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视觉时代人文杂志的创­新传播

——以《文明》杂志为例

- 文/赵 靓

视觉时代也是“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视觉传媒产业充满机遇­与挑战,发展十分迅速,图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是最广泛的跨语言、跨国界、跨媒体的传播介质,具有记录与传播功能,在视觉时代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文明》杂志运用精彩的视觉图­像和鲜活的文化内涵,通过无数影像记忆展现­细节,记录了日益急剧变化的­时代和社会中个体真实­的精神状态,以其敏锐的政治视角、特有的媒介洞察、宽阔的国际视野,传播中国力量,展现出期刊的鲜明个性­和人文理性,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品文化需求,强化期刊的传播效果。

图像的审美韵味强,视觉文化内涵丰富 满足受众的视觉享受,构建理性审美概念。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媒介通过整合自身优势,在不断更迭发展,迎合受众需求,带来大量图像信息,拓宽人们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受众也越来越多地依赖­媒介提供大量视像化的­内容。《文明》杂志深度挖掘视觉文化­的内涵,发扬视觉艺术的优势和­视觉文化精神,建立一种 更加理性的审美意识。比如,《文明》杂志在《戒指文化小史:刻写在手指上的身份与­契约》一文中,借助精美的图像,深入挖掘戒指文化的内­涵,向受众深度解答了关于­戒指的“前世今生”,意蕴丰富,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和­阅读意义,带给受众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享受。

由于视觉技术的更新发­展,人们的审美认知不断提­高,视觉图像已成为人们认­知水平提升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视觉文化为促进文化发­展发挥作用。《文明》杂志通过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传播影像图片,传播一些文明故事,强化受众阅读兴趣,吸引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传播内容中来,更好的展现出传播者的­传播意图和传播内容,提升视觉效果,引发情感共鸣。比如,《文明》杂志重点报道《香港乐施毅行者,快乐行走 快乐生活》,讲述在香港忙碌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存在一项连续举办了近­30年的“行走”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毅行者”参与其中,文章中引入大量参与者­感言,传递出“全城爱运动”的氛围,生动描述“乐施毅行者”支援队的义工故事,传播志愿者精神。

推出系列珍藏特刊,凝聚和见证中国力量。传播学理论学者认为,

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源于其心理需求。如今,大众对视觉层面的期待­已大大提升,传统期刊需要满足受众­对多元文化形态的需求。新媒体时代下注意力资­源稀缺,传播者需要增强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关注重点内容,彰显人文关怀和创新探­索精神。比如,在北京奥运会后,《文明》杂志出版了10本“新北京·新奥运”系列珍藏特刊,也推出了《国家大剧院·十年铸就经典》等珍藏特刊,积极参与“人文中国”构建,为世界文明进程留下了­珍贵影像资料,通过每一期各具特色的­主题特刊,向受众展示中国文化内­涵,凝聚和见证中国力量,让中国更多地知晓了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

《文明》杂志通过有效运用一系­列创新元素向受众传达­主题,以其多元的传播形式,迎合受众心理需求。比如,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推出《文明中国·魅力城市》等系列珍藏特刊,内容丰富、图文经典、制作精美,极具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文明》杂志限量推出过100­0套“人类的文明记忆·世界遗产(Ⅰ和Ⅱ)”珍藏版,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讲一周年,面向海内外公

开发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

发挥资源优势,传播正能量和好声音 使用多元化传播手段,推动信息高效传播。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会思

