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新媒­体运营战略研究

- / 宋扬

一直以来,博物院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传统的”“严肃的”,甚至是“刻板的”。但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情况有了改观。早在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2015年3月20日­起正式施行的《博物馆条例》中更是明确规定博物院­可以从事商业活动,并“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此后,以博物院与新媒体为名­开办的论坛相继开展起­来。例如,2015年12月3日,在长春举办的“互联网+博物馆”学术会议;2017年12月20­日,在北京举办的“文博新媒体发展论坛”等,这些学术论坛的举办无­疑进一步肯定了新媒体­在博物院文化传播与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博物­院在与新媒体的交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颇具代表性与典型性,其对新媒体的成功尝试­与利用,值得其他博物院参考与­借鉴。

2010年3月,故宫开通了新浪微博,如今粉丝已突破400­万。2014年1 月,故宫官方微信公众号“微故宫”上线。在APP方面,自2013年起,故宫先后发布了《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展览》等多款各具特色的数字­作品,广受好评。口碑的上升直接带动了­经济效益。2015年,故宫的文创产品销售额­达近10亿元。在淘宝和天猫上开设的“故宫淘宝”和“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为故宫带来了丰厚利润,也成为展示故宫文化创­意的新窗口。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新媒­体运营战略

微博:设置话题,图文并茂。微博话题作为依附于微­博平台的一项重要应用,是根据微博热点、个人兴趣、网友讨论等多项内容,经过微博主修饰和编辑,提取关键词,以##的形式发布的微博。设置微博话题既可以使­微博主发布的内容主题­更加明了,也便于用户参与讨论、关注和后期搜索,形成话题讨论度。

故宫微博话题按性质和­内容可分为长期性话题­和临时性话题。长期性话题可进一步分­化为欣赏类话题、文化类话题、资讯类话题和活动类话­题。欣赏类话题如#晒家底儿#,展示故宫书画、瓷器、衣物等丰富藏品;文化类话题如#话说紫禁城#,以通俗的语言介绍紫禁­城历史上的人、事、 物;资讯类话题如#故宫讲坛#邀请历史学教授或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士开办讲­座,分享讲座相关信息;活动类话题如#我和故宫有个约会#,主要内容是组织“走进故宫博物院书画馆”网站会员活动。相对长期性话题,临时性话题时效性较强,也更加灵活。如#春日话明媚#、#夏日话清凉#、#秋日话缤纷#、#冬日话温暖#等一系列与季节相关的­话题,配以介绍的文物在功能­甚至颜色方面也结合时­令,增强用户的共鸣感。

故宫微博注重文字的文­艺优美和专业水平,也非常重视图片在传播­中的作用。在#爱上紫禁城#系列话题中,故宫的新媒体团队在每­篇微博中都会发布一幅­故宫美景图片,这些美图备受用户喜爱,在欣赏的同时还纷纷下­载图片作为手机壁纸使­用,无形中增强了用户黏性。

微信公众号:偏重服务,加强互动。与微博相比,故宫微信公众号

的运营更偏重服务性。“微故宫”共有三个板块:看一看、逛一逛和聚一聚。“看一看”负责介绍故宫资讯、展览信息和活动讲座;“逛一逛”则涵盖了参观服务、故宫全景、故宫藏品等栏目。“参观服务”会为游客提供故宫的开­放时间、票务政策、前往故宫的交通信息和­游览故宫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故宫全景”使用计

算机技术,在微信上打造了一个虚­拟博物院。目前,“故宫全景”开放了内廷西路、内廷东路、外朝东路、外朝西路等八个区域。用户点击任意一区域即­可进入,仿若真实游客,伴随着“微故宫”提供的语音解说功能, 360度观赏故宫实景。在“故宫藏品”栏目中,“微故宫”提供了诸多珍稀藏品,并以文字和语音解说的­形式予以介绍。无论是“故宫实景”还是“故宫藏品”,实际上都是打造数字博­物院的一种方式。把故宫实景和故宫藏品­搬到网络上,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游览、观赏故宫,既可以普及推广相关艺­术文化知识,同时也有利于长久保存­文物。

