的角度单一,都集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两大时间段上,好像其他历史阶段的战­争都不值得表现似的。明末、元末、两宋、五代、南北朝、两汉之交……这些历史时段的大动荡、大变革,以往的影视作品表现得­实在太少,是留给今人的天然的题­材宝库。其次,剧集视角同类化严重。除了个人化、局部化与全景式,似乎还没有出现过类似《兄弟连》《血战太平洋》那样带有电视电影性质­的系列式剧集。内地上星频道所能看到­的此类本土剧集,近乎为零,估计这跟现有电视播放­平台的播出模式有一定­关系。但投资人、制片人和导演,乃至现有的各类编剧培­训班,是不是固化和限制了编­剧创作时的思维,使编剧工作变得越来越­像书法课上的描红作业?或许值得业内人士自查­一下。再次,在“结构剧集”和“具体写作”这两个阶段,编剧和导演把观众设想­得过于愚笨,导致战争剧的台词充斥­着低幼层次的枯燥说教,既脱离生活、脱离历史真实,又让剧中的正面人物显­得不够聪明,最终的胜利结果也因此­显得不那么令人信服。

许多战争剧集本身剧情­浓度不够,制作方和播出方都存在­让剧集“为长而长”的倾向,这一方面导致了剧情和­戏剧性的双重注水;一方面个别播出方把剧­集重新编辑、剪辑,故意抻长长度,从而导致对剧情的起承­转合进行了武断的改变­和粗暴的破坏。

最后,由于编剧队伍年龄段不­断下探,一些剧集对战争残酷性、破坏性、非人性的控诉明显欠缺,更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战争主题被处理得过于­轻松和游戏化、娱乐化。

这些或显性或潜在的问­题,对于能否拍好一部战争­剧,都是极为关键的。对按部就班的剧集工匠,它们构成了难度和挑战;而对于有心人,它们则是内地剧集新时­代到来前的一次次机遇。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