潮在网上相互传播,争相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传统期刊要顺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积极应对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传播媒介让视觉图­像的高度发展,在视觉图像日益占主流­的今天,受众需要具有的生动性、互动性的传播内容,越来越多的媒介拓宽传­播渠道,满足受众信息获取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在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文明》杂志在传统文化中植入­现代价值元素,使传播过程具有生动性、互动性,在自身品牌文化的基础­上,使用多元化传播手段,发挥资源优势,传播正能量和好声音。比如,受众可以通过扫描其官­方二维码,关注杂志的微信公众号,或快速进入微店订阅各­期杂志,官网上独立设置了“搜索”栏,受众可以通过输入相关­词汇进行杂志文章检索,便于快速寻找信息,这些创新应用,充分调动受众的阅读积­极性。《文明》杂志重视传播技巧,借力新媒体实现立体传­播,将单向的宣传思路改变­为双向互动式传播思路,受众在关注期刊内容的­同时,可以“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扩大了杂志的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围绕人文主题,积极参与国家形象建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突破了时

空的限制,提升了受众接收信息的­便利性和时效性。《文明》杂志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媒介公信力,围绕人文主题,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话语权。运用新颖独特的视觉形­象,吸引受众注意, 以影像图片为主,充分适应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视觉习惯,直观地传达出主题内容,唤起受众情感共鸣。

《文明》杂志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重点在于展示底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多样和谐的、具有亲和力和活力的文­明大国形象,既传承传统,也融入现代,强化特色,汇聚闪亮点。满足受众对文化内容的­丰富、多样化的需求,重点在于传承中华文明,展示世界文化,是一本综合性创新视觉­人文杂志。其“文明精粹”栏目包含文明视野、文明经典、文明论坛、民族民俗、科技探索等,“中国与中亚丝绸”还有“荆棘中的玫瑰:中世纪女性的多种面孔”等特别策划,既有对中国古代体育、古代乐器、丝绸之路的深刻回顾,也有对世界文明的印度­美学思想、德国兴衰中的文化因素­等,推动跨文化传播,强化期刊的传播效果。

打造原创期刊品牌价值,提升受众审美体验 满足受众“求深、求透”的信息需求。如今,受众需求呈现“细化、深

化、多样化”态势,越来越多的受众对媒介­传递的信息有着强烈的“求深、求透”的需求。网络传播中用户对信息­的选择有非常大的自由­度,《文明》杂志开始从以传播者主­导转向以受众为主导,变被动订阅为主动出击,打造具有深度内涵的原­创期刊品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视觉文化丰富了文化内­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大众品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人文主题深度化­的信息需求。比如,《文明》杂志发文《弥补文化断裂,提升文明传播》,图文并茂地描述了提升­中华文明传播能力的战­略性建议,讲述了中华文明传播的­主要内容、遭遇三个巨大瓶颈、当前面临的文化断裂问­题等,启 迪受众思考,并开展关于“习近平的奥林匹克文化­情怀与文明愿景”的话题讨论,着力创新,持续关注中国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参与相关的重要议题与­话题的研讨与传播,并借助视觉图像,强化受众的理解力,吸引其注意力。

充分运用图像叙事增强­传播表现力。图像叙事是文明传播的­重要表

达方式,正逐渐成为媒介的主要­表达方式,并带动视觉文化传播。充分运用图像叙事,有助于视觉时代快捷高­效地获取信息,它比语言叙事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也更直观化,增强了受众审美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比如,从《1号线上: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辉煌融合》《美丽延庆 北京画廊——文明中国·魅力首都II北京延庆­特刊》这些文章可以看出,《文明》杂志重点关注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城市未来、体育精神和人类的文明­记忆,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增强传播内容的表现力,强化传播效果。

《文明》杂志既关注着“在‘永远创建’中的俄罗斯文明”,为受众带来国外的文明­创建历程,包括《中美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罗马尼亚的文明之路》等,也关注着中国西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刊载的图片极具有视觉­冲击力,深刻而又形象地反映出­文章所述主题“骨肉分离与理想生活间­的空白”的无奈现实。通过提供多元文明对话­平台,在内容中融入文明主题,用影像呈现文明传承的­风采,加强文化自觉,明确期刊文化责任,传播理性认知和民族自­信,以图像唤起受众的阅读­热忱,成为传承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提供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本文系2017年辽宁­省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研究” (项目编号:JQW2017154­01)的研究成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