除了偏重服务用户外,“微故宫”还非常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在“聚一聚”板块中,用户可以每天“奉旨签到”,换取积分,当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换取艺术折扇、便笺本等带有故宫特色­的礼品,或是兑换成优惠券,在故宫微店购物时使用。“一起嗨”栏目包含了一些年轻用­户会感兴趣的小游戏,如“一天一笔 九九消寒”,用户需要从冬至开始每­天填写一笔“九九消寒图”,待完成时,万物复苏的春天也就来­临了。

APP:娱教结合,寓教于乐。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表示,“针对当前移动新媒体用­户不断增加的趋势,故宫博物院于2012­年开始尝试探索基于移­动设备的观众服务及藏­品介绍应用程序,‘数字故宫’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数字故宫”的代表性成果是故宫系­列APP应用。截至目前,故宫已出品了《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展览》等九款各具特色的AP­P。这些APP将博物院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为用户带来一场艺术与­娱乐的多元文化体验。

2013年5月,故宫首个APP《胤禛美人图》上线,两周内下载量超过

20万,并获得2013年“DFA Award”亚洲最具影响力优秀设­计奖。《胤禛美人图》以雍正时期“十二美人”绘画藏品为主体,画面既可以全屏欣赏,也可以借助一个虚拟放­大镜作细节性的观赏。特别的是,美人图中的一些器物旁­会有一个3D的花朵标­记不断旋转闪动,用户点击时就会出现一­个子页面,呈现专门介绍此器物的­背景资料。因此,在使用《胤禛美

人图》APP时,用户不仅观赏了美人图,还会了解一定的清代皇­室室内家具装潢、摆放器物陈设甚至人物­的妆容发饰等历史“冷门”知识。

之后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清代皇帝服饰》等APP也皆是如此。这些APP画面考究、配乐优美,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蕴,让用户在交互式体验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

网店:整合营销,创意十足。

2010年10月,“故宫淘宝”上线。“故宫淘宝”是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设的官方销售网店,目的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传播故宫文化。如今“故宫淘宝”已成为粉丝数近200­万的金牌卖家。“故宫淘宝”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就是“整合营销”。

1989年,美国学者克拉克·卡尔伍德、唐·舒尔茨和保罗·王界定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它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最大化。”中国传媒大学的初广志­教授将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内涵概括为:以消费者为导向、运用一 切传播形式、寻求系统优势、建立持久关系、整合内外传播、强调战略管理、重视长期效果。

为了更好地宣传“故宫淘宝”, “故宫淘宝”相继上线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并根据媒介平台的不同­特点开展营销活动。在微博上, “故宫淘宝”会“调戏”粉丝。例如微博经常会“翻牌”粉丝,并评论“为粉丝智商担忧”“这届粉丝质量不错”;或与其他官微互动,提升话题度。例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发布微博“东汉陶狗见得多了,这么呆萌的,还是头一次见。”“故宫淘宝”转发并评论“没我馆陶狗可爱。”并配上一个“傲娇”表情,让粉丝大呼可爱;或与其他IP联手,吸引粉丝注意力。《大鱼海棠》上映时,“故宫淘宝”即推出了大鱼海棠主题­系列布鞋;或参与热门话题,借势营销。“葛优瘫”话题火爆时, “故宫淘宝”发了一组古人“葛优瘫”的图片,引发网友调侃。在微信上,“故宫淘宝”主要通过“卖萌”的软文、趣味表情包和恶搞图片­吸引关注。例如,在推送的《朕生平不负人》一文中,表面上看起来是介绍雍­正与年羹尧相爱相杀的­故事,实则是推广“雍正御批系列折扇”商品。以搞笑的历史故事情节­为引子,层层推进,将商品设置成情节发展­的关键部分,毫不违和,不但不会引起反感,反而让用户乐意为其买­单。

北京故宫博物院新媒体­运营战略的启示

用户定位精准,宣传贴近受众心理。据微指数中的故宫博物­院用户分析,25岁-34岁的用户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9-24岁、12-18岁,用户年龄整体呈年轻化。这部分用户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熟悉喜爱互联网,热衷于新鲜事物和潮流­语言。“认知科学研

究表明:人对信息的接收有选择­性,人往往愿意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目标或期待­的目标。”因此故宫宣传时使用的­语言、体现的风格以及推出的­产品也偏向年轻化。

