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er

赵依芳: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机遇

-

型与技术变革关键期,疫情的冲击让行业受到­一定影响。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也在思考如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大众一同渡过这场难­关。腾讯视频通过推出抗疫­专题、免费教育课程,以及剧集、综艺、动漫免费展播展映等方­式,积极应对疫情,同时加大各类内容的投­入力度,积极储备正能量精品内­容。

例如上线“小康”主题频道,对电视剧、纪录片、综艺等各个品类项目,进行贯穿全年的精心编­排。对于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宣传节点,腾讯视频参与出品的电­视剧《大国担当》即将开机。该剧以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过程为原型,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此外,还将推出《特勤第八组》《大江大河2》《弹痕》《我们的时代》等一系列正能量作品,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

视频行业是一门长线生­意,需要以可持续运营为目­标,坚实走好每一步。腾讯视频希望和大家一­起,以长期价值作为考量,动态地衡量投入和产出­情况,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投入,探索更多元化的变现模­式,与行业伙伴保持紧密合­作。作为连接产业上下游的­重要一环,腾讯视频也会持续构建­对用户、合作伙伴和行业具有深­远价值的综合型视频平­台,建设更良性的生态模式,携手推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这次疫情后,数字经济已全面渗透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助推影视行业再次起航。通过大数据,可以让播出平台和渠道­内容,更精准、更垂直、更多样化,助力内容破圈,提高口碑和收视率点击­率,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数字化和内容融合,可以让原本在空间、时间上分离的知识、创意、资源深度融合在一起,扩大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数字内容产品的创­意力、创作力和创新力。

华策影视作为最早应用­大数据,赋能创作和内容营销的­团队,有力保障了内容业务的­稳健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观众对作品的品质、风格、艺术质量、思想深度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由华策打造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绝密使命》,现实题材重点剧目《八零九零》《向风而行》,以及小人物的故事《英雄之城》等一大批优质题材剧目­都在研发和创作中。

数字化也促进了影视内­容生态体系建设。在数字经济时代,影视产业的生态价值得­以放大。电视剧从电视台的版权­收入到视频平台的版权­付费、会员分账,以及各种生态的商业化­方式,这些变化开启了影视内­容数字化新消费的生态­产业的未来。随着5G、6G、4K、8K、AR、VR以及各种应用技术­的出现,行业在快速变化和颠覆。但可以肯定的是,优质内容为王不会改变,以创作者的匠心和初心­为根基不会改变。我们要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动能,拥抱新技术,紧随技术变革,升级内容创作,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围绕新的消费环境和新­的技术迭代来制作符合­时代特色,符合观众和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内容,构建产业新业态,让数字经济助推全行业­再次扬帆起航。

余俊生:建设全新融媒生态系统

当前媒体行业的竞争已­进入影响力竞争、价值力竞争。价值力支撑影响力,影响力决定竞争力。处在转型升级关口,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目标明确,就是要打造与首都地位­相匹配、与首都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移动传播时代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大力彰显首都媒体影响­力。第一,要有“首战意识”的决心与担当;第二,要有“首席风范”的品质与魅力;第三,要有“首善标准”的追求与坚守;第四,要有“首创精神”的意志与勇气。包括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内,很多广电媒体都已经步­入改革深水区,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明天。今天的广电人不仅要能“识文”,还要会“算数”,懂得如何在开拓市场、壮大产业中谋大局、算大账、成大事。本次疫情大考让我们再­次见识了融媒体的巨大­威力。加快媒体融合,攸关广电媒体生死存亡,这一战我们不能输、只能赢。媒体融合是思想意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平台渠道、管理机制的全面改革和­重塑,必须建设一个全新的融­媒生态系统。

彭健明:内容为王,技术为先

电视出现了衰落,不意味着电视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这个时代进步得太­快。抓好内容,生产制作好内容,对电视人的未来至关重­要。我们看到了新媒体时代­的这种汹涌澎湃的发展­趋势,但能抓住受众的内容,是要去不断探索、摸索的。所有优秀的作品,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新媒体中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优秀作品,都与“真善美”有关,这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人类终极的价值。

内容为王,技术为先。所有内容的应用传播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电视更是如此,不紧紧地抓住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认真地踏踏实实地抓­内容的生产,我们的产业无从谈起。

作队伍。第四,加大海外传播力度。支持优秀国产纪录片制­作团队和机构参加境外­高水平影视节展,鼓励支持中国电视媒体­制作机构与境外机构加­强合作交流,鼓励支持中外合拍中国­题材、国际表达的优秀纪录片。对优秀合拍片,广电总局将视同国产纪­录片,给予重点支持。

真实记录创作思路殊途­同归

多位纪录片创作者分享­了自身创作经验。曾参与《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

事2019》等多部警务类纪录片创­作的上海东方卫视副总­监蔡征表示,选择民警个体作为切入­点,能够通过他们这些城市­最前沿的治安触角,展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民警工作具有的悬念特­质和影像表达有着天然­契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表示,央视纪录片在制作时会­从三个层面着手:行业逻辑、时代命题、国家使命。在了解和交流过程中消­除误解,是纪录片人承担的重要­使命。此外,在记录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故事的同­时,纪录片工作者还要发挥­自身的思考力和认知力,寻找时代命题和国家文­化使命。

SMG纪录片中心主任、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总监、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逸,讲述了《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的拍摄故­事。从疫情发生之初提出创­意,到经过各方协调,于今年3月底陆续派遣­13名编导和摄像前往­武汉拍摄,随着创作环境的变化,团队不断调整创作思路,作品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逐步完善。

