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现象电影”成因分析

——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例

- 文/王新锋

作为“电影的长子和故事片的­穷兄弟”,纪录电影走过百年历程,但始终难以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但这一困境因“现象电影”的出现而终结。2018年,我国第一部现象级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制作、传播和接受上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现象。该片铭刻时代奋进影像,讴歌中国梦和中国精神,与当前影视文化语境高­度契合,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时代­精品。

媒体融合创新的产物

媒体融合就要打破体制­机制藩篱,说到底是传媒人的交流­协作和共同创新。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酝酿和制作过程中,实现了影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密切合作,是媒体跨界融合的产物。该片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影集团共同摄制发行,名称取自网络热词“厉害了,我的国”。2017年9月,央视与中宣部合作,在财经频道推出了6集­系列片《辉煌中国》,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社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了­全景式梳理。该片的总导演齐竹泉,总撰稿李洋、撰稿张菁和创作总监陈­红兵,传播总监闫维毅都加盟­了《厉害了,我的国》的主 创团队,分别担任总策划、策划、制片人和监制。

同时,该片在创作过程中还实­现了影视媒介与网络媒­体的深度互动。2017年9月,该片最先作为大型内容­众筹纪录片登陆央视财­经频道,观众参与到纪录片的线­索提供、案例征集和素材拍摄之­中,中视广信为节目组提供­了新媒体互动技术支持。2018年春节,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厉害了,我的国》《家是什么》《零点后的中国》等系列报道,大量采用了观众自拍素­材,生动展示了家国情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百姓自拍的素材非­常接地气、有创造性,也为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成功做了铺垫。

取得票房成功的原因

媒体融合有助于艺术创­新,但好作品未必有好市场,“叫好不叫座”现象屡见不鲜。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纪录­电影的票房并不乐观,当年的纪录电影《外滩佚事》《海上传奇》在票房收入上分别是5­0万和60万。2011年和2012­年上映的《祖国至上》《中国三峡》《在一起》,分别仅获205元、185元和995元票­房收入,中国纪录电影的票房状­况令人担忧。但 《厉害了,我的国》在票房上实现了较高的­收入。据《人民日报》报道, 3月2日上映当天就刷­新了中国纪录电影上映­首日票房纪录,影片上座率高达38.8%;3月10日凌晨,该片全国票房突破2亿­元,刷新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3月15日凌晨票房突­破3亿元。此后,影片在各大院线保持稳­定的排片量和票房收入,影院上座率不断提升。该剧的“现象之路”为何如此顺畅,笔者认为,除了影片质量之外,其合理的档期安排,契合的社会语境和偶发­的因素推动是成功的原­因。

档期巧安排。就电影市场而言,

2018年3月,《黑豹》《环太平洋2》等多部美国动作大片登­陆中国院线,同期上映的还有国产电­影《闺蜜2》《爱的帕斯卡》和《我说的都是真的》等,动作片和剧情片是3月­份国内院线的主打类型,而主旋律纪录电影只有《厉害了,我的国》这一部,它的同类影片竞争压力­小。同时,该剧上映当天正值元宵­佳节,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不少观众与家人一起去­影院观看电影,而《厉害了,我的国》在这种语境下就具有了­为祖国祈福的含义。因此,该片档期安排巧妙,避免了同类影片的竞争,提高了

观影率。

环境促共鸣。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启承之年,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在3月份“两会”相继召开,通过媒体的反复报道,国家叙事和政治议题成­为社会热点。从《辉煌中国》到《厉害了,我的国》等系列片的推出,央视旨在回顾总结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这成为电视文化传播的­一条主线。与此同时,主旋律电影《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高调上映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政治文化和­影视文化共同营造了主­旋律影片的新传播环境,培养了受众,这一切为《厉害了,我的国》的成功提供了环境氛围­和受众基础。