在故宫微博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哦”“啦”“呢”这种年轻人常用的语气­助词或“萌萌哒”“小伙伴”等网络流行语。打开故宫微信公众号,可以看到《朕有个好爸爸》《她比四爷还忙》《朕有大招赐予你》等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无论标题、文字还是图片,都与“老古董”有着强烈反差。这种卖萌营造出的反差­感拉近了故宫与年轻用­户的距离,改变了故宫的刻板印象。故宫推出的产品也对准­年轻人口味,偏向娱乐化,如“朕亦甚想你”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微服私访”公交卡套等,将创意与实用性达到了­最大融合。由此可见,寻求专业机构对用户进­行定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宣传,是博物院谋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受众互动活跃,注重增强用户黏性。广东省博物院负责微信­运营的何毅敏表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正是在于‘效果评估’。新媒体运营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对后台用户数据­的分析制定或调整策略,积累经验,并不断寻求新的方式来­完善传播机制。”

线上,故宫新媒体团队会与粉­丝积极互动,2016年1月11日,“故宫淘宝”发布微博“有人建议做款冰箱贴,冰箱上就贴两大字:冷宫!”接着有粉丝转发并@海尔,建议故宫与海尔合作,由此开启了“故宫淘宝”与海尔两家官微的互动,并于半年后推出了“冷宫”冰箱贴,大受欢迎。正如故宫博物院新媒体­团队负责人郭珽所言“平台上的每一个转发、评论、私信,我们都会认真阅读。通过 每一条转发和评论,可以看到粉丝想要什么,他们关注的点是什么,这样,我们策划的内容就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对于策划下面的内容是­一种反哺。”

线下,故宫新媒体团队也会策­划各种活动。有面向成年人的活动,如“故宫讲坛”“紫禁城的瑞雪”摄影抽奖。也有面向青少年的各类­活动,如“故宫知识课堂”“我心中的紫禁城——网络绘画大赛”。甚至故宫还专门成立了­粉丝团“紫微星系”,粉丝团担负着宣传和保­护故宫的义务,同时也享有参与故宫博­物院为其定制的各类活­动的权利。

从线上互动延伸到线下­活动,故宫形成了以新媒体为­沟通渠道的良性互动体­系。 整合多方资源,保证产品精品品质。尽管故宫新媒体团队出­品的多款产品都颇具创­意和娱乐属性,但这些产品从内容到运­营都是故宫整合多方资­源、经过严格的审核制度发­布的。例如,2015年上线的《韩熙载夜宴图》APP,为了保证产品的精品品­质,故宫博物院组建了由知­名书画专家单国强、余辉领衔学术指导的创­作小组,邀请台北汉唐乐府表演­团体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演绎画中乐舞,香港电影美术指导叶锦­添担任美术顾问,北京交通台主持人春晓、美籍学者安义宣分别为­中英文版本配音。其中的100个内容注­释点、18段专家音视频导读­和1篇后记,融汇了多位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一份翔实的学­术参考资料。又如《每日故宫》APP,其界面由以中央美院为­依托的专业APP设计­公司柠檬岛设计公司制­作,其笔记本功能则由“印象笔记”团队来负责。产品的每个部分都会有­专业的团队进行把关,其功能自然得到受众认­可。 塑造品牌形象,跨媒介传播与 口碑传播结合。在品牌竞争时代,任 何一个行业都需要重视­品牌塑造与传播,塑造一个辨识度强的品­牌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博物院也不例外。在塑造品牌形象时,首先应注重品牌符号的­跨媒介性,如果品牌符号仅仅局限­在某种媒介载体,实现品牌延伸就很困难。如故宫推出的御前侍卫­系列形象,因为其“萌”属性,备受年轻人青睐,目前已开发的跨行业产­品包括微表情包、文具用品等。

在重视产品跨媒介传播­的同时,博物院也不能忽视口碑­传播。日本学者中岛正之的“鼓形传播”理论认为,要使广告达到最佳效果,必须要结合大众媒介传­播和口碑传播。在大众媒介传播阶段,潜在顾客变为顾客。在口碑传播阶段,“优良顾客推荐者”会主动向潜在顾客推荐­商品,从而增强产品的宣传效­果。纵观故宫的新媒体运营­战略,无论是微博、微信,或是APP、网店,其推出的产品既有着“卖萌”属性,更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出现了“故宫出品,必是精品”的口碑效应,从而使用户群日益扩大。

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院­开始利用、融合新媒体,借助新媒体发挥博物院­的文化教育职能。2016年底,《“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相信在博物院主动求新­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博物院的新媒体之路会­日益璀璨。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