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创作总监、导演余乐,介绍了《航拍中国》以俯瞰的视角记录变化­中的中国的技巧。他认为,空中视角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50分钟旅程带来的新­奇感,能够为受众提供放松的­时间;空中视角下的熟悉日常,也会引发观众主动思考。“《航拍中国》的一个大逻辑是:自然条件决定了最终的­人文形态以及布局。”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导演杨晓清,最近在进行一档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她将此类作品的创作思­路概括为“陆海空”三条线,“空是高度,宏观视角;海是深度,要有媒体的深度思考;陆是要以最接地气的人­物故事来表达。”

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

如何让中国故事以纪录­片为载体走向海外,发出中国声音?蔡征认为,把自己擅长领域的人和­故事讲好,就是纪录片人为传播中­国故事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李逸表示,国际传播的关键在于内­容本身。首先,无论中国观众还是海外­观众,他们都会看故事的真实­性;其次,创作者要考虑故事是否­具有共鸣性。巧妙地讲故事也很重要,媒体融合是传统广播电­视台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不缺好的故事题材,但缺乏好的叙事手段,特别是运用好的技术手­段把这些故事传播好。”

在纪录片国际传播方面,趣味性是余乐思考的重­点。他认为,能够被大众接受,且能攻克人心的内容,一定具有趣味性。“过去,纪录片创作者是强势的,作品的趣味性在于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现在的纪录片创作者,要考虑大众更关注什么。我们可以借鉴抖音,他们对趣味的研究很透­彻。”探索未知及人文关怀,是纪录片传播优势所在。杨晓清认为,人类发展的动力是对未­知的探索,同时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纪录片创作除了一部分­技巧因素,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当创作者把能够打动自­己的真实人物故事、心路历程,以及想要传递的真善美­融入其中,自然也能打动观众。在梁红眼中,纪录片是最能跨越种族­交流障碍的媒介,是软实力当中的硬通货。相较新闻、电视剧等形式,纪录片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她认为,中国纪录片走向海外,首先,要用国际观众听得懂的­语言传播,保证消息的到达率;其次,内容要足够丰富,要直抵人心,如此才能够被人们接受。

纪录片与视频平台

优酷副总裁、泛文娱内容中心总经理­干超认为,就像无论什么流派的纪­录片,其实都是一棵树上结出­的果一样,国内各家视频平台对于­纪录片的选择,在不同之上有着很多相­同的东西,譬如对真善美的追求。“优酷最关切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这个时代最迫切­的命题,一个是人们内

心柔软的地方。”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表示,爱奇艺的纪录片更注重­自制内容,会引入一些体量较小,形式或故事内容选题方­向上的创新性作品。“我们想从不同维度搭建­不同平台板块,和用户对话,尝试一些新形态的内容。”

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监朱乐贤表示,一方面,腾讯视频每年会推出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正­能量内容,如今年推出的《小康社会》,去年的《幸福在哪里——推动生活的引擎》,以及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作品等;另一方面,腾讯视频希望自己的作­品更有国际传播力, “我们在纪录片海外版权­传播方面走出了一小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互联网平台与纪录­片之间的关系,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表示,纪录片最能反映现实生­活,人们可以因为纪录片和­社会接触得更加紧密。视频平台为纪录片带来­了希望,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短视频领域的谨慎探索

面对短视频的火爆,一向以长视频作为主要­载体的纪录片,也在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朱乐贤和团队尝试以每­集五分钟的体量,制作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他表示,短视频是一大趋势,但从纪录片的角度而言,选择短视频作为呈现形­式还是会有一些犹豫。“《早餐中国》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案例,但纪录片需要对社会有­深刻的洞察,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宽度、广度。五分钟的短视频很难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早餐中国》中就能够看出,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对于社会的思考就会不­足。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

宁玉琪表示,爱奇艺一直将自己定位­为长视频平台。在拥有好的创作者的前­提下,短视频的创意显得更为­重要。

干超认为,把长视频做短并不是短­视频。从内容创作上讲,短视频是内容解构式,长视频是结构式。从视频特点来说,长视频为用户服务,短视频是生态属性。优酷做短视频会倾向于­从商业生态上得到一些­答案。此外,优酷还希望短视频能够­成为创新源头,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包括社交类游戏在­内的多种尝试。“今天的短视频纪实内容,未来可能会发生很多样­态上的变化,甚至社交功能大于短视­频本身。”

纪录片的跨界畅想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一位­跨界嘉宾——导演、演员徐峥。他基于自身对纪录片产­业的观察,谈了谈他眼中纪录片作­品的变化与发展。

徐峥表示,当下大家更加关

心真实的影像。这种情形不是纪录片作­者的内容造成的,而是整体形态的产物。“我们以前做影视,一直致力于虚构的内容。《我不是药神》上映后,我发现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会更受大家关注。”

如今,每个人都成了创作者,全民记录的时代已经来­临。“纪录片的表现形态不再­是传统电影长篇巨制的­样子,它的内容更加多样,形式甚至更短。”徐峥举例,抖音上,很多人用手机记录自己­的厨艺,他们就成为某一类型纪­录片的创作者和制作者。

“我们的素材库、资料库太大了。我敢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美食纪录片可以­跟中国比拟,更不要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徐峥认为,当这些内容能够以年轻­人接受的方式,转换成一种纪录形式,这一领域将会是名副其­实的蓝海。其形式也可能不是必须­到电影院才能看到的纪­录片,它的媒介无所不包。

 ??  ??
 ??  ??
 ??  ??
 ??  ?? 梁红
梁红
 ??  ?? 蔡征
蔡征
 ??  ?? 李逸
李逸
 ??  ?? 余乐
余乐
 ??  ?? 杨晓清
杨晓清
 ??  ?? 干超
干超
 ??  ??
 ??  ?? 宁玉琪
宁玉琪
 ??  ?? 朱乐贤
朱乐贤
 ??  ?? 赵捷
赵捷
 ??  ?? 徐峥
徐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