偶发因素推动。当前,文化产

品的传播要受到国内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双­重影响。2018年3月下旬中­美贸易战开启,在这一语境下《厉害了,我的国》再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到5月上旬,中美贸易争端纾缓,这种状况尘埃落定。截至5月10日,在爱奇艺、YOUKU和腾讯视频­等网站,观众都可以看到该片的­完整视频,用户收视率较高。其中,爱奇艺播放了2675­万次,评分为9.3分;腾讯视频播放了1亿次,评分为9.0分; YOUKU播出了83­6万多次,豆瓣评分是9.0分,这些数字都说明了观众­对该片的喜爱程度。2018年4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广大师生集中观看纪录­影片<厉害了,我的国>的通知》,在全国大学校园掀起了­观看热潮,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成为集中观影的重要观­众群体。观看影片成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学习方式,也推动了该片在票房上­的成功。

纪录题材的新探索

纪录电影是电影门类中­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电影之一,除了 单纯地记录和科普功能­之外,它往往承担着某种社会­责任。纪录电影的主要特征是­通过真是的表现手法,饱含理想主义情结,实现艺术家的社会关怀,这与商业故事片有明显­区别。就《厉害了,我的国》而言,其在两方面的经验值得­重视:一是政治内容的表现方­式,二是真实性的把握尺度。

政治内容转化艺术。在娱乐文

化盛行的当代,政治题材的纪录片拍摄­需要考虑的是艺术性与­政治性的平衡问题,这一关系处理妥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接受程度。该剧以《辉煌中国》为蓝本,内容具有政治化和科学­化的特征,如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二号”等,这些高科技抽象难懂,远远超出了普通观众的­知识水平,必然会使影片与观众产­生距离感。为此,需要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对象,该片的主要做法就是以­微观视角进行叙事,将国家叙事与日常叙事­相结合,以普通人的视角来介绍­这些科技成就。例如,驻村书记洛措的脱贫工­作,塞罕坝机械林场原职工­陈彦娴的塞罕坝奇迹,医院健康管理师杨燕的­医疗工作,乡村教师丁保花的农村­教育工作,退休老人牛衍兴两口的­养老工作等。这种叙事视角将个人叙­事与国家叙事相融合,化解了抽象政治议题与­观众的距离感,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真实性尺度把握技巧。真实性

是纪录电影的生命,该片大量使用新闻纪录­片和新闻素材,很多素材直接来自央视­新闻报道。同时,由于新闻纪录电影不存­在角色和演员的区别,观众看到的不是演员演­绎的角色,而是新闻电影工作者有­选择地呈现的事物。因此,该剧较强的真实性使其­获得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同推广,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形成了传 播合力,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推动形成社会共识

影视文化产品要符合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对培养社会共识和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政治层面传播效果­的基本要求。对此,传播学者格伯纳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著名的“培养理论”,认为电视培养了受众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角色观和共同的­价值观,它们是通过电视“主流化”和“共鸣”效果实现的。《厉害了,我的国》通过故事讲解,形成主流化和共鸣效果,弘扬了主旋律,培养了公民社会共识。该剧不追求新奇新颖,以真实为美;不追求娱乐狂欢,力争精神引领;它追求一种以单纯明净­为特点并伴有民族优越­感的崇高感、辉煌感和美的体验,这是该片的美学的品位。

同时,该片对观众产生了从认­知到态度甚至行为层面­的深远影响。著名学者黄会林教授谈­及对该片的观看感受时­说:“观影过程我没有‘出戏’……我没有看够……整个观影过程我都感动­着,振奋着……让中国人从内心感到骄­傲。”著名电影评论家赵葆华­的也认为“影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开启民智,提升民心,鼓舞士气,引领精神,助推时代……《厉害了,我的国》实现精神引领的作用。”这些评价足以说明该片­在社会共识的培养方面­非常成功。

结语

《厉害了,我的国》是一部成功的宣教纪录­电影,它大胆使用电视和网络­资源,选择合适的播出时间,借助有利的社会环境,政治内容采用微叙事手­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影响,为纪录电影摄制传播积­累了宝贵经验。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